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美丽,持久的

 简易乾坤 2017-02-17


美丽,持久的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20170217第八版  作者:李专

太行大峡谷有好几条,我来到了林州的太行大峡谷。

景区入口处,环列着几尊山峰,座座美丽。其中一座,以万丈崖壁示人,崖壁以层层岩石垒叠而成,色泽赭红。峰巅像宝塔顶一样渐次缩小,缩小的过程中形成不同的坡面。同一坡面清一色一种植物,另一坡面又是清一色另一种植物,十分神奇。视觉感受,只有一个字:画。在这里,自然的意志和人的意志太相似了。

随着景区的深入,我发现,过去几十年我都把“刀砍斧削”这个词用错了,真正的刀砍斧削般的峭壁在这里。有一半的崖壁都是直上直下,没有坡度。所以,昨天看到的红旗渠的很多渠段,还有从照片上见到的郭亮村的公路都无法修筑在山坡上,因为太行山常常没有坡度,只有垂直的高度,只能在峭壁里面凿洞。

林州市有十几个乡镇,有一个乡镇全部都在太行山大峡谷里,这个乡镇叫石板岩镇。石板岩镇通向外面的世界有一个壑口,叫鲁班壑。有人说,因为林州有太多的工匠,所以把这个壑口用祖师爷的名字命名。我猜想,应该是这个壑口很陡峭,像是鲁班用斧头砍削而成,故名。

有一座山峰,正面是一个非常规则的长方形,两个侧面又是很对称的两个长方形,顶部几乎又是一个平面,只有背面的一面是连着其他山峰。它呈现出来的整体形象就是一口硕大无朋的箱子。记得三峡有一个箱子岩,那么箱子山就在太行山里了。

我在谷中之谷桃花谷,看到了最碧绿的水,这是从太行山深处流出的清泉。很多地方号称有绿翡翠一样的水,即使有也是从前有吧。现在绿翡翠一样的水,只有桃花谷这个叫黄龙潭里的水才最有资格叫绿翡翠了,因为它绿得那么纯净,绿得叫人那么放心,因为它没有被污染过。

“太行天路”是个景区名。车行太行天路,我只敢遥望远山,不敢近看脚下的大峡谷,因为那是壁立千仞,那是万丈深渊。西藏的路也叫天路,那只是海拔高,它险在空气稀薄和严寒冰冻。这里的天路,是突兀而起拔地而起的大山腰或大峰顶上的路。车停了三个景点。一个叫天境,无需多言,人在上面徜徉,无异于在天庭走动。第二个叫平步青云,云在脚下雾在眼底,对于有恐高症的我来说,就像走在天空的云彩上一样叫人胆战心惊。第三个叫梦幻谷,可以看到最大气磅礴最多姿多彩的大峡谷了。

太行天路的沿途是有一些村庄的,房子用石块垒墙,用石片当瓦,一座房子就是一座坚固的堡垒,可谓千秋基业。当地还流传着这样的民谣:“石梯、石楼、石板房,石地、石柱、石头墙,石街、石院、石板场,石碾、石磨、石谷洞,石臼、石盆、石水缸,石桌、石凳、石锅台,石庙、石炉、石神像……”民谣的意思是说,石板岩的民居由石头组成,石板岩人的生活离不开石头。

叫人想不通的是,山民为什么要住在山上,山上有什么值得他们坚守。地是那么的狭小瘠薄,只能种点玉米或土豆。最重要的是交通不便,上天无门,入地(山下地面)无路。

石板岩镇全镇人口不超过1万,散布在4垴8崭28条深沟里。垴有多大,崭有多高,沟有多深多长,不得而知。不足万人,却居住在326个自然村里,平均每个自然村不到30人。进山出山仅有两个通道。从山上走下鲁班壑要拐70道弯,从山下攀上鲁班壑,要走80道弯。还有一个通道叫刘家梯,上山5里,下山7里。

20世纪70年代,国家修公路进山。90年代,石板岩乡延伸修筑乡村公路。在全乡3000名筑路民工里,有两位自告奋勇的八旬老翁。他们是韩家凹村81岁的陈锡明,西洋平村85岁的石春有,都是20世纪40年代入党的老党员。他们的家都在距工地30多里的山上。直陡陡的山路,一天一个来回,早上5点钟往山下走,晚上11点钟回到家中。省里的领导问:“你们为什么要来修路?”老人回答:“为自己!”

