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盗墓贼咬牙搭上命盗一个“肥陵”,却发现千年前两兄弟捷足先登

 小天使_ag 2017-02-18
2017-02-177评

作者:月小妆

十三朝古都西安,是一个很特别的地方,有很多声名显赫的皇帝曾经在那里生活过,那里有大明宫,有皇城,有历史沉淀下来的霸气与苍凉。

渭河两岸,有无数的帝王陵,无论是汉武帝还是唐太宗,他们不仅享有着长安城的美轮美奂的景色,还掌握着天下的财富、权势。

他们生前享受荣华富贵,死后也要享受同等的待遇,所以他们大兴土木建造陵寝,下令殉葬,要把生前的一切都带进陵寝。

所以他们陵墓无论是规格还是陪葬品,都是无法想象的奢华,也都是国家技艺巅峰状态的呈现。他们陵墓里不止有金银珍宝,还有很多文物,简直连城,十分宝贵。

盗墓贼对这种皇陵最感兴趣,尤其对乾隆,唯一一个两位国君躺在一起的陵墓。这个陵墓盗墓贼很感兴趣,屡屡光顾。历史上有很多资深盗墓贼都曾踏足过这个地方。

唐朝末期的朱泚,这个人在历史上有特殊的“事迹”,他是第一个打乾隆主意的人。这个人对乾陵明目张胆的开挖,但乾隆非常结实,以当时的生产力水准他是不可能挖开的,所以他没成功,只好放弃。

很快,就有“官方”的人来打乾陵的主意,因为乱世要养兵,哪来的银子养兵呢?盗墓。很多掌权一方的人,都想到用盗墓的方法来养兵,其中一个就是节度使温韬。

温韬把唐代地位陵都挖了个遍,将财宝挖了个遍,放进自己的金库。

不过,当这位节度使想对乾陵下手的时候,出现极其怪异的情况,突然天上刮起大风,晴空万里变成电闪雷鸣,而且腰粗的大树都被折断了,温韬本来打算不予理睬,但同样的情况发生三次。也就是说,他每次盗墓的时候,都会狂风大作,大树折断,这下温韬胆怯了,古人还是相信报应之类的说法,所以一步也不敢上前。

古人在《考古编》中讲过这个事情,温韬遍掘唐代帝王陵寝,唯独没能靠近乾陵,就是因为几次都刮起了大风,把他盗墓的念头打消了。

由于人们“趋利”的心太重了,狂风根本挡不住盗墓贼内心对财富的渴望,乾隆接二连三有盗墓贼光顾,不胜其扰。黄巢就是其中最为猖狂,也是最有权势的一个盗墓贼。

他为了筹集军粮,率领四十万大军在山上开挖,将陵墓坐落的山都挖了一半,也没能挖到宝贝,而且这个时候突然晴空无限的天空刮起了“怪风”,很快就分不清山和人,很多人都被刮走,黄巢慌忙命令停止开挖。不过,陵墓所坐落的山上留下深深的一道“黄巢沟”。

天气变化其实不算什么,可能是依山的地方天气不好,经常刮风下雨也是难免,不过古人就很信鬼神,对此感到十分不安。比如皇帝干了什么坏事,一看天空打雷了,吓得赶紧连滚带爬去写“罪己诏”,到处祈求上天宽恕,古人也是聪明的,懂得适可而止的。

不过,到了后期,尤其是民国时期,人们渐渐的对自然警示不那么敏感了,可以说社会坏到一定程度,人们宁可冒死也要得到利益。比如那个国民党将领孙连仲,就是一个不怕死的人,他想挖掘乾陵,这个愿望非常强烈。

当时比黄巢时期先进太多了,有炸药了,直接一炸一切搞定,不用拿个铁铲苦哈哈地挖了,炸药是万能的。奇怪的是,当他们给墓地用炸药时,天气又一次反常了,据说这一次比哪一次都厉害,飞沙走石,跟发生“日全食”一样,什么都看不清了,看着人都跟鬼一样,黑漆漆的一片。士兵们吓得瑟瑟发抖,连自己都看不见自己了。这时他们也不管自己是不是军人了,有没有命令在身,全部屁滚尿流地跑下来了。

孙连仲也没说什么,只是说,回家吧。他让人将墓道填好,就带着军队回家了。

孙连仲也不算是个坏人,他也是为了筹集军费,这个人还是一个爱国将领,在战场上立下很多战功。后来他到了台湾,一直活到耄耋之年。可能是因为他及时停止挖掘乾陵,所以也没有什么报应,很多人对此很有疑虑。

后来郭沫若也来过乾陵,听到这些故事,可能也写了点什么,郭沫若可是“考古专家”,对此很有研究的。

无论如何,盗墓可不是好玩的,盗墓有风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