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视觉杂志 最受欢迎图文公号 点击题目下方蓝字关注 视觉志 前段时间红遍朋友圈的《中国诗词大会》,让人们看到了文字、文学、文化的魅力,更让腹有诗书的学员,以及出口成章的主持人董卿惊艳朋友圈。 然而,对于诗书的追求,从来不限于星光闪耀的舞台。在平凡的生活中,也有位对抗平庸的姑娘,翻开了写满励志的纸张。 此前,有太多国外的励志女性出现在朋友圈,这一次,该中国姑娘出场了。 她没受过正式教育,60岁开始学习认字;76岁,出版了自己第一本书;78岁,成为中国作协会员;80岁学习画画,向着画家的梦想努力。 这位传奇奶奶叫姜淑梅,1937年出生在山东,历经民国、抗战、新中国,经历过战乱也感受过饥荒,在一个工厂当了二十多年的临时工,半辈子都在为生计操劳。
十几年前,如果有人告诉姜淑梅:你以后会成为一个作家,她一定觉得那是玩笑话。她没读过书,不识字,甚至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 姜淑梅(左)和女儿艾苓(右) 然而,这并不是玩笑。 60岁,识字 1996年,一直陪伴姜淑梅的丈夫因车祸去世,她在儿女面前总是很坚强,但精神还是不可避免的变得差起来,晚上常常睡不着觉。为了让母亲从悲伤中走出来,女儿艾苓提出让姜淑梅学习认字写字。 虽然没上过学,但姜淑梅心里一直有学习的想法,想记些有趣的旧事新事,在女儿的鼓励下,已过花甲之年的他开始了自己的识字之旅。
认定一件事,就坚持到底,哪怕从零开始,也决不放弃。 虽然学习生活常常被各种事情打断。 没有了爹,娘就把自己变成一块大补丁,哪家的生活出现漏洞,她就把自己及时补到哪里:表弟开小吃店人手少,她听说了就去打下手;小妹生孩子,她就帮着带孩子;二嫂病倒了,她又过去照顾二嫂照顾那个家;大家都忙的时候,她同时带着外孙女和重孙子…… ——艾苓 但姜淑梅从未想过放弃——没时间就早上起早看书,做饭空档也可以学习,带孩子就一边哄他一边念字,总之不放过任何一个学习的时间。 姜淑梅读莫言的《檀香刑》 就这样日复一日,一点一点地学习,一点一点地积累,从最开始看幼儿认字图书,到看《格林童话》《一千零一夜》,后来看莫言的《蛙》《檀香刑》。 她靠着自己的努力摘掉了文盲的帽子。 75岁,写作 写字比认字难得多。 对于姜淑梅来说,写字完全是一个陌生的事情。刚拿起笔时,手直哆嗦,横也写不直,竖也写不直,一天都写不出两句话。 连着练习了一段时间,一天也只是能写上三五行字。 三五行字,对于我们来说轻而易举的一件事,对于姜淑梅来说却要耗尽一天的功夫。但即使很难,她也总是大清早起来用废纸写作,各种说明书和废纸壳的背面都不放过,只要能写的地方都可以拿来练字。 所有的努力都不会被辜负。 1999年,姜淑梅在女儿艾苓出版的散文集上,一笔一画写下了两句话:本是乌鸦娘,抱出金凤凰。根是苦菜花,发出甘蔗芽。 那一年,姜淑梅62岁,学写字刚满两年。 慢慢学会写字后,在女儿的鼓励下,75岁的姜淑梅开始写作,写自己经历过的和听说过的各种故事。 “把一生一世的事儿写在纸上,真是太高兴了。” 一个字还写不好的老太要写故事,很多人并不看好,甚至连姜淑梅的哥哥和儿子都对她表示怀疑。姜淑梅也不过多辩解,只是安安静静去写每一个故事,写得不好就重新再写,今天写不好就明天继续写。 外孙不在家,她在卧室起来就写。寒假外孙回来,她就悄悄起来去客厅。