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炎 治胃肠炎妙方 1连朴饮 【来源】清·王孟英《霍乱论》 【歌诀】连朴饮中石菖蒲,半夏香豉焦栀子, 清热化湿和中顾,预防伤阴配芦根。 【组成】黄连(姜汁炒)3克,制厚朴6克,制半夏3克,石菖蒲3克,香豉(炒)9克,焦栀子9克,芦根6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效】清热化湿,理气和中。 【方解】方用黄连合厚朴功能清热燥湿,兼有行气除痞之功;黄连合半夏亦能清热燥湿,且有降逆和中之效;更佐以栀子助黄连清泄邪热;石菖蒲以助厚朴化湿畅中;香豉宣郁透热;芦根清热生津。诸药合用,共奏清热化湿,理气和中之功。 【主治】湿热内蕴、霍乱吐泻、脘腹痞闷、胃呆、小便黄赤、舌苔黄腻。可用于消化道感染性疾病,如急性胃肠炎、肠伤寒、细菌性痢疾、霍乱以及胃肠功能紊乱等病症。 【加减】若见发热恶寒,加紫苏叶、藿香;兼有暑湿,加鲜藿香、鲜荷叶;胃脘嘈杂,加砂仁、陈皮;呕吐剧,加竹茹、生姜,去香豉;腹泻剧者,加车前子、六一散;口渴,加天花粉、茅根。 【附记】若见,吐泻物清紫沏冷证属虚寒者,不宜服用;大吐大泻而见亡阳暴脱,脉微欲绝,尤非所宜。
2蚕矢汤 【来源】清·王孟英《霍乱论》 【歌诀】蚕矢汤中生苡仁,黄卷木瓜姜黄连, 半夏黄芩吴茱萸,通草再配焦山栀。 【组成】蚕砂 (包) 15克,生苡仁12克,大豆黄卷12克,木瓜9克,黄连 (姜汁炒) 6克,半夏3克,黄芩 (酒炒) 3克,通草3克,焦山栀5克,吴茱萸1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候稍凉,徐徐饮服。 【功效】清热利湿,升清降浊,和中舒筋。 【方解】主要用于治疗湿蕴脾胃,运化失常,清浊不分所致的吐泻。故方用蚕砂、木瓜化湿和中,并除霍乱转筋;配以黄芩、黄连、栀子清热燥湿;半夏、吴茱萸降逆止呕;生苡仁、通草、大豆黄卷利湿健脾止泻。诸药合用,可达湿除热清,清升浊降,使转筋得止,吐泻得愈。 【主治】湿热内蕴、霍乱吐泻、腹痛转筋、口渴烦躁、苔黄厚而干、脉濡数。可用于急性胃肠炎、霍乱、肾炎等病症。
3理阴煎 【来源】明·张介宾《景岳全书》 【歌诀】理阴煎中用当归,炮姜甘草熟地黄, 温中祛寒益阴血,临症加减用时多。 【组成】熟地黄30克,当归9克,炙甘草45克,炮姜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效】温中祛寒,益阴养血。 【方解】方用炮姜温中散寒;炙甘草益气温中;合以熟地黄、当归滋阴养血。合而用之,共奏温中祛寒,益阴养血之功。药少力专,其功不凡。 【主治】素体阴血不足、眩晕乏力、兼见脾胃虚寒、脘腹冷痛、恶心呕吐、寒泻腹痛以及妇女月经延期、量少色淡腹痛等症。可用于慢性胃肠炎、地中海贫血、月经不调、痛经等病症。 【加减】若见脘腹冷痛,加高良姜、吴茱萸,或荜菝、毕澄茄;恶心呕吐,炮姜改用干姜或再加半夏、吴茱萸;腹痛泄泻,加肉豆蔻;经迟腹痛,加白芍、川芎或艾叶、香附。
