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位基金经理写给儿子的投资书

 水月菩萨 2017-02-17



文:基金行业网


“世人在乎的不是信条是否灵光,而是它从谁的嘴里说出来”、“面对一两年的投资胜负不要太在意,这是一个长跑,保持良好的心态,持续对大周期进行审视,赢家是在最后才出现的”、“对于政策,不要去考虑它应该会怎么样,而是要考虑它的习惯和模式是什么,然后顺着野蛮人的足迹去寻找投资的方向”……


这位基金经理用深入浅出的话语,联系自己的操作实际,剖析经济的过去与未来。有网友感叹,该基金经理在写给儿子的信中,字里行间都流露出真诚。如果每位基金经理都有这份真诚的坦露之心,定期能与投资者进行沟通,那么许多矛盾将在沟通中消失。


给儿子的投资书


开头,这位爸爸纠结地总结表示,自己的投资经历并不成功,观点可能是错误的,或者随着时间的推移是会发生巨大变化的。


这位基金经理表示,牛X闪闪的大神们并非拥有过人的见识或品性,真正的事实是:每一个市场参与者都能够从自身的经历中提炼出各种各样的投资信条,当这个投资者赚到大钱了后,他的信条就成了人人信奉的投资圣经;而当这个倒霉鬼输光了老本后,他的信条就什么也不是了。


事实上,作为基金经理,他也是一直照着大神的信条在操作。不过,错误总是不断出现。


“世人们所在乎的,不是信条是否灵光,而是它从谁的嘴里说出来。”这位爸爸举例说,巴菲特说他绝不会投资黄金,而他早期的财富中有不少来自于炒白银。


多维度剖析经济


这位基金经理表示,在经济的世界里,是没有正义审判一说的,我们永远只能向前看,去考虑怎么解决问题,而不是推卸责任,责难过去。


他从轮回与无常讲到了经济学的周期;从需求为王,阐述了股市的板块轮动;又从野蛮人的足迹引申到了经济泡沫,最后,对经济泡沫进行了剖析。


该基金经理总结说,“泡沫其实已经是现代金融不可或缺的润滑剂,不管你爱它也好,恨它也罢,它注定要一生陪伴着你,不离不弃。既然如此,我们要学着适应它,对它宽容一些。” 


此外,这位基金经理还从流动性与适应性角度,结合自己的操作实践,来分析了货币政策。他总结说,他只是看了表面数据,结果“傻呼呼地做了一年空,最后排名垫底”。


网友:基金经理报告就得这么写


此信一出,有网友表示,字里行间都能体会到这位基金经理爸爸的真诚。


“其实这位基金经理说的精准到位,一言中的。”一位有着8年投资经历的基金行业人士在接受《金证券》记者采访时说,基金投资,就是不断总结经验,但又不能避免重复出现的错误,但是每次纠正了一个错误之后,都有新的错误会出现,周而复始地重复错误。


“这位基金经理虽然业绩不好,但通篇看下来文采还不错。”一位网友在朋友圈里表示,基金经理真应该好好学习一下怎么写定期报告。


“现在的基金经理写定期报告,都是格式化的内容,一点儿都见不到其诚意。”该网友建议,不要只在基金募集的时候说得天花乱坠,或者是在基金经理辞职的时候释放自己的文采,基金公司应该定期与基民进行深入沟通,只有多沟通,才能化解矛盾,留住老基民,带来新客户。

以下为这封信的全文:


亲爱的儿子:


看着你一天天长大,爸爸总是想要为你提供更好的一切。但遗憾的是,作为一个业绩持续不佳的基金经理,爸爸感觉一个屌丝要改变自己的命运可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啊。于是我想,也许我不能给你留下巨额的财富,但我可以把我的投资经历,不管是成功的还是失败的,写下来告诉给你,这样你在未来面临同样问题的时候,也许就能更加自如一点,顺遂一点。


与其听别人吹牛炫富,还不如听听爸爸的瞎扯,毕竟,你要记住,爸爸的观点有可能是错误的,或者随着时间的推移是会发生巨大变化的,但是,爸爸至少是真诚的,而且是永远不会欺骗你的!


