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谈在数学教学中差异教学的几点做法

 柳河七中图书馆 2017-02-18

浅谈在数学教学中差异教学的几点做法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适应学生个性差异,满足学生学习需要,促进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的“差异教学”成为课程改革的新增长点。 “差异教学”的实质,即在班级教学中,有效利用和照顾学生差异,在教学指导思想、目标、内容、方法策略、过程、评价等全方位实施有“差异”的教学,促进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

但在现实的课堂教学中往往还是“一刀切”的现象,对学生提出共同的要求,采取相同的手段,致使学生疲于应付、生吞活剥,从而导致教学效果两级分化,出现差生“晕车”、优生“陪读”等不理想的现象。这种忽略学生差异的教学思想与新课程理念是格格不入的。“低起点多层次”的教学实践与研究,是根据新课程提出的个性化教学思想,那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实施的有差异的教学,力争让“学困生吃得了”、“中等生吃得好”、“优生吃得饱”,力求数学教学“以人为本”、“心中有学生”。以下根据教学实践浅谈几点体会。

一、教学目标分层要求

教学目标分层的目的在于针对学生掌握知识的不同情况来设置各个层次的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所要达到的不同学习目标,从而有针对性地教给学生不同水平层次的知识,以便和学生的知识结构相适应。当代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布卢姆提出的掌握学习理论认为:“只要在提供恰当材料和进行教学的同时,给每个学生提供适度的帮助和充分的时间,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完成学习任务或达到规定的学习目标。”

在制订教学目标时,教师既要重视教学中的统一标准,突出教学要求的一致性,又要注意学生的个性差异,突出教学目标的层次性,做到统一性与层次性相结合。一方面根据课程标准的学习目标和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着眼面向全体学生进行分类设计,使全体学生达到一定的要求,就是“下要保底”的教学目标。另一方面要考虑到“上不封顶”的目的,在目标设计时要有弹性,提出的目标要有层次性,以保证不同学生求知需要能得到满足。俗话说“跳一跳,摘桃子”。这就要求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思考,完成相对其现有知识水平而言更高层次的知识水平。这种知识水平是经过学生的努力可以达到的。

二、教学内容分层渐进

在设计教学内容时,要考虑到层次性,由浅入深、分层渐进,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起点,采取因人而异的措施。起点较低的同学教学指导要有所倾斜,设计问题采取“小步子、慢速度”的教育原则;对优生设计的教学问题要灵活一些,而且要有一定的难度,同时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通过讨论解决问题。在练习题的设计上更要有一定的梯度,由基本题到变式题再到发展题,还要设计一些机动题,根据课堂上的具体情况来取舍。

1、分层提问

分层教学的课堂教学,完全根据学生实际、教材及制订的教学目标,将教学设计成不同层次的问题情景,由浅入深,分层递进,促使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考、大胆猜想、凝练规律。

首先设计的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提问。如果问题过难,“学困生”的思维就跟不上,甚至会茫然不知所措;如果问题过易,优生会觉得没有兴趣,造成注意力分散。设计问题的原则是确保各类学生在课堂上都有回答的机会。因此,教师要善于将既定的学习任务转化成学生易感兴趣的具体问题,并设计出一定的问题情景。让优生在关键时刻发挥他们的带头作用,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让“学困生”回答一些计算题等最基础的问题,鼓励他们学好数学的热情。如:同是《美丽的田园》一课。创设了“春光明媚的春天,老师带领同学们来到了美丽的田园,看到了一幅各种动物嬉戏的情景图。”然后提出了如下问题让学生思考:(1)从这幅主题图上你能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2)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这些问题无论是哪类学生都能回答,只是获取信息的数量及提出问题的独创性方面有些差异。再如:在课要结束之前,向学生提问“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觉得在观察事物的时候要注意什么?”等等。这样的提问体现了“下保底,上不封顶”的原则。

其次是针对中下学生的提问,主要是为他们设计一些陈述性和程序性的问题,引导他们回忆、理解和感知,学习陈述性、程序性的知识。同是《美丽的田园》一课,在根据同学得出的结论:有6头白羊,4头黑羊,共有几头羊?(6+4=10);

 一共有羊10头,6头白羊,黑羊有几头?(10-6=4);一共有羊10头,4头黑羊,白羊有几头?(10-4=6)。接着向中下学生提问:“你能根据黄花6朵,红花13朵的信息列出三个算式吗?”这样让中下生有足够的展示机会,体验成功的快乐。当然,最后还不能忽略中上生,要设计满足他们欲望的问题。如“9”这个数,可以表示什么?可以表示它比10小;可以表示比101;可以表示112等于9等等。它还有很多表示法,你能说吗?谁的表示法最多?能用同样的方法说说“8”可以表示什么?这类问题给中上生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