4人马平安散 【来源】清·《清太医院配方》 【歌诀】人马平安朱砂雄,硼砂冰片火硝襄, 再配麝香与牛黄,急救之后另改方。 【组成】雄黄36克,朱砂125克,硼砂36克,冰片9克,火硝36克,麝香3克,牛黄3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贮瓶勿泄气。内服:每服05~1克,温开水送服;外用:每取药粉少许,吸入鼻中,取嚏开窍。 【功效】解毒辟秽,开窍安神。 【方解】方用雄黄、硼砂、火硝解毒辟秽,泻热攻积;配以牛黄清热解毒,清心开窍;麝香、冰片、朱砂芳香辟浊,开窍安神。合而用之,共奏解毒辟秽,开窍安神之功。 【主治】霍乱痧胀、呕吐泄泻、头晕目眩、胸闷泛恶、腹痛脘闷、烦躁不宁、神志迷蒙、猝然昏倒、不省人事、肢体厥冷等。可用于中暑、昏厥、急性肠炎、急性胃炎、急性胃肠炎等病症。 【附记】本品主要作为救急之用,待症情缓解后,可根据辨证,另用其他方药治疗。孕妇忌用。
5麝香救疫散 【来源】现代·《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 【歌诀】麝香救疫冰牛黄,皂藿夏薄陈朱砂, 贯仲防风枯矾配,白芷甘草茅术襄。 【组成】麝香06克,冰片06克,牛黄06克,朱砂6克,牙皂45克,藿香45克,半夏3克,薄荷3克,陈皮3克,贯仲3克,防风3克,枯矾3克,白芷3克,甘草3克,茅术15克。 【用法】上药共研极细末。每服3克,日服2~3次,温开水送服。 【功效】清暑辟浊,开窍安神。 【方解】方用牛黄、贯仲清热解毒;配以藿香、白芷、防风芳香化湿,祛风辟浊;麝香、冰片、朱砂、牙皂芳香开窍,安神定惊;薄荷开窍醒脑;陈皮、半夏理气降逆;茅术化湿;甘草和中。诸药协同,共奏清暑辟浊,开窍安神之功。 【主治】暑湿霍乱、 上吐下泻、 腹痛转筋、 流行时疫、 水土不服、 伤暑中恶、 头晕目眩、 猝然昏倒、 不省人事、 牙关紧闭、 时有谵语、 脘腹闷胀、 欲呕、 苔腻等。 可用于中暑、 急性胃肠炎、 急性肠炎、 各种昏厥、 伤寒、 副伤寒等病症。 【附记】凡热毒炽盛、邪入心包的神昏惊厥患者,忌用;对阴血不足,舌红少苔、神昏烦躁者,也不可应用。孕妇忌用。
6圣济十香丸 【来源】宋·《圣济总录》 【歌诀】圣济十香苏合香,丁檀沉木安息香, 术附良麝朱冰朴,荜诃犀角熏陆香。 【组成】丁香15克, 苏合香15克, 檀香15克, 沉香15克, 木香15克, 安息香15克, 香附15克, 白术15克, 高良姜15克, 麝香15克, 熏陆香15克, 朱砂15克, 冰片15克, 荜茇30克, 诃子皮30克, 犀角屑30克, 姜厚朴30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5丸,日服4~5次,温开水送下。 【功效】温通开窍,理气止痛。 【方解】方用麝香、冰片、苏合香、安息香、荜茇、高良姜、熏陆香温通开窍,散寒止痛;配以丁香、檀香、木香、厚朴、沉香、香附理气止痛;白术健脾;犀角屑清热;诃子皮收敛。诸药协同,共奏温通开窍,理气止痛之功。 【主治】中恶、霍乱不识人、脘腹胀痛、心胸闷痛、泛泛欲呕、不思饮食、两胁胀痛、喛气不舒、胸痛、呕吐、泄泻、呃逆及猝然昏倒、不省人事等。可用于暑病夹痧、暑病兼寒、急性胃肠炎、昏厥、胃脘痛、胸胁痛、冠心病心绞痛等病症。 【加减】若见暑病兼痧者,可用藿香、通草、省头草、大腹皮、紫苏、连翘等煎汤送服;暑病兼寒者,可用香薷、藿香、白芷、厚朴、苍术、淡豆豉等煎汤送服;呕恶、喛气、呃逆明显者,用生姜、竹茹煎汤送服。 【附记】凡痰热内盛的神昏窍闭,阴虚的胸胁脘腹诸痛等忌用。孕妇忌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