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克中世纪风情古镇 Český Krumlov,源于德语"Krumme Aue",意思是不平整的草地,这可能和它的自然地形和位处伏尔塔瓦河上游蜿蜒地貌有关。 “Český”是捷克或者波西米亚的意思,其实捷克和波西米亚在古代是指同一个地区。闲步街头,休憩放空,用自己的步履去丈量始于中世纪的土地,登高一览田园山水当然是这里最大的益处,不过若有时间,这里的渊源也很值得略做了解:这座历史悠久的小镇早在石器时代公元前就已经有人迹:凯尔特人、斯拉夫人、日耳曼人都先后在这里定居。 如今,这座古老的小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过“世界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的美誉。完好的中世纪遗迹、得天独厚的隽秀风景赋予了小镇古朴精致的怀旧感,悠久传承的历史、多民族融合的风俗特色则更加让它散发出人文魅力。沿着石板道深入小镇的路上,便会忍不住停下脚步为它的动人之处悄悄惊叹。 五瓣玫瑰 游览克鲁姆洛夫最先要了解的就是“五瓣玫瑰”这个家族徽章。中世纪早期,伏尔塔瓦河沿岸建立起通商贸易之路,因此带动了克鲁姆洛夫的繁荣。9世纪时,这里被捷克贵族Slavníkovci家族占领,后来该家族在995年遭敌对的Přemyslovci家族灭门,领地随即失陷。12世纪时,克鲁姆洛夫传到了Přemyslovci家族后裔Vítkovci(或Witigonen)家族手上。家族的先辈维特克(Vitek)去世前,给五个儿子一人一件盔甲和一朵五瓣玫瑰花。从此,五瓣玫瑰这个标志一直被家族保存了下来,现在已经成为了代表克鲁姆洛夫的标志。今天当地保留最隆重的一年一度的传统庆典节日,就叫“五瓣玫瑰节”,在每年夏至日的那个周末举办。 维特克死后,五个儿子:Jindřich(日后Jindrichuv Hradec城堡建造者)、维特克二世(克鲁姆洛夫的新领主)、维特克三世(随后由罗森博格-Rosenberg家族继承)、维特克四世(Třeboň和Landštejn地区的领主)、Sezima,各自继承了一部分家族的权利和财产。这个时刻史称“玫瑰的分裂”,有一幅描绘当时场景的画作今天还被悬挂在克鲁姆洛夫城堡里。 克鲁姆洛夫城堡 了解以上的历史追溯后,再来看克鲁姆洛夫的城堡,城堡是小镇最重要最庞大的历史遗迹,它是捷克除布拉格城堡之外最大的一个古堡。与小镇迷你的规模相比,城堡的规模就显得更加宏大。整个城堡从空间上可以划分成多个庭院,每个庭院在功能和地位上都有着明确的分工。 红门:通过一道醒目的红色木门,你就来到了克鲁姆洛夫城堡所在的区域。这道木门上方其实是一条走廊,通向城堡内的一个修道院。今天,这座红门上被刻上了施瓦岑伯格家族的徽章,这也鲜明地表示了目前城堡主人的身份。经过红门之后的第一个庭院里遗留的一些建筑:马厩、铁匠铺、酿酒厂等设施。 彩绘塔:第二个庭院宽敞开阔,左手边的一座色彩艳丽的高塔就是克鲁姆洛夫小镇的象征之一——彩绘塔。彩绘塔不仅因为外观美丽而闻名,更因为其本身展示了丰富的小镇历史。它曾经见证了许多历史事件的发生。无怪乎著名的捷克作家Karel Capek曾在自己的旅行日记里,称它是全世界最精美的高塔。不仅Karel Capek,彩绘塔曾经启发了无数的作家、诗人和画家,让他们倾倒,为它创作下动人的作品。 小城堡:包围着彩绘塔一周的低层建筑就是小城堡。这里是城堡历史最悠久的部分,其核心结构同彩绘塔一样也是哥特式样,但外面的丰富的壁画装饰属于文艺复兴式样。 下城堡区:和彩绘塔、小城堡同样在第二庭院里的还有左右两排低层房屋。这里统一成为下城区,精美的外墙壁画风格和整个庭院保持一致。