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传喜法师:佛家眼中的唐诗宋词

 追随你的心 2017-02-17



佛经上每一个字都有很深的涵义。你以不同的智慧,能赋予它不同的见解,所谓“佛以一音演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就象一场大雨过后,小草、荆棘、树木、花朵都得到了滋润,而“雨”本身是没有分别的。

 

佛法的这份广大浩瀚就是我们需要大力推广的原因。但是在推动过程中,不要把它狭隘化,庸俗化,不要贬低佛法本有的价值——这一点如果不防护,佛法很容易被湮灭。就象唐诗一样,唐诗一旦变白话了,唐诗也就消失了。因为作为诗,它最重要的意境与美感已经不存在了。

 

比如唐代贾岛的《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你如果直白的理解就会变成:在一棵松树下,问一位小童子:你的师父去哪了?童子回答:我师父采药去了。就在这座山里,只是现在云雾缭绕,我看不到他。 


老师要是这样教学生,那真的是在糟蹋中华民族的文化!言约意丰,这首诗以我的理解,它完全是一种隐喻,是一种暗示,是一种无言的召唤——

 

 

今天我就是那个童子,你们来问我:小童子啊,你的师父在哪里?我说我的师父就在你那里。你说我怎么看不见呢?因为你烦恼太重了!而我师父正忙着采药,要对治你的八万四千病,要平息你的烦恼障、所知障、无知障,要把满山的云雾消退,让你见到自性本然的真相!

 

中国文化对文字是非常尊重的,不轻易用一个字。再浅显通晓的字面也往往蕴含着空灵深婉的内涵。“寻隐者不遇”,这一个“事件”也好,这一份“禅意”也好,以这么尊贵的文字记录下来,是要留给千年以后的我们去细心品读的。

 

任何一首唐诗拿过来,都要如对圣贤一般恭敬诵读。不止唐诗,宋词、元曲也是如此,都是老祖先留给我们的无比珍贵的文化财富,内中蕴裹的心愿,就是希望我们以文“载道”,最终与道相合。

 

所以不单单佛学,儒家、道家的优良文化都值得我们去学习与弘扬。但前提是,需要谦虚,需要恭敬。谦虚是学习的状态,恭敬是获得感应的前提。一旦你进入其中,大美的境界会让你对老祖先深深感恩。而你也会发现,以佛家的眼光去品读唐诗宋词时,美感不会减退,涵义却会焕然一新,这份“新”有可能恰恰是当年的作者真正想说的话。



声明:本文由“佛教慧日”微信平台原创、配图来源慧日传媒,转载请注明出处。

爱出者爱返 福往者福来 随喜转载 功德无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