根据不同层次学生设计一些针对性的问题,这样给每类学生都有一个弹性去完成的学习任务,让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体验,增加了优生,特别是“学困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

2、分层练习

练习是形成和巩固学生数学认知结构的过程,是让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努力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基本活动形式。设计有针对性的适合课堂教学内容,适合学生的认识水平的练习,对于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1)同一练习,分层要求

把统一层次的课堂练习变为多层要求的训练,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各有自己的训练目标,充分调动各类学生的潜能,以期达到“你到达目的地,我也到达目的地”,促使每个学生都有自我发展的机会,都有成功的体验。进而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教学效果。同是《美丽的田园》,在练习“9”的不同表示法的时候我是这样设计的:“9”可以说成“比101”、“比54”、“11-2=9”、“三本书与6本书叠在一起是9本书”,你有哪些说法,第一组的同学每说出3种奖一个“机灵狗”,其他组的同学每说出4种奖一个“机灵狗”,表示法越多,奖品越多。再如:根据“华华踢5个,冬冬踢7个,亮亮踢13个”提数学问题,同样采取了中下生每提2个问题获一个“机灵狗”,而其他同学每4个问题获一个“机灵狗”。这样让每个学生都有获奖的机会,真正体现“跳一跳,摘桃子”的教学理念。

2)不同学生,不同的练习

由于教学目标的多层次,在设计练习上也应该是多层次的,这是课堂教学分层的延续,也是分层教学的重要环节。让不同基础的学生实行“自由选择”,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首先,应把练习设计成基本练习、综合练习、发展练习。一类是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基础题,及难度稍大的课本和配套《作业本》的习题进行分解或给予具体提示的习题,让学困生经过努力,尽力完成,让他们在练习中逐步达到学习目标。一类是根据教学内容中等要求设计的,面向大多数学生设计的练习,供中等生练习,让他们在练习中理解,巩固所学知识。再一类是根据优等生的学习水平和教学内容设计的要求教育,难度稍大的习题,让他们在探索中发展提高。

在分层练习中,在每个学生保证一定题量的基础上,让他们自由选择,同时鼓励学生向高层次突破,以调动学生求知的积极性。如《认识钟表》一课的教学目标是结合生活经验会看整时和半时。据课前调查,有30%的学生已会认整时和几时半,因此在设计练习时就考虑每一类学生的知识水平,设计了一系列闯关的题目,鼓励每一个学生向更高的层次攀登。(1)说一说,下列钟面的时刻,(课件出示下列钟面上的时刻:9时、12时、10时半、5时半、1时、11时半);(2)在作业纸上写出以上钟面的时刻。以上练习虽然提供的是同一个条件信息,但两题的要求却不一样,第 ② 题写出时刻比第 ① 题说一说的要求要更高些。通过反馈交流让只做第 ① 题的同学也了解到第 ② 题的写法,同样在倾听同伴的发言中了解了时刻的写法。接着同样设计了第二组题目让学生选择:① 按要求拨出下列时刻:7时半、8时、430630;② 同桌合作,一个同学拨自己喜欢的时刻,另一个同学写出该时刻(两个角色自由选择、伙伴也自由选择)。

多层次、多角度的练习活动,为学生的创新学习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满足了各层次学生的需要,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求知的欲望和学习成功的喜悦,实现各自的自由,达到多层次学习优化的目的,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

三、教学评价分层实施

新课程强调在对学生进行评价进,要因人而异。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对“学困生”采用表扬评价,寻找其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对中等生采用激励性评价,既揭示不足又指明努力的方向,促使他们积极上进;对优等生采用竞争性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不断超越自己。同时在评价过程中,不但要对结果进行评价,更要对过程进行跟踪评价,对一些在探究过程中,学生有时难以取得理想结果的,也要对他们的探究过程实施分层评价,挖掘出有价值的成分,特别是对他们的探究精神要给予充分的肯定。

实施多层次教学法有利于提高教与学的目的性、层次性、和主动性,克服了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被动性与盲目性。当然, 学生的广泛存在的差异会给在集体教学中照顾学生差异带来一定的困难, 可以这样说,“差异教学” 以其前所未有的高难度的、复杂的、多元的、科学的教学展示在教学舞台上,不仅为课程改革增添了一个新亮点,而且对教师提出了新考验。做为教师要在实践中不断的研究从真正意义体现“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新课程精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