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生孩子前的女人叫美女,生孩子后的女人叫辣妈,这不是应该前后都是一个美美美吗? 回忆糕妈自己,当时可是信誓旦旦,肯定会控制的很好,毕竟原先孕前164cm,100斤都不到,医生说控制只能长25斤体重,结果最终130斤生下了条头糕,糕重3500克,结果好像也就瘦了10斤,瞬间120斤剩下的体重感觉哪儿都没有去,全部在肚子上..... 当时的心情万丈深渊,重点在于月子后,双满月后,再三个月后一直不见瘦..... 其实,关键在于因为生产,我们忽视了身体下悄然发生的变化。 皮下腹直肌是什么? 健身的人群常常议论腹肌,其实每个人的肌肉分布都相同,只是经过专业训练后更能展现肌肉线条的美。 孕妈妈们在孕期,腹部皮下的腹直肌也在悄然发生变化。 腹直肌位于腹前壁正中线的两旁,居腹直肌鞘内,为上宽下窄的带形多腹肌,起自耻骨联合和耻骨嵴,肌纤维向上止于胸骨剑突和第5~7肋软骨前面。 一般形体相对标准,产前并不过度肥胖的妈妈们,腹直肌肌肉带都是呈现正直纵向分部,因此腹部相对较为扁平。 怀孕期的腹直肌产生了什么变化? 直到怀孕近4个月后,胎宝宝随着月龄逐渐长大,妈妈的腹部逐渐隆起,原本纵向分布的腹直肌随之向腹部两侧开始拉伸,逐步由纵向变化为环腹的O型分布,肌肉纤维也越拉越长。 直到10月怀胎孩子降生,腹部的皮下空间富余,被过度拉伸的腹直肌因为肌肉纤维失去弹性,无法恢复到原来形状,导致腹部的松垮下垂,这一现象也被称为“腹直肌分离”。 这就好比一个一直被紧绷许久的橡皮筋,突然松开,它因为过度拉扯,已经无法在短时内恢复到弹性拉伸前的模样。 腹直肌分离的自查方法? 如果孕妈妈在产后一直觉得自己肚子松垮,可以有一个简单的方法供妈妈们自查: 1、仰卧,两腿弯曲并露出腹部; 2、妈妈的左手在头后支撑,右手食指和中指,垂直探入腹部接近脐部位置,身体放松; 3、轻轻将上身抬起,类似慢节奏的仰卧起坐,感觉到两侧腹肌向中间挤压手指,如果感觉不到挤压,那么就把手指向两边挪1-半个手指再次感觉; 4、直到感觉到有肌肉挤压感,得出腹部中间无挤压感区域的宽度; 正常间距2指宽度以内; 可自行改善间距在2-3指宽度; 超过3指宽度则需要立即就医; 腹直肌自我改善方法? 1、站姿收腹运动 垂直墙面站立,上身靠墙,下身脚跟距离墙面30厘米。 努力吸气,尽可能使腹部贴近墙体,慢慢呼气放松,每次2-3组,每组20次。 2、跪姿收腹运动 跪于地板地面。 努力吸气,尽可能使腹部向背部收拢,慢慢呼气放松,每次2-3组,每组20次。 此操作的同时,也可以同时作伸腿动作,一并进行。 其实,产后尽快收拢小腹的原理在于需要尽快恢复腹部腹直肌的弹性活力,使这部分肌肉尽快恢复到原来位置,类似平板支撑、仰卧起坐等动作也是常规锻炼腹肌的好方法,但是考虑到产后妈妈的锻炼强度应当趋于缓和,在此并不十分建议,还是采纳相对柔和、幅度较小的体位操作较为适宜。 (部分图片来源网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