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内容为王】电视保卫战,能否完胜?

 源源不断 2017-02-16

截止到2016年底,工信部发布数据显示IPTV用户总数达到8679万户,较2015年增加了4084万户,增长率为89%。;《2016中国OTT广告价值蓝皮书》中也提到OTT用户去年达到3.67亿。相比之下,有线电视用户规模为2.6亿户,比2015年增加135万户,增长率为5.37%。


“谁偷了我的奶酪?!”面对新媒体的分流,有人直言有线的寒冬来啦。就此,各地方台也打响了保卫战,不仅在自身内部做出了新改革新举措,也向新媒体抛出橄榄枝。在媒体融合趋势的推动下,电视节目一改“一本正经讲故事”的扑克面孔,相亲、喜剧、真人秀如火如荼,还有《汉字英雄》《中国诗词大会》《见字如面》这类清新文艺范的节目,就是在互联网思维影响下进行策划,发挥了新媒体融合的优势,迅疾在全国掀起影响。


虽然网络视听灵活多元的传输方式是有线用户流失的重要原因,但内容作为“根据地”,依旧是观众最看重的。在电视台媒体融合的时代背景下,针对节目制作方面做出了哪些新战术,遇到了怎样的困难,和未来的革命方向等问题,中广互联连线了节目形态研究员坤虫,他就一系列问题发表了见解。




思维、生产、渠道、数据,升级要全套


媒体融合的大趋势下,电视台在节目/栏目的制作和设立方面较之前有哪些改变?


首先是思维方式的变化。电视人更多地运用互联网思维创意和设计节目,对节目进行迭代升级。比如互联网的极致思维、简约思维助力电视人把电视节目设计得更简约、更纯粹、更符合受众的需求。或者抓住一点,尝试成功以后,逐步扩展。比如‘跨界’系列 、‘喜剧’系列,还有灿星公司不断迭代升级的真人秀系列。


其次是节目生产链的变化。电视的生产不单单是为了电视频道播出的部分,内容的上下游得到开发、利用和不断衍伸,也就是所谓的线上线下得到一体化的开发。比如《中国好声音》。


第三是传播渠道的多元化。不可否认,融媒时代,电视节目多了许多传播渠道。渠道变化,带来节目生产方式变化。电视频道是内容传播的主体,互联网络、移动客户端成为内容传播的重要载体。比如很多真人秀节目 ,通过网络和移动端,发布许多电视节目之外的视频资源,形成对电视节目的多次传播,多元传播。对电视节目预热和传播影响发挥了黏性较强的互补作用。


第四大数据提供科学依据。媒体融合,最本质的作用是大数据的存在及其运用。大数据让电视人不再盲从。电视环节设置、嘉宾选择、规则设计都离不开大数据的支撑。谁善于利用大数据,谁就会距离观众更近一步。”


创意,万能的金钥匙



在节目制作方面,您认为遇到的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创意是最大困难。不管是引进,还是自主研发,创意永远是最考验生产力的要素。电视创意就像战术技巧一样,万能的金钥匙。


生产机制调整。局限于当前中国电视机构的生产体制,跟节目制作相关的约束在于制作和播出之间的矛盾和关系。由此带来的,制播分离不彻底,不对等,不畅通,导致市场积极性缺乏保障,体制运行缺乏活力。


效益考核标准。当收视率成为电视节目的万恶之源,始终没有提出更切实可行的评判标准。人人都明白社会效益优先,但最终还是要通过经济效益指标来体现。如何建立标准统一、切实可行的评价体系,是当前中国电视健康发展的关键。”


内容乃兵家必争之地


2016年是网络大电影、网络自制剧蓬勃发展的一年。据《2016网络自制剧行业白皮书》数据统计,去年全网上线的网剧达2019集,大有井喷的态势。许多爆款自制剧的播放量相当可观,去年大火的《老九门》在爱奇艺播出三个月就获得破100亿的播放量。

在问及电视节目与网剧相比的优劣势问题时,坤虫表示网络在推广、观赏方式上更有优势,而电视平台在传播品质上更有保障。


他还详细提到,“网络非线性的观剧模式是使年轻观众远离电视的重要原因”。“网络更多属于市场行为,选择面更大,融资方式更多元,对剧的吸纳容量也比较大,能够满足观众多元化的需求,但网大和网络自制剧并未产生形态或者生产方式上的变化。”相比之下,电视台在这些方面处于弱势。“但不管是电视频道,还是网络平台,内容依然为王,做优质内容是任何平台的优势”。

此外,台网联播近年来成为电视剧产业新的共赢点,高速发展的网剧吸引众多传统电视剧团队加入,使视频网站自制剧制作更加精良,视频网站同时反哺电视台。根据《腾讯娱乐白皮书》数据,2016年视频网站自制剧79部,4部登陆一线卫视。

那么,对于台网合作今后发展的着力点,坤虫表示“一是加强播出互动,电视频道要提供更好的观赏环境,网络提供线下观赏或者相关信息推广等互动”;“二是大力推进制播分离,包括网络在内的传播平台向制作机构定制、选购优质电视节目”;“三是助力内容创新。内容永远是竞争的核心资源,充分利用台、网各自优势,研发适合台网联动的内容,以此适应融媒发展新环境。当前有些媒体为了融而合,或者说合而不融。但从物理层面发生改变,而缺乏化学层面的进行催化”。


编者语

媒体融合已是大势所趋,电视台正处于改革前期的阵痛阶段,有许多迷惑也是必经之事。有线电视的保卫战如何取得胜利,还是要努力争夺内容的根据地,而根据地里想要硕果累累,要创新的思维作种子,完善的机制作土壤,双赢的合作化甘霖。春燕已来,电视人,“田园将芜胡不归”?


特别鸣谢

非常感谢坤虫接受“电视瞭望塔”的采访,并提供精彩的观点。


亲爱的电视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