每天早晨起来,我都看到客厅的小桌上放着台灯,旁边放着小凳。 ——艾苓 76岁,出书 我们离梦想很远吗? 不过就差了一个坚持而已。 通过自己的笔,姜淑梅将一个个心底的故事写下。 一开始写得总是写得磕磕绊绊,有时候一天写不到一句话,一天就写几个字。写出来的故事没什么意思,病句倒是不少,甚至很多字都不会写。但这并不能阻挡姜淑梅写作的热情。 “只要睁开眼睛,只有吃饭耽误我的事,上厕所耽误我的事,剩下我都用在写作上”。 渐渐的,姜淑梅的故事写得越来越流畅,也越来越生动。 她用最朴实的语言讲述了民国时期,抗战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后的“乱穷时代”。她不做判断,没有抱怨和痛诉,只是将故事原原本本的讲出来。 女儿艾苓将母亲的故事发表在自己的博客上,立刻收到很多人的回应,他们都被姜淑梅朴实而真诚的文字所打动。 2013年,姜淑梅出版了她人生第一本书《乱时候,穷时候》。
从一个字不识到出版自己的书,不可不谓之传奇。但姜淑梅的传奇却不仅如此。 一年出一本书,姜淑梅的“雄心” 姜淑梅曾口出“狂言”:我一年出一本。 而她确实做到了,从第一本书开始,到今天,姜淑梅已经出了4本书——《乱时候,穷时候》《苦菜花,甘蔗芽》《长脖子女人》《俺男人》。 十多万字一本,本本动人,篇篇精彩。 讲完了自己的故事,姜淑梅就到各个地方去“上货”,姜淑梅说:作家出去叫采风,记者出去叫采访。俺没文化,跟人家不一样,出去找故事,俺说是“上货”。 姜淑梅爱和各地的老人交流,听他们讲述那些已经快要被遗忘的事情,有真实的经历,奇妙的传说,精彩的民间故事,还有各种怪谈,谈狐说鬼,再用文字向读者娓娓道来。
2014年姜淑梅成为了黑龙江省作家协会的一员,2015年,她加入了中国作协。成为一个当之无愧的作家。 而对于自己所取得的成就,姜淑梅显得很淡然: “坚持到底,就是胜利。” 写作唱歌弹琴画画,余生全是精彩 除了写作,姜淑梅还在不断尝试新的东西。 “不怕起步晚,就怕寿命短,千万不要懒。”这是姜淑梅的座右铭。 她去学唱歌,不知道歌词,就让女儿在网上找,找完让女婿打印下来,没事就拿着唱。开始气短不够用,后来越唱气越足。唱起《沂蒙山小调》韵味绵长,很是动听。 学着弹琴,照着简谱自学电子琴,慢慢也能弹出调来,如今已经能弹出好些小曲来。 她还坚持一天两次出去运动,每天都做几十个仰卧起坐。带着邻居一起做老年回春保健操。80岁的人了,精神气儿却比许多年轻人还要好。 80岁姜淑梅又开始学着画画,为自己的新书画插图。她还为自己立下了一个小目标:“要是老天爷能给我时间,我的梦想是90岁之前成为一名画家。” 姜淑梅的画 从文盲到作家,学着弹琴唱歌画画,这位80岁的姑娘,就这样把人生过成了诗般模样。 “想做啥事,想做哪一样事,你就下定决心,就是一心一意地做去,别三心二意,它就能做成了。” 是不是你也曾感慨:听过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在漫长的岁月里,每个人都有足够的时光充实自己,你可以去尝试写作,可以去学习跳舞,可以学一种乐器,可以练一门手艺……过好这一生,靠的不是道理,而是自己。 只有带着丰盛的自己,才能将此生过得润物细无声、却又惊艳了无痕…… 长按下方图片 |
|
来自: tinashuqin > 《待分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