当年, 城堡根据建造特点和使用功能的不同,分成了上城区和下城区。在城堡逐步扩建的过程当中,统治者住进新建的部分——上城区,而年代更为久远的下城区就变成了仓库、仆人居住地、学校等等,今天这个区域主要是用作文化展览以及储存文献档案。 上城堡区:位于第三和第四个庭院之间,这个部分的城堡建造于罗森伯格家族时期,14-18世纪之间,结构严密复杂,统统建造在陡峭的山壁之上,下方都设有地窖。这里是各个统治时代主人的日常起居场所,里面包括了装饰奢华的卧室、餐厅、图书馆、吸烟室、画廊、游乐室、化妆间;还有保存完好的教堂、宴会厅、剧院等等。 城堡内的油画和装饰无一不彰显了家族曾经的辉煌 其中化妆舞会大厅是城堡里最惹人注目的场所之一,这个最先建造于16世纪的庞大宴会厅经过了许多代主人的改建和调整,后来在艾根伯格家族掌管期间,装饰上了趣味盎然的壁画,主题是一场盛大的化妆舞会,画面上不仅有贵族男女,还有形态各异的小丑,异域特色的来宾。这个壁画上据说还有一段故事,传说一个仆人曾经在城堡的舞会上拾到一串贵妇人的项链,一直占为己有,后来知道这个情况的画师为了告诫他,把这个画面记录在了壁画上,这个仆人看到之后立刻痛改前非,把项链物归原主,从此一生从善。 还有值得一提的是这里陈列的一架金马车。艾根伯格家族掌权时期,因为丰厚的经济实力,这个家族深得当时皇帝的信任。于是在17世纪时,当Johann Anton I von Eggenberg被委任为特使前往罗马觐见教皇,而这架金马车就是为此所造的。 城堡剧院:从化妆舞会大厅通过斗篷桥,可以直接来到一个剧院,这就是城堡中完好保存至今的巴洛克式剧场。这里保存了几百年前剧院的样子以及一些原始的布景和道具。考虑到其年代久远,一年只在该剧场上演一次歌剧,主要是巴洛克时期的剧目。传说有一个叫Evelyna的女孩曾在这个剧院演出,她爱上了男主角,可是对方并不爱她,因此她就在演出最后一幕时在台上自杀。这个传说似乎为剧院更添加几分戏剧性。 城堡花园:再往后走,在城堡的西南尽头有一座巴洛克式的花园,很难想像,这个占地10公顷的花园,居然和位于山崖上的城堡一样,也建立在高耸的地势之上,和一般在广袤平地上开垦的皇家园林比起来,却也别有风格。 离开城堡区,回归到宁静祥和的小镇。伏尔塔瓦河流经一个马蹄形状,温柔包裹着只有在童话中才会出现的一片红彤屋顶民居。在这片青山绿水与红屋顶组成的空间里,克鲁姆洛夫天际线上的两座高塔显得格外醒目,如果我们之前提及过的城堡里的彩绘塔象征着至高的统治权和影响力,那么圣维特小教堂的塔楼则象征神圣基督的化生,代表了一种对至高极权的对应与互补。两座塔楼隔着伏尔塔瓦河相望而建,营造出小镇令人印象深刻的建筑特色。 这座教堂由罗森伯格家族的Peter I von Rosenberg于14世纪倡议修建,它与布拉格的圣维特大教堂同名,虽然在规模上相去甚远,但是细心观察,你却会发现两座教堂之字形的蛛网穹顶有着诸多相似点。另外和布拉格的圣维特大教堂以及圣乔治修道院相同的是,这里也有一个为圣人——内博姆科圣约翰所专门修建的小礼堂。不知是巧合,还是从中借鉴,今天我们已经无法确凿考证,但是这不经意间又让克鲁姆洛夫小镇与布拉格、与皇室家族多了一层神秘联系,同时也再次验证了教堂的建造者,也就是城堡主人罗森伯格家族的身份非同一般。 当然,几乎所有古老的城镇都不能或缺地拥有一个中央广场,即便再迷你也会成为居民生活的中心。克鲁姆洛夫的小镇广场也同样如此,彩色的房屋、斑驳的纪念碑和喷泉、被磨踏溜滑的青板砖……找一张长凳静静坐下,观察一下来往的游人,扯下一些面包喂一喂脚边的鸽子,别忘了你已经来到了“世界上最美的小镇”,好好享受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