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大仙是谁?得道前他是哪里人?他的老家有啥特别之处? 香港有个地铁站叫黄大仙。黄大仙站附近有个黄大仙祠。每天黄大仙香火不断,说起黄大仙,香港不仅无人不知,而且还有着百万信徒。 香港无线电视还曾于1986年拍摄剧集《黄大仙》,由郑少秋饰演黄初平,谢贤饰演反派“飞龙太子”。 不过你是否想过,在香港人人都知道的黄大仙,到底什么来头?在修炼得道之前,黄大仙究竟是谁?又是哪里人呢? 香港的黄大仙祠 黄大仙祠,全称赤松黄大仙祠或啬色园黄大仙祠,是香港的一座著名庙宇,位于九龙东黄大仙,占地约18000平方米。 庙宇主要供奉东晋时南中国道教著名神祇黄大仙,另亦有供奉儒、释两教的神祇如孔子、观音等,故三教融合为香港黄大仙祠一大特色。该建筑被列作香港一级历史建筑,同时是香港第一家获香港政府批准举办道教仪式婚礼及签发结婚证书的道教庙宇。 黄大仙原名叫什么?是哪里人? 香港人在黄大仙祠中供奉的黄大仙有什么来头?他原名是什么?又是哪里人呢?
黄大仙修炼得道前的原名为黄初平,生于浙江金华。黄大仙以东晋会稽郡金华县“叱石成羊”的传说而著名。 这个传说的故事大意为:黄初平少年时在浙江金华山放羊,于15岁得道士指引,到赤松山金华洞内石室修仙。 其兄黄初起四处寻找初平,都没结果。40多年后却在一位善卜的道士指示下,在金华洞内找到黄初平。 初起追问当年羊群下落,初平就叫他往东面的山头处找。初起四处找不到羊,初平就走到山头大声呼唤。眼前的白石竟然应声昂首而起变成羊群。初起因此也起了修道之心,于是辞别亲人,与初平一起修炼去了。 他们食松脂茯苓等,结果炼得“坐在立亡”,“日中无影”,虽500岁,而有“童子之色”。他们后来回乡,见亲戚邻都死尽了,于是回山修炼,随即得道成仙。 黄大仙在香港 生于浙江金华的黄初平,是如何在修炼得到后,将黄大仙的信仰传至香港的呢? 1897年间,一位名叫梁仁庵的师爷联同友好在广东番禺扶乩遣兴,他偶然得到黄初平降乩教导“普世劝善”,自此就成为了黄大仙的信仰者,奉黄大仙为仙师,入道成为道侣,获赐道号“传道”。 根据史料,1898年农历八月廿三日,即黄大仙的宝诞,菩山道侣就开乩请求择地建观,普救百姓,在黄大仙“同意及指引”下,广东第一间供奉黄大仙的祠观,在翌年农历的五、六月间,在广州花埭(花地,位于芳村)落成。 1911年辛亥革命成功推翻清政府,在破旧立新、彻底破除封建迷信的浪潮下,广州市内许多庙宇寺观都遭受破坏,普济坛的广州黄大仙祠亦不例外。 1915年,梁仁庵道长父子两人,携带黄大仙画像至香港继续弘道,并在1921年于九龙竹园村创立普宜坛(啬色园)。黄大仙信仰自此在香港有蓬勃的发展,甚至传播至东南亚及美加等一带。 1921年黄大仙师降乩启示,命当时梁仁庵道长 往九龙城一带相地建殿,道侣到竹园村附近一山,见灵秀独钟,便再扶乩请示仙师,得乩示“此乃凤翼吉地”,适合开坛阐教,遂决定于现址建祠,并于同年7月落成启用。 至1956年8月21日,黄大仙祠才正式获政府批准全面开放予善信参拜。 值得注意的是,香港黄大仙的祠庙及道坛都没有供奉黄大仙泥塑或木雕的神像,反而是简单、平面的画像。这是因梁氏避乱南来,为求方便,因此舍塑像而带画像。这种折衷的做法却成了香港黄大仙信仰的最大特色。追寻黄大仙最初的足迹 若要追寻黄大仙最初的足迹,那便需要从香港来到浙江金华。而金华黄大仙祖宫,则是整个黄大仙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据万历,康熙《金华府志》记载:从五代钱武肃王建造赤松庙开始,民间在金华山建庙筑观祀奉黄大仙蔚然威风。不过,自“宝积观”因鹿田水库建设而沉于水底后,金华山便再无祀奉黄大仙圣灵的道观。 1996年9月经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建成金华山黄大仙祖宫(简称祖宫),祖宫座落在双龙风景名胜区,居鹿田湖畔,披皇岭仙境,海拔562米,占地7.9公顷。 祖宫有三奇:一是雨奇、二是音奇、三是灵签出奇,被中国道教界和港澳社会尊宠5000年中国史最大道观和3000万海外华人的祖祠社坛,现由全真华山派三十一代清纯子道长担任住持。 香港与金华的现代缘分
自1996年以来,横店影视城兴建了广州街·香港街、明清宫苑、秦王宫等大型现代化摄影棚。除了《寻秦记》、《金枝欲孽》等古装港剧在此拍摄,影视城中的香港街更是完整地体现了香港风格。 香港街的整个布局利用荒野坡地优势设计,分布着皇后大道、香港总督府、维多利亚兵营、汇丰银行、上海公馆、和翰园等十九世纪香港中心城区的众多街景。这里30多座象征英国殖民统治的欧式建筑,构成了当时香港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维多利亚城”。 近些年来,越来越多内陆人选择赴香港旅游,了解香港文化。而随着越来越多的内陆旅游资源被不断挖掘、更多内陆城市选择在香港举办旅游推介,越来越多的香港人也选择在节假日北上旅游,体会不一样的文化,当然这其中即包括了寻根的黄大仙信徒,也包括了想去影视城一探港剧究竟的游客。 或许,这便是两座城市延续了百年的缘分吧。 版权声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