太行山出产玉米、土豆、山楂、核桃,更盛产精神。

王相岩是太行大峡谷中主要景区之一。商王武丁和奴隶出身的宰相傅说,都曾在这里居住过,王者相者居住过的地方,被称为王相岩。商朝第23任君主武丁,少年时被父亲送到商都西部的林虑山与平民奴隶在一起生活。武丁生活在下层社会,学会了劳动本领,养成了简朴的生活习惯,很快就和奴隶傅说交上了朋友。傅说是个有雄才大略的奴隶。武丁继承王位后,很想起用傅说,但是,起用一个奴隶,何其难哉。不知历经了多少斗争,施展了多少计谋,最后才让傅说当上了宰相。傅说就任宰相后,竭尽文韬武略之才,花费三年之功,辅佐武丁把商王朝推向空前发展阶段,史称“武丁中兴”。共同推进了商王朝空前发展的这一王一相的居所王相岩,则被誉为“太行之魂”。

刚进大峡谷谷口那会儿,导游说起谷文昌。我问大峡谷与谷文昌有什么关系。导游说:“谷文昌就是这里的人,就是石板岩镇郭家庄南湾村的人。”再放眼车外,镇街两旁的路灯杆上都挂着谷文昌的相片,相片下面还有一行字:太行之子谷文昌。有什么样的土地就会奉献出什么样的人物。谷文昌的爱民之心像大山一样仁厚,谷文昌的廉洁自律像大山一样挺拔巍峨。2009年,谷文昌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在福建东山建有谷文昌纪念馆,这里也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5年,另一座谷文昌纪念馆又在他的南湾村故居前破土动工了。

小小的石板岩镇,早在2013年就已落成一座扁担精神纪念馆。该馆纪念的是石板岩供销社职工的“扁担精神”。石板岩供销社于1946年7月成立,供销社职工用扁担挑去山民生活必需品以及生产资料,再用扁担把山民的农副产品挑下山。他们挑着担子走遍4垴8崭28条深沟,包括攀登鲁班壑,翻越刘家梯,这一走就是几十年。如今,山民一个电话,他们会用汽车送去需要,个别偏僻不通车的村落,他们还会用扁担挑过去。

人工天河红旗渠,修筑在大峡谷以东的太行山东麓,石板岩乡的群众是参与者,他们也是红旗渠精神的创建者。这里是扁担精神的诞生地,是谷文昌精神的肇始地。所以说,这里有一谷的风光,这里更有一谷的精神。这里的风光震撼人,这里的精神更加震撼人。风光的美可能会被淡忘,精神对心灵的熔铸、淬火、升华,或许伴随此后的整个生命历程。


梦里花开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作者:西风

在江南这个潮湿而温暖的春天里,可能是熬夜的缘故吧,习惯在白日里睡眠的我,总是睡得不那么香甜安稳。一些杂乱记忆的碎片,从生活相反的方向潜进了我的脑海和梦境。恍惚间从梦境里醒来,凝望着窗外的青天白日,我惊奇地发现,原来我的生活是由两部分构成的,一种是真实的生活,一种是虚无缥缈的生活。就像那些偶尔潜进我脑海的杂乱无章的梦境,我相信那不仅仅是往昔生活印迹的一种奇妙重现,更是真实生活的一种必要的衬托或补充。

通过这种突然造访的梦境,我确信一个人是可以回到从前的,回到生命的源头。当然通过回忆的管道,我们也可以让思想的快马跑得更远。但回忆并不是梦境,回忆是可以主宰的,只是一个人什么时候做梦,做怎样斑斓或凶险的梦,或许是由不得我们自己的。梦是神秘来客,更是我们凡庸生活的组成部分。我不拒绝做梦,也没有能力拒绝这位神秘客人的到来。我羡慕那些脑袋一挨到枕头上就进入甜美睡眠状态的人们,如果他们酣畅的睡眠里没有五光十色的梦,那么可能是一种福气,也可能是一种缺憾。

就像我经常在白日里做梦。我知道那是一种不真实的生活,是一种我曾经的生活或憧憬,所以我梦到了梦里花开。不是春天草原上的花开,不是春天山野里的花开,而是春天故园里的花开。这是我少年时代甚至是童年时代的经历,这些经历距离现在的我那么远,那么远,仿佛隔着万水千山,但是我却幸运而神奇地梦见了梦里花开。

那是开在农家庭院里叫不出名字的花。很小的时候,喜欢花花草草的姐姐一到温暖的春日,就在院子里的角落或菜园旁边撒一些花种,那些娇艳或朴素的花朵,就这样芳香着这座干净而清贫的农家小院。依稀记得,在暮春薄薄的晨光里,我拉着妹妹的手,到村外的壕沟里采摘那些洁白的喇叭状的打碗花……现在这些开在故园里飘逸的花朵,又一窝蜂地开在了我异乡的梦中。我想这不是一种巧合,而是一种机缘,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缘由,由此我见到了岁月高地上那一簇簇奇丽轻盈的花开。我奔跑在通往梦境的路上,奔跑在回家的路上,注定要和故园的花开撞个满怀!这使我更加确信,我所有的经历都可以以另一种妙不可言的方式,模模糊糊零零碎碎地浮现在幽深而清静的梦里,让我继续曾经的生活、憧憬或思念。