轮回与无常


在开始投资之前,我希望你能了解一些基本的经济学知识。更具体的,我希望你能对经济周期和经济史有些概念。为什么需要这些知识?要知道,一切非实体的投资都是上海人所说的“搬砖头”,不管投资的标的是什么,简单的说都是在低位买入,在高位卖出,赚取差价。所以,如果你相信资产的价格是与经济景气程度密切相关的,那么理解当前的经济周期位置、判断经济周期的走向就非常重要了。


对于经济周期的研究方法,基本上都是先对历史进行回顾与总结,找到明显的周期特征,然后再寻求理论解释。于是不同的观察者就解读出了不同的周期,比如:朱格拉周期(10年左右)、基钦周期(3~4年,库存周期)、康德拉季耶夫周期(50~60年,产能与技术革新的周期)。


首先可以理解的是,顺应了大周期,你的投资决策正确率自然就会提高。要知道,大周期里是嵌套着很多小周期的,如果小周期你判断错误,只要大周期你看对了,坚定信心持有,最后总是能解套赚钱的。相反,如果大小周期都看错了,及时止损就比死磕到底更明智了。你看,同样的投资信条,无论坚持或是纠错,在不同的情景下获得的结果是完全不同的,所以这世上没有完美的信条,只有最适合当下环境的信条。引生出来,对任何大神,甚至是爸爸的信条都不要盲目相信;


再一个层面,小周期的起起伏伏不可能都能精准把握,几个周期下来,胜胜负负也累积不出多少超额收益,反倒是大周期一旦选对了,持续持有的获益更高,这就是老话说的“牛市要捂”的道理。看看大宗商品的长期走势,牛熊持续时间都在10年以上,拉长来看,小周期真的是无所谓的事情了。所以面对一两年的投资胜负不要太在意,这是一个长跑,保持良好的心态,持续对大周期进行审视,赢家是在最后才出现的;


最后一个层面,完整的经济周期是50多年,基本上人生只有一次,最多两次机会(能做空的话机会更多一些,但做空是更困难的学问,这个我们后面再说)。当你终于看清大周期的方向时,很多时候都已经错过了最佳机会,这就是人生的艰难之处。所以我一直相信,很多成功人士,只是冥冥中的幸运儿,凑巧站到了合适的地方。既然人生让人如此唏嘘,就不要把投资的结果看得那么重,得之你幸,失之你命,照顾好自己和家人才是你一生中最重要的投资!


投资的特点,是周期性的,如同一次次的轮回,而投资的魅力,则在于他的不确定性,这更像是人生的无常。理解这些,你就能体味,投资是一种对人生的反思,和对人性的修炼。最终你需要达到的境界,是克服掉贪、嗔、痴,实现内心的宁静。所以即使你将来不以投资为职业,理解他,也是能终生受益的。


需求为王


在上一节里,我们谈到了每轮大周期都有一个或几个新技术和新兴产业的崛起,这一节里我们再进一步,讨论一下这些新技术或新产业的内涵是什么。


其实任何新产业所提供的都是同一种东西:需求。在人类社会摆脱农业时代后,需求就成为了所有经济体最核心的驱动力。随着劳动效率提高,如果总需求保持不变,全社会对劳动力的需求就会降低,失业就会产生。所以在满足温饱后,所有经济体的最初工业萌芽都是纺织业,它吸纳多余的农业劳动力的同时创造对穿着的需求。然后是铁路、汽车、互联网。


注意一下,所有具有引领新一轮长波周期的新兴产业都有一个特点:贡献巨大需求的同时,不对传统需求产生过大冲击。比如,纺织技术,他提供穿着需求,但对饮食需求没有冲击,这种新产业对全球经济的景气拉动就非常大。从这个角度来看,现在风靡全球,销量大的吓人的iphone就不是新产业,因为他直接替代了其他品牌的手机,对全球的总需求贡献并不大。而tesla算不算新产业?我觉得可以算半个,因为汽车总需求量可能没有提高,但锂电池产业链比发动机和变速箱庞大。生物医药呢?肯定算,如果能延长人类平均寿命,就直接提高了所有的基本需求。


比如,生物医药肯定是引领型新技术,但是不是在爆发点上?似乎现在没这个证据。相反的,电动车可能只能算半个,但是连传统的汽车巨头都开始大规模推产品了,因此他肯定是到爆发点了。这些都需要你去分辨和观察),并且被你正确地找到了,盯住他进行投资,就可以在未来十数年里获取你难以想象的投资收益!


好了,笼统地讨论需求还是属于比较空的定性方法,他非常不精确,在时点上的把握也非常差,基本上不能直接用来指导投资。但是他能培养你从事物的本质看问题的习惯,帮助你建立大的思路。


泡沫化生存


我们在上一节讲到了,调控反复陷入矫枉过正,导致泡沫累积越来越大逐步失控。这一节,我们就讲一讲这一现象的症结到底在那里。从我个人的观点来说,我认为根本原因是我们对于泡沫的态度。


从全球历史上少有的几次经济泡沫破灭的情况来看,确实对经济、对民众生活、对政局稳定产生了极大的冲击。所以一说起“泡沫”,所有的政党都是比较反感和警惕的。而现在,普遍的观点是:通货紧缩对经济的伤害更加严重,适度的通货膨胀反而是一种最佳的经济状态!如果我们把“泡沫”定义为杠杆度的话,要完全消除泡沫,就只有一种办法:银行恢复100%准备金制度(还真有学者建议这个!),甚至禁止一切借贷行为!这基本上就直接回到公元前的金融时代了。你看,没有了杠杆,就没有了风险,但同样的,经济的退步程度也是无法想象的。


