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个社群是如何从0到1产生的?

 昵称39146847 2017-02-17


那年是2014年。


约读社,发迹于广州线下的读书会。

却借由线下主题策展和线上群聊互动,构建出了一个有温度的社群。只因他们倡导有价值的输出。




空想家|想法萌生





北野,这个刚从南京前来广州工作的男孩。

那时还叫贝爷或者贝爷爱学习。




那时,秋叶还叫秋叶语录,他的书还没有那么多。

那时,古典老师或许刚从新东方出来,新精英刚起步,拆掉思维的墙的精装版还没有机会面世。


那时候,贝爷和一群小伙伴在南大的校园内,建立了一个围绕PPT技能提升的学习小组。


正是这样的机会,他接触了PPT的美女大神孙小小。并成功在上海一家叫做静落的茶室,与女神面基,并参加了女神的小型读书会。


正是那次读书会上,第一次深入的拆解“input-reput-output'模型,这边是后来孙小小老师所倡导的“学-思-践”模型。


那时候的他,还进入了TEDxNanjing策展团队,跟对一个叫段新星的回国博士一起尝试挖掘在宁的本土力量,尝试创想的传播。


在年会上红起来的最美图书设计师朱赢椿老师就是北野一次又一次前往随园书坊约到的。


因缘巧合,贝爷遇见了欢乐书虫部落,这是一个立志于推广市民每周一书阅读习惯的读书会,过往三年间每周雷打不动举办读书分享,并且成功打造了读书会品牌-书声的读书会,并且认识了读书会的发起人丁布。


缘分如此妙不可言。

与小小老师见面之后的半年,她和丁布联合发起了学研所。一年后,北野也在广州办起了约读社


这两者都是围绕着同一个理念,同一个模型,便是学习的过滤理论。




梦想家|发声改变







广州的前半年,在忙碌的工作中飘过。

待适应期结束之后,心里便痒痒起来。

曾经四处撒泼的我,想着要做些什么。


去过深圳,参加CAPE在深圳的Meetup活动,讨论青年自组织的行为模型与社会张力。


在活动学会了一个词汇叫做“发声”,只有努力尝试表达,用行动或者文字表达,才能让别人知道你想要做什么。


也参加过张永锡老师在一起开工社区举办的时间管理研习场,成为了一名幸福行动家/HappyTriber。


直到现在我才知道,在我刚来广州的那会,一个叫做易仁永澄的威海汉子同样参加了研习会,成为了一名幸福行动家,并建立了一个叫做幸福进化俱乐部的社群。


当然,正是在这次学习中,认识了一个当我遇到问题就会去求助的人生导师翔哥。


后来因缘巧合,因为和熊哥、宝爹同时永锡老师的学生,就加入了他们的梦想行动家见面会。


第一次写了梦想清单,也第一次站在台上告诉台下的朋友自己要做一个影响别人的读书会,梦想就此萌芽。


一旦有了想法,就一定会有结果。

一个月时间不到,就遇见了人生最重要的知己桃子。

于是一个叫约读社的社群,就在8月1日出生了,这个很有纪念意义的日子。





行动家|试错迭代






每周一次主题策展。

从选题讨论,到环节设置,再到流程模拟。

每一次活动,都是成长与煎熬并存的活动。


但总是坚持着要有价值的输出与有温度的社群这两个理念,

让我们谨慎的对待每一次的作品。

在我们眼中,每一次主题读书会就必须是一个完美无缺的产品

约读社这个社群,也必须是。





创变者|平台共建










这边是一个社群从0到1的故事,一段曾经的回忆。




感谢您的耐心阅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