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白蕉讲书法:第九讲 书髓

 Zhanggx 2017-02-16

经过我相当时间的推敲和思考,决定用“书髓”二字来包举本讲。因为在这一讲里所要谈的,可以说是书学上的最高修养,比较抽象,古人也不大把它分析、讲明。正如孙过庭所谓:“设有所会,缄秘已深,遂令学者茫然,莫知领要。徒见成功之美,不悟所致之由。”又云:“当仁者得意忘言,罕陈其要;企学者希风叙妙,虽述犹疏。”这在初学者听来,或者以为同书法不甚相关。对于引证古人的议论,或者感觉其很平凡,或者是感到不容易领会。其实呢,倒是千真万确,妙而非玄。现在为了诸位易于明了起见,提纲挈领,在本讲总题之下,先总的概括地谈一谈。

白蕉讲书法:第九讲 书髓

白蕉行书《岑安卿诗》

大概书法到了“炉火纯青”,称为“合作”的地步,必定具备心境、性情、神韵、气味四项条件。那么,四项条件的因成是什么呢?阐述如下:

(一)心境:心境要闲静。如何会闲静呢?由于胸无凝滞,无名利心。换句话说,便是没有与世争衡、传之不朽的存心——不单单是没有杂事、杂念打扰的说法。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心不知手,手不知心的境界。心缘静而得坚,心坚而后得劲健。临池之际,心境关系可真不小。《书谱》以“神怡务闲”为五合之首;“心遽体留”为五乖之首。又说:“穷变态于毫端,合情调于纸上,无间心手,忘怀楷则,自可背羲、献而无失,违钟、张而尚工。”这是到了极闲静的境界,才能如此。

(二)性情:性情要灵和。缘何得灵和呢?讲到灵字,便联想到一个“空”字。譬如钟鼓,因为它是空的,所以才能响;如果是实心的话,敲起来便不灵了。和字的解释是顺、是谐、是不坚不柔,发而皆中节,谓之和。性情的空灵,是以心境的闲静为前题的。心境的能够闲静,犹如钟鼓,大叩之则大鸣,小叩之则小鸣。《书谱》以“感惠徇知”为一合;以“意违势屈”为一乖。又说:“写《乐毅》则情多怫郁;书《画赞》则意涉瑰奇;《黄庭经》则怡怿虚无;《太史箴》又纵横争折;暨乎《兰亭》兴集,思逸神超;私门诫誓,情拘志惨。所谓涉乐方笑,言哀已叹。”又云:“右军之书,末年多妙。当缘思虑通审,志气和平,不激不历,而风规自远。”性情与书法的关系如此。

(三)神韵:神韵由于胸襟。胸襟须恬澹、高旷。恬澹高旷的人,独往独来,能够不把得失毁誉扰其心曲,自舒机轴,从容不迫,肆应裕如。我们可以想象诸葛武侯,他羽扇纶巾的风度如何?王猛扪虱而谈的风度如何?王逸少东床袒腹的风度如何?神韵又是从无所为而为来的。宋元君解衣槃礴,叹为是真画士;而孙过庭以“偶然欲书”为一合;“情怠手阑”为一乖,其故可思。有人说:神韵是譬如一个人的容止可观,进退可度。大致果然不错,但那个可观可度,我看正不免见得矜持,还不够形容一个人的逸韵。譬如馆阁体的好手,不能说不是可观可度,然而终不是书家,因为其中有功名两个字。孙过庭说:“心不厌精,手不忘熟。若运用尽于精熟,规矩谙于胸襟,自然容与徘徊,意先笔后,潇洒流落,翰逸神飞。”所以能潇洒流落,翰逸神飞,也就是因为胸中不着功名两字。

(四)气味:气味由于人品。人品是什么?如忠、孝、节义、高洁、隐逸、清廉、耿介、仁慈、朴厚之类都是。古人说:“书者如也。”又说:“言为心声,书为心画。”这个如字,正是说如其为人。晋人风尚萧散飘逸,当时的书法也便是这个气味。鲁公忠义,大节凛然,他的书法,正见得堂堂正正,如正士立朝模样。太白好神仙、好剑、好侠,诗酒不羁,他的书法也很豪逸清奇。本来,一种艺术的成功,都各有作者的面目和特点。面目和特点之所以不同,这是因为各个作品,有各人的个性融合在内。试看,同是师法王羲之,为何欧、虞、褚、薛的面目自成其为欧、虞、褚、薛呢?孙过庭云:“学宗一家而变成多体,莫不随其性欲,便以为姿。”就是这个道理。所以一个人的人品,无论忠义、隐逸、耿介等等,莫不反映到他的书法上去。读书人首务立品,写字也先要人品,有了人品,书法的气味便好,也愈为世人珍贵。

