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智慧 第106天 本文共计2192字,预计阅读时间5分钟。 主播 | 白苏 有个朋友是 IT 达人,有什么好的APP他一定第一个知道,手机里装了两三百个APP,琳琅满目。其实,常用的就那么十几种,但却保留那么多在手机里不删掉。终于,他的手机不堪重负,死机妥妥的…… 还有那么一群朋友:
…… 这些屡见不鲜的囤积背后,是我们内心深处隐藏着的不安、自卑,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 无数个时候,我们努力的从堆积如山的快递上,微信好友5000人上限里,还有一本又一本的资格证书里,寻找自我的意义。 我们越囤积,我们就越焦虑。 虽然这种焦虑感是你的一种想要创造未来的感觉,但是,这种感觉是虚假的。 它所带来的只有焦虑,而这种焦虑会让你丧失每一个在当下活好的机会。 这种焦虑,不止会让我们囤积看得见的东西,还会让我们囤积看不见的东西,比如关系。 囤积关系的人在和任何人相处的时候,从来都没有真正关注过眼前的这个人,去感受对方,或者去感受大家在一起的感觉。 他们只是关注对方做什么事,认识什么人,开什么车,然后判断要不要把这人放进自己的收藏夹。可眼前这个人有怎样的梦想,正在如何突破自己的障碍,有怎样的才情……这些真正重要的东西,却被忽视了。 越是囤积关系,就越感觉孤独。 什么样的人学不会“断舍离”? 1. 执着过去型 这种类型的人,即使是现在已经不会再用的过去的东西,也非得收着不可。从心理学上讲,这是一种“情结”。 情结是一种潜意识的认知、情感、思维的定势,具有某种情结的人会对周围的人或者事物产生特定的偏好。 对曾使用物品的固执,多半隐含着对过去幸福时光的留恋。 刘女士女士家里的东西堆积如山。30年前收到的情书、读过的书、年轻时候的照片等等,当年的刘女士是迫于丈夫苦苦追求的压力才结婚,然而30年之后,丈夫居然主动提出要求离婚。 刘女士的自尊心被伤的支离破碎,她根本无法接受这个事实。这样的缺憾和偌大的失落,短时间内她很难接受。 好在,在接受了一段时间的断舍离治疗后,她开始一点一点收拾起那些象征着夫妻恩爱的物件,重新接受自己的生活。 2. 担忧未来型 这种类型的人致力于投资不知何时会发生的不安要素。这类人的特点是过分地囤积纸巾等日用品,要是没了这些就觉得困扰、焦虑不安。 比如,有一部分人对各种资格证有着迷之狂热。不管是什么样的专业,不问用人单位的需求,把时间和精力大量地花费在对毫无章法的学习和考核上。 与“执着过去型”不同的是,“担忧未来型”更多的是年轻人。事实上,有囤积倾向的人群比例至少为10%,而这其中大多数都是年轻人。 那么,断舍离到底是什么? 1. “断舍离”的一方面,就是要彻底以自己为主体,过去、未来都不重要,我们拥有的只有今天和现在。 不要因为对未来的恐惧而消耗现在的生命,去为一个虚假的未来做囤积,每时每刻你都站在生命的分叉路口上,这一刻不同的选择,就决定了你下一个此刻所待的地方。 而选择的标准,就是断舍离。 对物,对情,对人,更是对自己。 “断”,断绝接受不需要的东西; “舍”,舍弃掉没用的东西; “离”,离开对事物的执念。 2. “断舍离”的另一方面,就是“我们所欲望的,不等于我们真正需要的”。 如果我们一直追逐欲望,就会被太多“不需要、不适合、不舒服”的东西包围,被商品的快速更替所淹没,而失去对生活的掌控感。通过断舍离来控制、筛选物品,就可以打破物品对人性的控制。 比如说,我们在去超市的时候,如果能够照着购物单一一置办,会减少很多四处张望的时间,并且极大地降低购买其他本不需要的物品的可能;在逛某宝的时候,提前照单加入购物车,然后付款并关掉页面,也能很大程度上提升我们的生活品质。 在你做“断舍离”的时候,最重要的东西会越来越清晰的浮现出来,你也会变得珍惜现在拥有的一切。不是这东西“我有没有”,而是“我需不需要”,关键在“我”。断舍离,实质上是人与物品之间的权力争夺战,也是人与自己欲望的斗争法则。 美国作家兰迪·弗罗斯特和盖尔·斯特凯蒂在他们合著的书籍《STUFF: 强迫囤积症和物品的意义》中写到: 多余的财富只能够买多余的东西,人的灵魂必需的东西,是不需要花钱购买的。 我们应当怎么做呢? 1. 清理你的时间安排 不做什么更重要,比做什么还重要。 我们要去看自己的时间分配,要看每天有多少空余的高质量时间,留给自己,可以让自己静心、高效地学习和享受的。 其实,成功和失败的关键很简单,就是看你时间的安排是不是聚焦和有效的。如果整个人只做一件很简单的事情,那很容易成功;如果每天的心力都被牵扯的四分五裂,就很难做好一件事情。 2. 清理拖延的事宜 拖延有很大的代价,因为你会产生很大的心力耗损。所以最爱自己的方式,是尽快的把这些被拖延的问题处理掉。 当你能够去清理自己的时间并能够高效地做这些事情的时候,你会很开心。 把你最重要的安排、最想要实现的事情、最重要的关系安排在你生命的第一位,不要让他们坐在替补席上。 3. 清理旧的关系 有一些人曾经是朋友、伴侣,虽然你们自己分开了,形式上完结了,但是内在的情绪并没有完结,也许带着很多的内疚、遗憾、委屈、愤怒、伤心等等。 你要做的,是向自己做坦诚地倾诉,写下来或者录下来,当你泪流满面的时候,这一场未曾持久的缘分,就真正地滋养了你的心灵。 往事带不走,我们不回头。 最后,一张图做总结: 凡事力求简单,直至不能再简。 ——爱因斯坦 今日笔记话题: 说说你自己最想“断舍离”的事物或者是人际关系吧? 精彩导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