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美文│行至雨花深处

 waxf 2017-02-17
丽江神韵

  走进夜晚的丽江古城,仿佛置身于远古的故事和美丽的传说。这里彩石铺地,灯笼朦胧,小桥横溪,店门洞开。热闹的街巷间,所有人一律步行,不管他来自何处,不管他权再大,钱再多,势再重,在这里都得靠自己的双腿行走。现代城市车水马龙的景象被远远拂去,如同隔世。

  沿着小街往前走,时而往左拐,时而往右转。但无论怎么转,都转不出古城的小桥流水,转不出古城的七彩石街,转不出古城各式灯笼那柔柔的目光。古城门、古街巷、古桥梁……古城的历史文化遗存何其丰厚!

  白天的古城别有一番特色,它与夜景最大的差别可用两个字来概括:“绿”、“清”。满城的树木郁郁葱葱,生机盎然;一条条溪流清澈见底,洁净无泥。杨柳依依,流水潺潺,如诗如画。

  头上蓝天白云,城外青山巍巍,城内古韵悠悠,我一步步地踏过彩石街道,走街串巷,过桥入户,在古城中徜徉着、感受着、寻找着、思索着、领悟着。在观察与交谈中,在感受与领悟里,在寻找与思索间,我逐渐感悟到这座地处西南边陲而被首先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千年古城的动人神韵,体会到了古城的魂魄所在。

  我要说,丽江古城的神韵所系和魂魄所在就是“和”。如果把丽江古城比作一篇经久耐读、魅力无穷的文言文,那么,这个“和”字,便是这篇文章的主题思想,是这篇美文贯穿始终的穿针之线,是这篇文章的动人之处,亮点所在。城内“和缘宫”的墙壁上,写着很大的“和”字,字虽大,却毫无张扬之势,仿佛一个平和的老人,默默地立于墙之一隅,展示着他的信念,恪守着他的人生准则,丝毫不顾人世间的沧桑变迁,风雨吹打,不顾身旁人来人往,议是论非。面对苍茫世事,面对风雨人生,面对世态炎凉,这位老人谆谆说道:“与人和者,谓之人乐;与天和者,谓之天乐”,“和在人为,缘随天意”。镌刻在“和缘宫”墙壁上的这几句话中,每一句都有一个“和”字。久久地站在“和缘宫”前,我思绪万千。这古城,其吸引人、打动人、感染人的内在因素,不就是一个“和”字吗?

  古城人与人和,少数民族与汉族、中国人与外国人在这里非常和谐地相处。城内居民,除了土生土长的纳西族人以外,还有来自河南、江苏等不同地区的汉人,可以说来自五湖四海,甚至一些外国人,也成了那里的居民。据说,一位来自韩国的姑娘爱上了丽江古城,和她的丈夫一道在那里开了一家小小的店铺。她的丈夫也不是丽江人,而是大连人。因为他俩的婚姻是涉外婚姻,为了领到结婚证就经过了四年的周折。他俩如此不折不挠,除了爱情的魔力以外,恐怕还有古城的一份魅力吧。在古城,我也亲眼看到一些“老外”悠闲自得地行走在曲曲弯弯的古街上,穿行于古色古香的店铺间。一对外国夫妇带着他们的三个孩子,在街巷间走走停停,不断拍照。在他们行走与拍照之时,不时地会有一些纳西族人探过平和的目光,看上一两眼,但他们的目光中,绝无惊奇之态,亦无不屑之色,一切都自然而然,仿佛他们所注视的,是他们熟悉已久的朋友,抑或是从远方归来的远房亲威。在古城一家河边的小餐馆门口,我看到三女两男共五名外国人吃罢饭后先后与一名纳西族妇女拥抱告别。每当两人拥抱在一起时,周围的人都发出欢快的叫声,可谓其乐融融。纳西族先辈在建筑丽江古城之初,就不筑城墙,从一开始就显示了这座城市容纳外人的雅量与气度、期盼与追求。