白蕉讲书法:第九讲 书髓

白蕉《兰花图》

四者除了天赋、遗传关系之外,又总归于学识,同时与社会、历史的环境和条件也是分不开的。有天资而不加学,则识不进。现试言:

(一)学识与心境的关系:孩子们初学执笔,写成功几个字,便喜欢听大人们称赞一声“好”。艺术家如果不脱离这种心理,常常要人道好,这就糟了。为什么糟呢?总之,是因为他名心太重的缘故。请设想一下,如果张三说他极好,李四说他不好,他还来不及辨别对方是什么人,他们的话有什么价值,而只希望李四能改变主意也说他好,结果又来了个王五批评他某一点不好,你想这样他的心境如何能闲静。

(二)学识与性情的关系:天下事事物物,万有不齐,各人的性情,自然像各人的面孔一样,也大有不同。对于书法来讲,也是如此。历代大家,各有面目,各有千秋。如果甲说钟王字好,乙说颜柳字好,于是各执己见,“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成见在胸,入主出奴,由辩论笔战而相骂起来,结果去就质于一位学《爨宝子》的丙,那岂非笑话。本来颜、柳书虽有习气,但不能掩其好处。自己不能静观体会,缘何便可一笔抹杀。所以学问深,则意气平,这话是很有道理的。学问深者,必善于倾听和客观地分析各种不同见解;善于吸收各家精华,也必能保持冷静的头脑和闲静的心境。

(三)学识与神韵的关系:学识高者,见多识广,心胸高旷,独来独往。因为心中毫无杂念,毫无与世争衡之心,书画诗文,其气息必超脱尘俗,萧散飘逸,神采清奇。否则“不虞之誉,求全之毁”。“一庸人誉之,便自以为有余;一庸人毁之,便自以为不足。”得失劳心,真是何必!也使人觉得可笑。“见富贵而生谄容,遇贫贱而生骄态。”其实,他的富贵于我何加,他的贫贱于我何损,这只能显露了自己的胸襟和人格。即如拿王逸少的胸襟来讲,他所以“袒腹东床”,那时候他正觉得大丈夫不拘小节,何患无妻,天热乐得舒舒服服。一方面看了他的弟兄辈,一个个衣冠整齐的一副矜持模样,目的原是想讨郗家小姐做老婆!眼前来的,又不知是谁的未来的丈人峰,未免心中要暗好笑呢!

(四)学识与人品的关系:识由学而高,学又因识而进,二者是有相互密切联系的。“有所为,有所不为。”这是由于学识。“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好。”这也是由于学识。有些人不能说是没有学问,但为何他偏干不忠不义的勾当呢?那是由于不能分别义、利,于是淫于富贵,移于贫贱,屈于威武。归结他原是并没有得到圣贤的真学问,因此便无定识,而影响到他的人格。有些人学古人的书法,偏先学到他的恶习,有毛病的地方,这是好而不能知其恶,总是由于不学以致无识,而以丑为美,影响到书品。宋代书家苏、黄、米、蔡,据说这个蔡原是蔡京,但是后人因为蔡京人格有问题,不配和其他三家并称,所以配上了一个蔡襄。元代赵子昂,本来是宋朝宗室,国亡之后,还做异族大官,这于人格上就有问题了。所以虽然他的书法功夫不仅好,也够漂亮,但总觉得是浮滑一路,骨子差了。明末清初的王觉斯,天分真高,笔力比文徵明一辈强得多,《拟山园帖》的摹古功夫,更可见他的学力。但他自己面目的书法,粗乱得很。他又为宦官魏忠贤写生祠碑,于是人家便看不起他了。讲书法关系到人品,或以为不是“在艺言艺”的态度,但我以上所讲的,即以艺术至上的立场而合到人品,我想,这并不离题。至于一辈嗜古的收藏家,珍贵新莽的泉货、蔡京的《党人碑》、秦桧的书札,那是历史保存的意义,在我看来倒不单单是好奇与物稀为贵。

以上所言,实在是卑无高论,但与书道联系之处,各位可以隅反。现在将古代书家所论到的有关四项修养的话摘录于后,供诸位参考。

白蕉讲书法:第九讲 书髓

白蕉行书《萨都刺诗》

蔡邕曰:“书者散也,欲书先散怀抱,任意恣情,然后书之,若绾闲务,虽中山兔毫不能佳也。夫书先默坐静思,随意所适,言不出口,气不盈息,沈密神采,如对至尊,则无不善矣。”(云间按:“如对至尊”尚是眼前有人,心中有人,非是。)

