分享

种植体颈部“生物学宽度”设计的科学原理

 Gunser 2017-02-16




       至少有六种原因导致种植体颈部出现边缘骨吸收,其中包括“生物学宽度”的形成和种植体行使功能时的咬合过载。种植体周围生物学宽度与边缘骨丧失相关,发生在种植体负重之前,或作为一种导致边缘骨丧失的独立因素。当光滑的金属颈圈植入骨内时,这两个因素都会增加骨吸收的风险。

    

        Herrman 将具有1.5mm长度光滑颈部的一段式种植体植入骨内,并与粗糙颈部设计的相似种植体对比,研究犬牙槽骨嵴顶水平的差别。这两种颈部设计的种植体植入后保持6 个月不负重。种植体植入骨内并显露在软组织外一个月内,此光滑区域出现骨吸收至种植体颈部以下1.5mm。当种植颈部较为粗糙且处于嵴顶骨高度的时候,没有出现边缘骨吸收现象(图1)。Hammerle等在患者口内植入相似的种植体,发现光滑金属颈圈在骨质下发生相似的嵴顶骨吸收。Hanggi等也在患者口内比较了两种不同颈部设计,发现较长的光滑金属颈圈会产生更多的嵴顶骨吸收。生物学宽度所致早期的骨吸收与植入位于骨下的光滑金属颈部深度直接相关。因此,种植体颈部不应当将光滑的表面延伸至骨水平以下。

     

       无论种植体颈部的设计如何,基台与种植体连接处根方至少具有0.5mm 的生物学宽度。0.5mm的颈圈长度可以提供毗邻龈周区域所需的光滑表面,同时保留了种植体颈部区域剩余部分的生物力学性能。当两个高度抛光的表面相接近时,种植体嵴顶部与基台间的微间隙也得以减小。


图1:A.颈部区域具有粗糙表面的种植体在此6 个月间没有骨吸收B.不受力的6个月期间,嵴顶骨下具有1.5mm 光滑金属颈圈的种植体在最初的一个月内丧失了1.5mm 的骨质


        牙种植体周围软组织在一些方面与天然牙是相似的。两者在龈沟下方都有上皮附着。这种附着实际上是通过一层粘多糖和半桥粒实现。菌斑可以破坏这种附着,牙科探诊也能穿透这层区域,所以它不是一种真的附着。然而,在健康状态下,上皮附着能够阻止龈沟内的细菌侵入其下的组织。在天然牙中,这个区域下方是结缔组织(CT)附着区域。这种结缔组织(CT)附着可以作为一种物理屏障,因为其间有沙比纤维穿插于牙骨质中。而对于种植体,一般来讲没有这种附着方式(图2)。


图2:一颗种植体并不像天然牙那样具有结缔组织(CT)连接。因此,软组织与种植体间通过类似于半桥粒的方式连接。B:骨,C:半桥粒,F:游离龈边缘


       种植体颈部的光滑表面促进成纤维细胞的生长和扩散,在颈部形成纤维袖套抑制骨组织的形成。激光蚀刻微沟槽的宽度与细胞尺寸相近能引导细胞的迁移和分化。一项体外研究观察得到8微米和12微米的微沟槽结构影响细胞的附着,迁移,分化,影响成纤维细胞表型和成骨表型细胞的生长。8微米微沟槽可以作为细胞迁移屏障,抑制细胞在微沟槽间迁移最有效。12微米的微沟槽抑制纤维组织生长而允许骨细胞的生长。


图3:在种植体的颈部设计微螺纹(8和12微米)来引导软硬组织的附着。(Laser-Lok,BioHorizons DentalImplants, Birmingham, AL)


图4:计算机控制的激光刻蚀技术获得具有三维构象的微螺纹



        动物和人的组织学证明连接软组织与微沟槽间的胶原纤维具有三维状结构。软组织附着区抑制牙龈上皮细胞的根向迁移和微沟槽间成纤维细胞的迁移,允许骨组织与更大的微结构表面接触。根据这些研究结果,8微米和12微米的微沟槽结构被用于种植体的颈部(或基台)(Laser-Lok, BioHorizons Dental Implants),在种植体-骨界面的冠方获得结缔组织的机械附着(图3)。通过计算机控制的激光刻蚀技术形成这种三维微结构(图4)。其中的一种优势是获得与天然牙类似的软组织附着(图5)。结缔组织(CT)可以与种植体表面形成机械附着(图6)。因此,种植体周围的软组织形态(包括种植体间牙龈乳头)更加稳定,从而改善美学区修复体周围软组织的美学效果。尤其在美学区重建种植体间牙龈乳头更具优势(图7)。


致谢:感谢研究生应依倩女士的辛苦工作


作者介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