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旅欧散记119
2017-02-17 | 阅:  转:  |  分享 
  
旅欧散记(119)

凡尔赛宫园林(1)与其他艺术一样,文艺复兴后的意大利园林后来成为欧洲各国效法的榜样。于是,表现人力、对称均衡的花园便在欧洲流行起来,其中,与意大利接邻的法国受影响最大。



凡尔赛宫的花园占地101公顷,有数量繁多的人工景色、散步场所和花圃,还有一

条大运河和它自己的“小威尼斯”。花园最具震撼的一条长达3公里的中轴线。

16世纪初,法国便出现了以修建成形的树木以及喷泉为主景的台地式园林。然而,法国地形平坦,不适宜修建高度相差很大的层台园林,因而造园家因地制宜,将意大利垂直布置的花园改为在缓坡地或平原上向两侧和纵深扩展的园林。在风景塑造上,也对前者作了一些改革,在花园中心部分减少高大乔木的种植,而多置花坛、草地和植坛;又在意大利式的剪树植坛之边缘栽植各式花卉以镶边,后来又扩大花卉的应用,发展成为装饰性很强的绣花式花坛。同时在花园中更注重静水美的表现,很少采用跌水和瀑布,而多见宽阔的水渠和大面积的水池。

17世纪下半叶,法国王权达到鼎盛时期,与建筑一样,园林也以庞大、华丽的造景风格来歌颂路易十四崇高无上的专制权力,从而形成了法国式古典园林的典型风貌。







各具特色的花坛



法国古典造园艺术思想在凡尔赛宫花园中表现得最为完美。这一园林的设计者就是法国古典花园的缔造者、沃宫的设计者勒诺特尔。

凡尔赛园林面积达到100万平方米。宫殿两侧的花园是凡尔赛园林的主体。它的布局较为复杂,由一条与宫殿平行的宽阔的林荫大道间隔,大体上分为东西两部分。东部紧靠宫殿,为花坛及小园林区,西部则是种植高大乔木的大园林区。小园林区的南北两翼,均置以大面积、装饰华丽的绣花式花坛。南侧花坛外是橘园和人工湖,这里景色开朗明快,有较好的视野。而北侧花坛则被密林包围着,园景被浓树所掩映,较为清幽雅静。

正中为花园的主体。紧靠宫殿设置了一对方形水池,从这里开始了一条贯穿园林长达3公里的中轴线。沿着穿过小林园的轴线,辟建了一条六十多米宽,六百多米长的王家大道。大道中央是草坪,四边镶着美丽的花卉,两侧排列着各种雕像。由于路易十四号称“太阳王”,常以太阳神阿波罗自喻,为此在王家大道东端的圆形水池中置放了阿波罗母亲拉东娜的像,而西端池中则立着阿波罗的像。大道两侧的小林园,被纵横垂直的游路分成几块,每块林园的中央分别设有植坛、用绿墙隔成的回阵迷宫、水池、小剧场、喷泉、以及岩洞、亭子等,分别有各自的主题。这些林园的小景使人眼花缭乱,各式喷泉多达1400多座。











凡尔赛宫设计中规整划一的风格,体现了路易十四对秩序的追求,体现了人定胜天的思想。



中轴线的一大半在大林园内延伸。进入大林园后,沿轴线设置了一条宽阔的水渠。在其中部,另一条水渠与它十字相交,这条支渠的南端是动物院,北段是大特里阿农殿。大林园中设几个放射形的道路系统,游览道彼此纵横相交,来去极为方便。这里以高大乔木为主景,风格简洁豪放。园林四周不设围墙,使园内绿化能透过界限,与田野混成一体,以取得无限空间的观感。凡尔赛园林是西方古典园林严谨、规整、让自然服从人力设计思想的光辉典范。那里尽管有大片林木花草,尽管有各种新奇的水景,然而自然物表现出的美却总是置于人工美的统辖之下。花坛、水池、喷泉、树丛,无不安排得井然有序,加工得粗细入微。鲜花组成美丽的图案,树木修建成光滑的圆锥形或球形,整齐、匀称一如几何图案,色彩有配合、有对照,给人的感觉美得有章法,而贯穿章法的则是艺术家那透彻的智慧。它整齐划一的风格体现了路易十四对秩序的追求,对规范的倡导,显示了人对自然的控制力。



献花(0)
+1
(本文系过眼客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