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南濠彩子北濠灯

 苏迷 2017-02-17
南濠彩子北濠灯
郑凤鸣
  根据《苏州老街志》:北浩弄南起山塘桥北堍,北至市立医院北区,西、北通广济路,长644米。实际上,北浩弄的“浩”应为“濠”。濠是古代军事设施,用作防御功能。苏州的护城河,正是这种防御濠,以阊门吊桥为界,分南濠、北濠两段。濠边的路也随之称为“南濠街”“北濠弄”。上世纪末南濠街北段改造,将“南濠街”称为“南浩街”,“北濠弄”也随之称为“北浩弄”。
  在南宋时期,南濠街和北濠弄是非常热闹的苏州小巷,特别是元宵佳节,到这里观花灯、猜灯谜的人实在是太多了,人满为患,把阊门城门洞都堵塞了。苏州人称“挤”为“轧”,便有了“南濠彩子北濠灯,城门洞里轧煞人”的俗谚,彩子就是花灯。
  苏州灯彩的灯型有挂灯、座灯、壁灯、大型艺术组灯等。苏灯以丝绸、纸张、竹木、铅丝等为主要材料,以苏州园林、亭台楼阁为基本造型,配上吴门画派的山水、人物、飞禽、走兽、花草鱼虫等画面,饰以套色剪纸,集扎架、刻纸、裱糊、绘画等工艺为一体,集中体现出浓郁的苏州水乡地方特色。如传统灯彩“九龙壁”,使用盘“金”的丝绸鳞片3万余片;传统产品“苏州灯会揽胜”,使用绢衣泥人2000多个。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南濠街15号曾经有一家姑苏灯彩社,承接过电影《红楼梦》中整套彩灯的生产,1989年后,先后在新加坡、香港、丹麦、西班牙、加拿大等国家和地区展出,反响极佳。
  元宵观灯,在苏州有着悠久的历史。北濠弄与南濠街到处张灯结彩。公鸡灯、龙灯、兔灯、宝莲灯、荷花灯流光溢彩。例如走马灯,灯上设置各种故事人物,有西施采莲、张生跳墙、刘海戏蟾之类。灯里燃起蜡烛,冷热空气对流,人物即能循环转动,颇有趣味。
  在封建社会,苏州往往实行宵禁,禁止人们夜行,而元宵则是例外。对妇女来说,只有在这一天晚上,才有难得的自由。据记载,因为有了这一夜的自由,仕女无不夜游,车马塞路,人多得以致脚都不能沾地,可见传统都市里元宵节的盛况。
  《清俗纪闻》是一本200年前出版的关于乾隆时期江、浙、闽一带民间传统习俗和社会状况调查记录的书籍。其中卷一“年中行事”记载了苏州“灯夜”习俗:灯夜前后计6天,正月十三为上灯、十五为元宵、十八为落灯。从十三夜晚开始,各家在门前点起灯笼。官府富户则不仅在门前,而且在厅堂或楼上等处,以红绸结彩,绸缎的两端从房柱或上槛垂下,结成花的形状,并且燃挂用纱绢或串珠、羊角做的各种花样灯笼,还要摆设酒宴,甚至管弦伴奏。
  灯夜期间,在市中空地搭台唱戏。城中大户、富家以竹竿在两侧房屋之间搭灯棚。棚顶白色,遮以布幔,并且用麻绳吊住由竹子扎成骨架、以纸或纱为灯面、内燃蜡烛的各种彩灯。彩灯的灯形有花、鸟、鱼、虫、梅、兰、竹、菊等。彩灯大多红顶黄边,中间幔以绿纱,也有的是黄顶白身。黄纱灯笼则配上红字或黑字,缀以红色吊穗,提手则多为红色,加上穿红着绿的喜庆男女,色彩艳丽,煞是好看。
  灯夜期间,街上年轻人舞动龙灯、马灯、狮子灯,欢乐异常。龙灯长达10多米,内点蜡烛数十支,由10多人配合舞动。舞龙灯时,敲锣打鼓,龙腾虎跃,上下翻飞,气势壮观。宝珠抛得花式,变化无穷,而且,抛得越高,龙头昂得越高,来年财源越多、运气越好。龙头上下翻转,龙身跟着旋转扭动,翻卷打滚,形象生动,看得人眼花缭乱,纷纷拍手称好。龙灯往往还舞进大户人家。大户人家则飨以酒食、派发红
  包,以图吉利和财运。
  在整个灯夜期间,人们赏月、燃灯、放焰火、看彩灯、猜灯谜、吃元宵,合家团聚,同庆佳节,其乐融融。
  出灯谜、猜灯谜,是一种文字游戏,需要根据汉字的形、音、义,运用人们的想象力和相关知识,来个别解,来个脑筋急转弯,来个拆字、谐音、会意。灯谜虽属艺文小道,但上自天文,下至地理,经史辞赋,现代知识,包罗万象,没有一定的文化素养,是很难猜的,就像难以射中老虎一样,因此“猜灯谜”又叫“射灯虎”“打灯谜”,而其中的奥妙诙奇,可以抒怀遣兴,锻炼思维,启发性灵,是一种益智的娱乐活动。
  我国猜灯谜的习俗也源远流长,南宋《武林旧事·灯品》记载:“以绢灯剪写诗词,时寓讥笑,及画人物,藏头隐语,及旧京诨语,戏弄行人。明清时期,每逢岁尾年头,苏州阊门内吴趋坊、皋桥一带,灯彩遍张,不见天日,灯铺多达100余家,花色品种精奇百出。百姓杂陈,诗谜书于灯,映于烛,列于通衢,任人猜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