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背诵法与英语学习 秦金 王文娜 背诵是中国传统的学习策略。中国历史上记载有很多经典名句,如“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回吟”;“博闻强识,熟能生巧”;“一回生,两回熟,要想记住靠重复!”这些道理包容了中国最经典的教育方法,体现了传统本体论中的本质主义和认识论中的基础主义。因此,怎样在英语教学中坚持有效地实施背诵策略,教师应如何督促和引导,以及使用哪些背诵材料,怎样结合其他的教学方式等问题,都值得我们去探讨。 一、背诵的理论基础 (一)语言输入、输出理论 美国语言学家 Krashen第二语言习得理论认为,语言习得是通过语言输入来完成的,教学的主要任务应该为学生提供最佳的语言输入。而朗读和背诵能够强化语言输入,加深学生对所学语法知识的理解,提高词汇、句型、固定表达的记忆效果,增强语言积累,因而使其语言输出规范化,这种规范化会直接表现在会话、翻译和写作中。 (二)显性和隐性语言知识 加拿大语言学家 Bialystok在他的第二语言学习理论模式中认为,外语习得者的语言知识主要分为显性和隐性两种。显性语言知识即学习者意识层中所有目标语的语言知识,包括语音,语法,词汇等知识,这些知识存在于学习者的意识层中,他们可将这些知识清晰的表达出来;隐性语言知识指那些内化了的语言知识,它们存在于学习者的潜意识层中,学习者不一定能清晰的表达出来,但能不加思索的运用自如,这就是语感。由此可知,学习者的隐性知识越多,他使用目标语的熟练程度越高。 (三)背诵与英语学习的相关性 龙献平和黄光大对于背诵强度与英语学习成绩的相关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发现背诵强度与英语学习成绩呈正相关(R=0.723);对基础英语较差的学生,强化背诵很有必要,可显著提高英语学习成绩,而对基础达到一定程度的学生,一定的背诵强度与英语学习成绩无明显相关,但若坚持不懈,进一步增强背诵强度,英语学习成绩可在次平台上飞跃至更高的平台。 二、名家谈背诵 英语教学法专家李晶在高中英语学习后期就创造了超快节奏的速读背诵法。 具体实施可分为以下五个步骤: 第一,弄清文章中的生词、短语的意义; 第二,理解每个句子以至全文; 第三,跟着录音带,对生词反复朗读,以免朗读全文 时产生“梗塞现象”; 第四,模仿录音带轻声慢读全文若干遍,做到咬准每个词的发音,以及句子的语调,在慢读中注意体会,熟悉句与句之间、段与段之间的联络关系,通过慢读达到朗朗上口; 第五,然后进行速读,要求高声、旁若无人地读,朗读速度越快越好,快到一口气能读完一个长句或五六个短句,直到不假思索就能倾泻出全文。 速读背诵法的效果如大河奔腾,滔滔不绝。文章内容能脱口而出,不假思索,故能经久不忘,便于随时随地进行回背复诵。 华东师范大学 张维友教授强调“背诵+默写威力无穷”。他将能接触到的英文材料囫囵吞枣地背下来:背单词、背词组、背人名、背地名、背课文、背标点符号,什么都背。开始时背起来很费力,不过,时间一长就越背越快,越背越容易。有的句子或语言现象,开始并不完全明白,一旦背熟了,自然就通了。为了加深记忆,他把每篇课文背熟之后,还要坚持默写,包括专用名词和标点符号。背诵的东西多了,慢慢就产生了语感。有时遇到不正确的句子,尽管说不清原因,凭直觉会感到不顺,因而就避开了。所以,每当学生向他请教如何练习口语时,他的回答仍然是“多记、多背、多练”。 三、背诵法在英语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背诵的步骤应按照李晶教授的五步法,背诵的材料不仅可参考张道真教授提到的《新概念英语》第二册96个小故事,只要学生比较感兴趣,内容新颖,文法规范,有一定难度的短篇名著都可以选用,比如《妙语拾趣》、《名人掠影》、《生活小品文》等。关键是背诵任务的安排一定要有可行性、适时性,并做到定期检查。检查方法多种多样,比如当堂背默,之后马上校对,并对错误地方进行标记,提醒下次注意;事实上,每一个短篇的成功背诵都是一个闪亮的里程碑,教师要热情激发和鼓励学生的收获感与成就感,诸多的小成功连接起来就是一个庞大的啦啦队,激励着英语学习者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促使他们坚持背诵更多的内容,形成大学生自主学习、主动进取的强大内驱力。 结语 综上所述,背诵法不仅是我国传统的语言学习策略,具有坚实的理论依据,并被诸多著名学者的实践证明是卓有成效的。英语学习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艰辛过程,特别是在非英语环境的中国,在追求学习英美先进科学技术、扩大世界贸易交流、迫切需要培养大批精通英语的复合型专业人才的中国,弘扬背诵法有利于强化学习者的最佳语言输入,有利于规范学习者的英语表达能力。 参考文献: [1]Krashen S.,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SecondLanguageAcquisition. Hertfordshire: Prentice Hall International(UK) Ltd,pp,1987. [2]曹怡鲁.外语教学应借鉴中国传统语言教学经验[J].外语界,1999.2. [3]邓郦鸣.注重背诵输入克服写作中的负迁移[J].外语教学,2001.4. (秦金 王文娜:河北建材职业技术学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