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研究量化的一点感悟

 luckyjohn97 2017-02-17
1. 用数据说话:听多了巴菲特的故事,很多人买入低市盈率的股票长期持有,但这在A股是否有效的呢?这还算好的,因为还有买卖的具体标准,更多的人是凭感觉,觉得某个公司有前途,或者出了什么利好,于是就重仓了。做过量化之后的一个好习惯是,有什么想法都会去回测一下历史数据,看看和自己预期的是否差不多。现在很多人知道了,过去10年A股最好的策略是小市值策略,可以轻松100的年化,虽然小市值大部分是没有业绩的垃圾股。但是反而是想在蓝筹大盘股上取得50的年化都异常困难,回撤控制也更不容易。

2. 低买高卖。衡量高低的指标很多,例如市值/成交量,基本面的PE/PB,技术面的缩量/乖离率等。曾经回测过一个量化模型,就是股价创新高买入,结果是只有在大牛市有超额收益,震荡市和熊市都死得很惨。所以量化给我的最重要的启示就是:永不追高。

3. 轮动。每只个股都有涨(高估)有跌(低估)的时候,如果低位买的个股一直长期持有,可能就像坐过山车一样,涨过一轮后又跌回去了。虽然必须定期换仓,把涨得多的调出去,换入还在低位的股票,这就是轮动。轮动方式对量化策略的收益影响极大,最简单的就是定期轮动(例如5天换仓一次),更复杂点的就是对买入的条件更苛刻(确保足够低估),对卖出的条件可以更宽松(确保涨得足够多)。

4. 分散。1只股不确定性太强,虽然有可能取得更高的收益,但是波动、最大回撤远大于10只股的组合,这就是分散的意义。分散不仅仅是增加持股数,还包括行业分散(例如每个行业1只股票),等等,都有助于策略的长期稳定。当然并不是越分散越好,这里有一个平衡,就一般散户来说,分散到4-10个我觉得比较合适。

5. 策略互补。小盘股策略在历史上有亮眼的业绩,但是在某些时间例如牛市启动期则显著跑输市场,如果小盘股和大盘股两个策略组合一下,例如各一半仓位,则市值增长的稳定性会显著提高,虽然有可能年化收益会低于单纯持有小盘股,但是稳定盈利对交易心理有好处。

6. 牛市熊市震荡市的策略可以微调。比如牛市的话,轮动可以更快一些,震荡市的话,轮动慢一些更好。择时的话,均线适合牛市熊市,但不太适合震荡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