就像前几日梦见哑巴老姑。她家的院子里一到了春夏,总有上百朵红艳艳的玫瑰在茂盛的玫瑰树上娇美无比地开。当然,我还梦见了花朵一样的哑巴老姑,她在斑斓的玫瑰树前甜美地笑着。只一刹那,我美丽的哑巴老姑就在花丛中消失不见了……事实上,在我离开家乡的那一年秋天,害病的老姑就走了。那一年她刚满24岁。她就像一朵开放在人世间的花,猛然间就被一场呼啸而来的厄运般的大风轻轻地摘走了。远在天国里的老姑并不知道,她正在以一朵花的方式,活在我愈来愈清晰的梦境里。

有时候就想,梦真是一种奇异的不可思议的东西,就仿佛我们曾经的久远的生活,已经在心田里埋下了许多种子。这些种子在我们经历了一番岁月的磨砺后,根本无需磨砺,就说不定在什么时候破土而出,开出朴素或妩媚的花来。像许多人一样,我喜欢做美梦,不喜欢做噩梦,我渴望着我美不胜收的梦里花开,能够持续更多的时日。那么在这片芳香的心田上,我将拥有更多的理由,漠视自己真实生活中的不幸、创伤和苦难。这样最好!

当然,要做好梦,先要做好人、好事……


核桃树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作者:刘卫涛

母亲打来电话说,老家院子的核桃熟了,让我有时间回家帮忙打一下。我“嗯”了一声,分明答应得有些勉强。虽然说我就在这个县城里工作,离老家也不过二十公里,可上有老下有小的日子,每天忙得晕头转向,没啥重要事情,很少回老家。打核桃这样的小事情,让我回趟家实在有些不值得。母亲可能听出我语气里不太情愿的意思,于是强调说:“今年核桃成熟了,结得很繁实,你抽空回来打一下,拿去分给孩子们吃。往年都是你爸上树打,可今年他上不了树了,不打太可惜了。”

我还能说些什么呢?

老核桃树就长在老院子的东边,树很粗壮。听父亲说,爷爷曾经告诉他,这棵树是他当年亲手栽的。栽树的那一年,父亲刚刚满月。如今,父亲已经75岁了。照此算来,核桃树也在这个已经荒废了的院落里度过了整整75年。

走进这个已经荒废了好些年的老院子,望着这棵老核桃树,曾经的岁月一点一点浮上心头。听母亲说,父亲和大伯分家的时候,家里啥都没有,唯有这棵核桃树有些价值,枝干加工成板子能做案板,结了果子能卖钱,在那个年头,简直就是“无价宝”。可家里的其他树,除了能烧柴,啥也干不了。村干部为难了好久,家里的其他东西都分好了,就剩下这棵树没办法分。最后商量了再三,才想出了一个办法,那就是两家人轮流着,一家一年,抓阄决定先后,轮到谁了,果子结了是你运气好,没结果,也别埋怨。

我们姊妹小的时候,家里很穷,整天饿肚子。好不容易轮到我们那一年打核桃,总盼望着核桃树能够结满果子,让我们能够过足嘴瘾。可是一年又一年,它不是“休果”,就是遭了冰雹,要不就是落絮前遭遇了“黑霜”,老是不能带给我们一点点的收获。而轮到大伯的好几个年份里,它都挣了命似的结满了果子,压得枝头低垂,恨不得将枝头压断。大伯家的孩子不仅仅吃够了核桃,而且还穿着用卖核桃换来的钱买来的新衣服。这还不算,过年的时候,他们个个兜里还揣着几个核桃找人丢核桃玩。而我们,只能眼巴巴看着,盼望着下一年也能像他们那样,也揣一兜子核桃找人丢着玩。

在盼望之中,我们渐渐长大,走出了村里那个小学,一步一步走到了外面的世界。然而,核桃树依然还长在故乡的老院子里,伴随着父亲,一年又一年,守望着故乡。在他们经历过的很多年里,父亲也收获过一些核桃,也遇到过很多次休果期、“黑霜”或是冰雹,可并不影响核桃树一年又一年地成长,也并没有影响到父亲一年又一年地老去。而我们,除了能够想起核桃树下的秋千架,似乎早已经记不起什么了。

如今,母亲突然说父亲老了,上不了树,打不了核桃了,我才猛然间想起,在这个老院子里,在这棵核桃树下,也有过很多快乐的童年时光。比如,像猴子一样爬树捉迷藏;比如,在树下荡秋千;比如,在高大的树冠下躲风躲雨;比如,躺在树下望月亮、听故事……没想到,时光竟然走得这么快,一下子,老院子已经荒芜,仅剩下核桃树还守在里面,挣扎着结出一串串硕果。可如今父亲上不了树了,对于我们来说,结了那么些果子,价值又是那么卑微,谁又能空出时间来回家一趟,去打那些廉价的果实呢?

