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开学季丨复旦附中数学教师开学典礼谈数学 全程高能 段子与干货齐飞!

 残云伴鹤归 2017-02-17

o 如何订阅我们?

-------------?-----------


“数学虐我千百遍,我待数学如初恋”。关于数学学科的段子随便搜搜都是一大把,数学几乎成了很多学生党的人生一道大坎。


就在新学期开学典礼上,复旦附中数学教师肖恩利就和同学们畅谈了关于数学学科的一系列思考,从“数学的魅力”到“对数学学习的建议”,到“和数学的关系”,整篇讲话亮点与干货满满!看了这篇讲话,你是否觉得数学不再是那么面目可憎了呢?


图为肖恩利老师



各位老师,同学,大家新学期好!


有幸作为教师的代表,在开学的第一天,在庄严的国旗下发言。我的发言有三个内容:第一个内容是数学的魅力,第二个内容谈谈我对数学学习的建议,第三个内容谈谈我们和数学的关系。


数学有什么魅力?


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我只能说说我的感受,我觉得数学的魅力有两点,第一点是逻辑思维的魅力,第二点是数学教会我们欣赏。


我用一个实例来说明这两点:2016年科学界有个大新闻,就是科学家检测到了引力波,说句实话,对这个东东我根本不懂。有一个形象的说法是,科学家检测到的引力波是十几亿年前宇宙的一次震荡,也就是说,这个震荡信号在宇宙中跑了十几亿年,被科学家检测到了,这是何等的“浪漫”!这跟数学有神马关系?实际上,引力波是爱因斯坦在1916年用数学方法推测出来的,而那时候根本没有探测条件!这就是逻辑思维的魅力。可以想象,如果没有爱因斯坦用数学方法建立起来的广义相对论,引力波可能就和人类擦肩而过。引力波如何探测,我不知道,广义相对论我也学过,但早已还给我的大学物理老师,但数学让我欣赏这个科学事件的伟大,这就够了。这种欣赏就来自于数学的熏陶,就来自于对数学美的欣赏。



我对数学学习的建议


关于数学学习,我的建议就两个字,“思考”,再加一个字,就是“勤思考”,再加四个字,就是“听,说,读,写,勤思考”。其中“勤”是学习态度,“听、说、读、写”是学习的四个环节,而“思考”就贯穿在这四个环节中。



“听”,就是“上课听讲”,关键词是“要有效率”,要留意老师的语气语调,要体会老师这句话为什么要这么讲,那幅图为什么要那么画。


当然,这里的“听”,也包括“看”,高效率的听课应该做到“视听合一”,“听思合一”,要做到“五个到”,即“耳到(不漏听,不错听)”、“眼到(看板书,看教材)”、“口到(提疑问、敢回答)”、“手到(记重点、记疑问)”、“心到(不分心、专注听)”,所以借用医学名词就是,每位同学要学会做自己的“五官科医生”,经常检查自己是否做到这“五到”听课效率高的同学往往表情也很丰富,有时紧锁眉头,有时点头呼应,有时还会有丰富的语气词,“啊”,“咦”,“哦”。(不过上数学课的时候,大家不要一起“啊、咦、哦”,这个画面好奇怪)。



“说”,就是“讲和问”,关键词是“要说清楚”。同学们都知道,如果你能把一个道理清晰地讲给别人听,而别人又能听懂你想表达的意思,那就说明你对这个道理的理解一定是比较到位的,而你的叙述方式也肯定是合理的,所以,如果你能够给别人明白无误地讲一个数学题,那么在这一个过程中,你对问题的理解,你的数学表达,你的逻辑思维都会得到全方位的训练。所以,中午休息的时候,拍拍同桌的肩膀,“嗨,兄弟,我给你讲个数学题吧”,这个方法的效果立竿见影。


当然,高分可以给低分讲,低分也可以给高分讲,如果没人听你讲,那怎么办?那就给老师讲,或者就是“问”了。如果在咨询老师数学问题时,你能把你的问题清楚地描述给老师听,那么你的思维能力也肯定能慢慢提升。最忌讳的是,到老师那里,开口就一句话,“老师这个题目怎么做?”



“读”,就是“读教材、读题、读答案”,关键词是“要动脑筋”这里重点说说“读题”。“读题”是数学学习的开始,是解题的关键,“读题”能力的高低,往往决定了解题水平。很多同学在解题时常会有一个很不好的习惯,题目读完或看完后,不加思考,随即动笔解答。这实际上不是读题,这是囫囵吞枣。


要养成读题三遍的良好习惯:一“懂”,即第一遍读题时要做到不加字、不漏字,读的速度可稍慢一点,读懂题目的大致含义;再“思”即第二遍读题时要对题目中的关键词句进行细致地分析,思考每个数学术语和每个数学符号的精确含义;三“串”,即第三遍读题时要把题目要求和题目内容“串”起来,题目内容和已学知识“串”起来,条件和问题“串”起来,找到解题的策略和解题的方法。



“写”,就是“书面表达”,关键词是“要重规范”,统一规范的数学书写,是数学自身特点的需要,更是表现同学正确的解题思路,体现数学书写美的基本途径。数学家华罗庚教授有言:“中学生在数学表达上要努力做到‘想得清楚,说得明白,写得干净’。”换句话说,当你书写时,纸张就像一扇窗户,透过窗户可以看到你对所学内容的理解、误解和所持的感情、态度,并且有助于老师抓住同学们产生困惑甚至误解的根源,对症下药。



我们和数学的关系


再来说说我们和数学的关系,我觉得这个关系有点像婚姻(对不起,我找不到更好的比喻了)。


什么是稳定、长久的婚姻?标准有很多,但有两条肯定是很重要的:一是良好的沟通,二是理解和包容。事实上,我们和数学也要通过这两个途径建立起良好的关系。先说说良好的沟通,把数学当成一个人,你应该每天都找它聊聊天,诉诉苦(虽然这个苦很多都是因为数学而产生的),时间长了,你对数学的感情也就有了。我记得我儿子学钢琴的时候,钢琴老师说过一句话:一天不弹自己知道,两天不弹邻居知道,三天不弹,全世界就知道。学习数学也是这个道理。如果你对数学不理不睬,它对你也就置若罔闻;如果你对数学恶语相向:“去去去,我正烦着呢!”它也会对你冷言冷语:“来来来,看我怎么玩死你!”这种关系怎么能持久、稳定?而理解和包容就是建立在良好的沟通基础上,当你理解了数学的严谨,你也就会包容数学的高傲;当你理解了数学的原理,你就会欣赏数学的美,数学也就不会显得那么面目可憎。


最后我特别要和高三的同学说几句。再过不到四个月,就要决战2017了,目前,有的同学高歌猛进,有的同学不温不火,有的同学恶狠狠地对数学说:“我迟早要抛弃你,反正我不选与数学有关的专业”。实际上,我要告诉你的是,你和数学的关系可能还没有结束,想象一个情景:有一天,你的儿子拿了一个数学题过来,你三下五除二给解决了,脸上还带着不以为然的表情,说:“想当初,老爸是这么思考的”,这是何等的豪迈!你儿子肯定会用敬佩的眼神看着你,这种眼神是花钱也买不来的呀!(我现在就经常享受这种眼神)再来设想一个情景:有一天,你的儿子拿着数学作业本向你走来,但是离你还有2米远,他就转过身,扔下一句话,“算了,还是去问别人吧!”那是何等的心塞!所以,从现在开始,热爱数学,拥抱数学,你不会后悔的!


谢谢大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