让我们转化一下思路,为什么我们要对“泡沫”如此仇视?今天,有很多人爱说“压泡沫”,甚至“主动刺破泡沫”,可是如果泡沫本身就已经是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了怎么办?为什么我们不能说“稳泡沫”?要知道,到目前为止,还没有那个国家和政府能够精准把控泡沫,能够在泡沫即将破灭的时刻及时预警,并恰到好处的放松。


既然没有这种技术,那么“压泡沫”甚至“刺泡沫”的想法本身就是非常危险的事情了。因为一味的施压,泡沫总有撑不住的时候。如果到时又承受不了幻灭的风险,自然就只能亡命施救了,而施救也必然是一种过量行为(过量是一种必然,这涉及到适应性的问题,后面详细说),所以结局是怎样的就显而易见了。


那么,怎么样去“稳泡沫”?我的观点是维持平稳且适度的货币增长。平稳,是为了稳定市场的预期;适度,是为了避免泡沫继续泛滥。当泡沫本身增长出现放缓时,一段时间的通货膨胀就能够完美地化解所有的泡沫了。当然,这种模式是需要时间的。我们来复习一下最简单的古典经济学知识,费雪方程:MV=PT ;货币总量*货币流通速度=物价*社会总产出。


你看这个方程,如果有两个经济体,总产出相同,但一个货币总量远高于另一个,会有什么结果?既可以是物价远高于另一个,也可以是货币流通速度非常低。换句话说,不同的经济体之间,如果货币流通速度差异很大,M2/GDP这个指标出现很大差异就是完全合理的!事实上,现实生活中也确是如此,德国、日本的这一指标都曾接近或超过200%,而世界各国的差异非常大,美国只有80%左右,发达国家平均在150%左右,所以这个指标根本无法衡量泡沫的风险度!


我最后要告诉你的是,在经济的世界里,是没有正义审判一说的,我们永远只能向前看,去考虑怎么解决问题,而不是推卸责任,责难过去。如果“次贷泡沫”是一种罪孽,那么放任雷曼破产可以算是维护正义吧。可是为了这正义最后反而要付出更大的拯救代价,并承担更大的恶果!


如果真的有这样一天,已经在泡沫中受害的人也很难从崩盘中获益,而更多的普通民众却会在崩盘中饱受摧残。那些总想要恢复“正义的初始状态”,把泡沫刺破的人,其实无非是错过了上一轮的泡沫膨胀,臆想着要重来一次,想去抄底而已。这种白日梦其实就是守株待兔、不劳而获的高端技术版,偶尔想想可以,可千万别认真。


泡沫其实已经是现代金融不可或缺的润滑剂,不管你爱他也好,恨他也罢,他注定要一生陪伴着你,不离不弃。既然如此,为什么不能学着适应他,对他宽容一点呢?


流动性与适应性


上一节里我们将到了M1、M2,这就是最常用于衡量货币投放规模的指标,同时也是做股票的人非常关注的流动性指标。回忆一下费雪方程,如果流通中的货币总量增加,在短期货币流通速度和社会总产出还来不及发生改变的情况下,就会导致物价上升。事实上,资产也是一种商品,物价上升当然也就包括了资产价格的上涨。所以, M1和M2的增速,就可以作为一个推断股市涨跌的先行指标。


在股市里,我们通常通过回购利率来观察流动性。但完全一样的回购利率,在不同时期有时候是牛市,有时候是熊市,这是为什么?就是因为适应性会吸收或者释放流动性!


从过去的历史经验来看,7天回购利率在2.5到3.5之间时是比较正常的波动区间。在股市赚钱效应明显的时候, 即使资金逐渐紧张,回购利率超过3.5以上时,场外资金也会不断涌入,继续推升市场的。因为股市的流动性只是全社会流动性的一小部分,全社会流动性紧张时,并不能排除股市这个小池子出现结构性的水流上升。


所以,在牛市里,如果回购利率偏高,但只要不是长时间极端高的情况(比如长时间接近甚至突破4,当然这是经验数据,你以后面临的市场也许已经改变了,需要你自己去总结观察),就不要太担心流动性紧张的问题


相反的,如果市场本来已经跌入熊市,别说回购利率高于3,就是短时间跌破3效果也不会大。从过去的大牛市触发的情况来看,普遍是要出现跌破2的信号才会见底,这时候的流动性才可以说是足够扭转下跌趋势的宽松。


来源:基金行业网,由好买私募梦工厂(ID: hedgefund-howbuy)编辑发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