抬头的一瞬间,我看见核桃树裸露的根部已经干枯,粗壮的树干上好几处都有啄木鸟啄出的洞,树顶上两根粗枝已经枯死,干巴巴地挺立在空中,仿佛一阵风就能刮下来似的。

我将核桃打完后,看到父亲坐在树下休息。我远远地用手机拍了一张照片,想给父亲留些纪念。回去的路上,反复地看了好久,猛然间觉得,父亲和这棵树总有些相似的地方……


穿山甲与绿豆汤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作者:阮直

穿山甲这个“丑八怪”近些年来是倒了大霉,别看它披一身铠甲威武雄壮,狮子老虎都无法下口,又有穿山的英名,冠以“甲”的名号,可一旦被人逮住,就会被活活地扒了皮,说此物鳞片可入药,肉可滋补。

尽管人们都反对用野生动物的器官或其他部分做药材,可偷猎者的行为从来不会因为有反对者而住手。只要存在有药用价值的声音,偷猎者就有市场。

穿山甲的“非凡”药用价值到底有多大呢?有些人说得很玄乎,认为穿山甲的鳞片就是中药中的珍贵宝贝,连穿山甲的肉也具有滋补之效。

其实,这种药用价值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噱头。比如那些白花花的、扒掉鳞甲的穿山甲的药效,很多中医都不承认。事实上,在败火的效果上,几十片穿山甲的鳞片还不如绿豆汤。同为哺乳动物,穿山甲的肉也并没有比牛羊肉更有滋补作用。

穿山甲的鳞片是穿山甲的皮肤衍生结构,其实和人的指甲、猪牛羊的蹄子属于一类东西。南朝的陶弘景曾记载过穿山甲入药,只是他将鳞片烧成灰再用。窃以为,即使里面真的有生物活性成分,这一把火也早烧没了。更难以想象的是,这个法子一直流传下来,很多只信经验不进行实验的“老中医”也从没质疑过。

唐朝以前,穿山甲灰被用于对付爱哭闹的小孩和局部蚁患,前者其实能自愈,后者的逻辑则非常令人错愕——觉得穿山甲吃蚂蚁,穿山甲鳞片制成的粉末也该能克蚂蚁。如果有蚂蚁爬到耳朵里,就用穿山甲灰兑水灌进耳朵里,蚂蚁就能出来。事实上,这事和穿山甲没有“相克”的关系,蚂蚁是被水冲出来的。

近年来,关于猪蹄甲和穿山甲鳞片成分的比较研究非常多,多个科研团队通过化学成分的分析表明,猪蹄甲和穿山甲鳞片的成分接近且含量相似。至于其催乳效果,也并没有相关确凿证据支持。

因此,穿山甲的药用功能很多是基于一些神秘主义的认识,是完全可以用其他材料替代的。现在,已经没有理由为了药用而捕杀穿山甲了,至于烧成灰粉之类的用法,更是无稽之谈。

人类猎杀动物,张开吃的嘴巴,还把吃的欲望上升到治病养生的高度以遮丑,这完全是暴露出了人性邪恶的一面。鱼翅是鲨鱼鳍的部分,渔业捕食者在割下鲨鱼的鳍后,便将鲨鱼抛回大海。这些被割掉鳍的鲨鱼并不会立刻死亡,而会因失去游弋的能力最终悲惨地死去。人类为了“滋补”自己,使身体强健,已经对地球造成了极大的伤害。

在我国,有一种“吃啥补啥”的传统观念。很多动物身体的部分之所以被视为良药,都是由这些动物的习性而引起的联想。以生物的习性附会其死物的药效,并不是科学实验的结果。如今的科学技术已经到了使生命基因图谱的破译都成为了可能的地步,而穿山甲的鳞片到底有无药用价值的答案更应当早已成为常识。贩卖者和处方的开出者,心里也明镜一般,可就是揣着明白装糊涂,因为绿豆汤好熬,可穿山甲鳞片稀缺,在利益的驱使之下,种种丑恶行径便显现了出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