皇象论书云:“须得精毫佳纸之外,犹曰:‘如逸豫之余手,调适而意佳娱,正可以小展。’”

王羲之曰:“凡书之时,贵乎沉静。”

王僧虔曰:“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必使心忘于笔,手忘于书,心手遗情,书笔相忘。”

欧阳询曰:“莹神静虑,端己正容,秉笔思生,临池志逸。”

虞世南曰:“字虽有质,迹本无为,禀阴阳而动静,体万物以成形,达性通变,其常不主。故知书道玄妙,必资神遇,不可以力求也。机巧必须心悟,不可以目取也。字形者,如目之视也,为目有止限,由执字体也,既有执滞焉,目所视远近不同,如水在方圆,岂由乎水?且笔妙喻水,方圆喻字,所视则同,远近则异。故明执字体也。字有态度,心之畅也,心悟非心,合于妙也。且如铸铜为镜,非匠者之明;假笔转心,非毫端之妙。必在澄心运思,至微至妙之闲,神应斯彻。又同鼓琴轮音,妙响随意而生,握管使锋,逸态逐毫而应。学者心悟于至道,则书契于无为。苟涉浮华,终懵于斯理也。”

孙过庭云:“凛之以风神,温之以妍润,鼓之以枯劲,和之以闲雅。故可达其情性,形其哀乐。”

唐太宗曰:“神,心之用也。心,必静而已矣。”

苏东坡曰:“人貌有好丑,而君子小人之态不可掩也。言有辩讷,而君子小人之气不可欺也。书有工拙,而君子小人之心不可乱也。”

黄山谷曰:“用心不杂,乃是入神要路。”又云:“书字虽工拙在人,要须年高手硬,心意闲澹,乃入微耳。”

米南宫曰:“学书须得趣,他好俱忘乃入妙,别为一好萦之,便不工也。”

晁补之云:“书工笔吏,竭精神于日夜,尽得古人点画之法而模之,浓纤横斜,毫发必似,而古人妙处已亡,妙不在于法也。”

虞集曰:“譬诸人之耳、目、口、鼻之形虽同,而神气不一,衣冠带履之具同而容止则殊。”

梁山舟曰:“写字要有气,气须从熟得来,有气则自有势。”

曾文正曰:“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皆宜,书亦如之。”又曰:“古之书家,字里行间,别有一种意态,如美人眉目可画者也。意态超人者,古人谓之韵胜。”

郝经曰:“客气忘虑,扑灭消弛,澹然无欲,翛然无为,心手相忘,纵意所知,不知书之为我,我之为书,悠然而化。从技入于道,凡有所书,神妙不测,尽为自然造化,不复有笔墨,神在意存而已。”

孔孟论学,必先博学详说。上面所引前贤精要议论,无非在说明心境、性情、神韵、气味四项,惟或是说到其一二种,或是笼统全说着,总之在同学们能细心体验。

转自书法杂志

白蕉讲书法:第九讲 书髓

白蕉讲书法:第九讲 书髓

普及书法教育

推动书法创作

联谊书坛贤士

弘扬书法文化

翰墨楚风艺术中心简称“翰墨楚风”,位于中国光谷腹地武汉光谷书城。中心分设翰墨楚风书法院、翰墨楚风艺术馆、翰墨楚风艺委会、《翰墨楚风》书法杂志编辑部,自媒体设有《翰墨楚风》杂志、翰墨楚风微信公众平台及翰墨楚风今日头条媒体平台,全方位提供一个交流、培训、交易、收藏、展览的平台。书法院有书法、文学两部,名家指导,学风蔚然,立志培育楚地学子诗书并重、人文如一。“寄身翰墨,见意篇籍”是本院之精神写照,“惟楚有才,于斯为盛”是本院之最高目标。

翰墨楚风专家顾问:(按年龄为序)

韩天衡 何应辉 刘正成 石开 胡抗美 陈振濂 王家新

翰墨楚风艺术委员会委员:(按年龄为序)

曾翔 王厚祥 于明诠 崔向君 韩少辉 刘京闻 梁炳伦 李强 陈忠康 陈海良 肖文飞 胡紫桂 周剑初 鞠稚儒 栾金广 徐右冰

白蕉讲书法:第九讲 书髓

《翰墨楚风》书法杂志系由湖北翰墨楚风书法院、艺术馆创办的一个专业性书法类自媒体。旨在探索中国传统书法真谛,展现当代书法研究成果,挖掘湖北地区书法历史文脉,弘扬荆楚书道文化,推介书坛新人老手,构架书家与藏家桥梁,鉴藏书法精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