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又见炊烟起,恍若在梦里

 waxf 2017-02-16


  周末到乡间,偶见袅袅炊烟在空中摇曳,犹如闻到一股醇美的乡情老酒味,温馨在心头弥漫着,见到炊烟不是梦,却恍若在梦中。

  当车子途经那个熟悉的村庄,我情不自禁停车下来,放慢脚步,放飞心灵,站在路边,翘首以望,颤动的心弦不断弹出一支醉人的乡间乐曲:

  又见炊烟升起/暮色罩大地/想问阵阵炊烟/你要去哪里/夕阳有诗情/黄昏有画意/诗情画意虽然美丽/我心中只有你。

  夕阳西下,烟囱里缓缓升起了袅袅炊烟,一点微风,仿佛特为这黄昏中的炊烟徐徐而来,把淡青色的炊烟吹得像故乡的人一样随和,缕缕弯弯曲曲的炊烟,像一只只灵巧的画笔,把夕阳中的小屋变成天然的画卷,描绘得更加的温馨。一顿地道的农家风味晚餐,用柴火炒的菠菜味道特佳,那味道,是从遥远的农耕生活一直留存下来的味道,是记忆中的味道。

  印象中的炊烟是乡间生活的全部味道,白米饭、时令蔬菜、还有节日的米粿。“顾好灶火”是每个家庭的民生大事。郊外的野草,甘蔗的叶子、稻草……反正能烧的基本上都被收拾回家。每到秋收时节,在小村旁用稻草堆成的圆锥形草垛,像一座座宝塔,老农堆砌稻草的手艺也像比赛似的,每一个草垛都扎得紧实,好看,难分高低!那时候农人整年劳作不辍,农闲时还要半夜三更就出发,步行十几里到大山里割草,第二天时近中午,肚皮已经饿扁好像贴在后背上,还要挑着一担柴草回家,口渴了,往往顾不得安全不安全,用双手捧起山沟里的水就“咕噜咕噜”喝下肚里,来不及品尝其中的甘甜味道,只知道那是救命的水。我小时候曾经不顾大人的阻拦硬要上山“割草”,还闹个大笑话,同伴们满载而归,可我却满山遍野采山黄麻的花,结果别人挑着压弯扁担的草,我却挑着两束山花在后面晃荡……

  缕缕的炊烟从烟囱里扶摇直上,曾经是多少代人生活的梦想,不至于家里冒不起炊烟,便是乡下人一生劳作的理由。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柴草”排在第一,不过,在物质贫乏时也来之不易。

  岁月的风,缓缓地把故乡人纯朴的梦吹到九霄云外,年轻力壮的告别现有的乡间生活,村子里只剩下“三、六、九”(妇女、儿童、老人),人口少了,烧饭有现代炊具电磁户之类,炊烟也少见了,像过去那样几个孩子围着灶台,等着吃饭喝粥的“馋样子”也少见了,袅袅炊烟像蓝天下的云丝依稀飘忽,成了乡情的意象。

  时光像撕掉的日历,生活的链条却一直在代代相传,空中飘逸的炊烟曾经传承了多少代人啊!有时浓有时淡,有时甚至无声无息。

  风动炊烟雾漫天,又有炊烟升起,也许是乡下人的另一种选择吧!老一辈的农人不愿浪费,见到果树的枝叶遍野,给予一份收拾的善举!当然,对于掰着指头算计过日子的他们,能够节约一些煤气和电,也是一笔不菲的收成,可谓一举两得。

  不知怎的,我对炊烟总有一份依恋,依恋其中的温馨、依恋一点乡土生活的芳香,依恋曾经有母亲在在灶台烧火做饭的幸福,依恋走到村子外,远远就望见家家户户烟囱里冒出弯弯的炊烟的画面,甚至怀恋到郊外拾柴草的“野性与蒙昧”的无知。

  居住城里,羁旅他乡,遥望着村子里透出微弱的光,摇曳的炊烟一下子把人召回遥远的过去,傍晚时分升起的炊烟是一种爱心的呼唤,是满屋子无法比拟的温馨。

  在外耕种的老农携老牛结伴而归,家里不至于冷锅冷灶,一天的劳累顿消,一幅农耕牧归图就在故乡的炊烟,弥漫着青草的气息中画就。

  在夜深人静的时候,站在阳台上遥望太空,暂时把现代的城市生活中高傲冷漠的浮云抛却,赶走僵硬的机械的日程,淡忘滚滚的潮流,远离像“虚拟”梦幻世界的街道,让有些轻飘的脚步回归夯实的土地,这才发现,沉淀在岁月的流沙里的是那股浓浓的炊烟,它像金子一样在满是时光的尘埃中闪光。

  实实在在的乡间生活,每一滴水、每一口饭、每一棵青菜,每一件衣裳,都来之不易,求之不易,却很有生活实感。生活的味道,是黄昏的落日,袅袅炊烟散发出香喷喷的味道。本来,古老的炊烟本来不是梦,只是被风扭曲了它的方向,只得永远留在梦里……


文章摘自李淑菲《收藏阳光》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