  古城人与天和,也就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古城西有狮子山,北有金虹山,阻住了西风,挡住了来自玉龙雪山的寒气。全城背风向阳,尽得东南暖阳之利,因而连花草树木都比城外要早复苏几日。玉泉溪水从城外款款而来,在城中一分为三,三分为九,泉水满城奔流,遍街可见。在古城中心地带,还有两个偌大的水轮,古时只要夜晚关闸挡水,就可让水漫过街街巷巷,把古城清洗得干干净净。

  街道依河流而建,河流随街道而转,小桥依河流而架,树木随街道而栽,灯笼沿街道高挂,花草依河流和街巷种植。整个古城仿佛是一张美丽的图纸,一切都自自然然,无突兀生硬之态,无牵强斧凿之痕。人工建筑与周围的自然环境,相融相合,相依相存,浑然难分。人与自然融为一体,成了相互依赖的朋友。

  古城古与今和,体现了传统与现代的协调。丽江的建筑风格,完全是古典的。即使是一些新的建筑,也注重与古典建筑风格相协调。错落有致的古街中,钢筋水泥收敛了它们的张扬,几乎在街街巷巷之间销声匿迹。新华书店、农业银行、星级宾馆,都是古色古香的庭院式建筑,与周围建筑的风貌、与整个古城的风格非常协调。古城中还有许许多多灯笼高挂的庭院式旅馆,干脆不叫旅馆,统统称为客栈。

  古城丽江是历史文化遗产,但它是世界文化遗产的同时,也是一座活生生的城市。如果一切均是古老的陈旧的,一切都与现代生活毫不沾边。那么,其生命的活力肯定要枯竭,只能成为僵化的标本。事实上,丽江不是标本,它是鲜活的,充满朝气。除了彩墙黛瓦、老井古树、石板深巷以外,这里也有自来水,有煤气灶,有电灯电视,有抽水马桶,有与其它现代化城市并无二致的排污管道,还有许多其它的现代化配套设施。古朴民居中的居民,与其它城市的居民一样,尽享现代生活的方便舒适。只是这些提供方便舒适的现代化设施,全都自觉地隐身于古城风貌之中,游客很难在古城中找到一根电线、一段水管。具有现代意味的设施,只要能躲的,都识趣地躲到幕后去了。走进古城,犹如走进了一个新与旧、古与今、传统与现代完全协调、浑然合一的美妙世界。

  古城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与现代化城市建设,也是和谐的。它以事实告诉我们,保护历史文化名城,本来就是现代城市建设的重要一环。从历史上说,这古城能幸存至今,还得感谢一些偶然因素。因为至少有两次,丽江古城几乎面临灭顶之灾。一次是在解放初期,南下干部准备建设新的行政中心之时,如果拆古城而建,那么今天我们已无缘再识古城真容了。当时的决策者嫌古城狭窄、拥挤,地势不够开阔,便在古城以北的空地里另辟新址。另一次是最近十几年前,当地政府推出了古城改造计划,但由于资金不足,进展缓慢。后来,在一批专家学者的呼吁下,当时的云南省领导亲自过问,才制止名为“古城改造”,实为毁城的荒唐之举。曾被不屑一顾甚至视为包袱的“老古董”保存下来了,让丽江人大出意外的是,这件曾被轻视的“老古董”,居然能吸引中外游客前去一睹芳容,成了他们的“聚宝盆”。

  神奇丽江,成了古城保护与现代化城市建设相辅相成的典范。古城给这个城市的交通、餐饮、购物、娱乐行业带来了可观的利润。丽江新城,现代气派不亚于其它城市,光是三星级以上宾馆就有七十多家,高楼大厦鳞次栉比,车流不息,人流不断,古韵今风相辉映,风情万种看不尽。古城保护与现代化建设,在这里成为协调的音符,奏出了一曲宁静与繁荣并存,坚守与开放兼容,传统与现代互动的和谐乐曲。

  这座举世罕见的古城,历经几百年悠悠岁月,无数次沧桑兴衰而基本格局未变。这座城市的内涵,如同那曲折多姿的街巷一样,让人难以把握,难以捕捉。美丽的古城,说不完,道不尽。漫步古城,处处可以感受到一种古朴的情愫,艺术的氛围,一种现代化城市所缺少的能够摄人心魄的底蕴。


作者简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