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创业真正的机会来自颠覆与重构

 红瓦屋图书馆 2017-02-18

创业真正的机会来自颠覆与重构

坛主小传 傅 盛 猎豹移动公司CEO,此前曾带领团队开发360安全卫士。

核心提示

● 颠覆式创新应该把领先者的优势变成缺点,使其很难利用原先的优势。

● 我们应该花足够多的时间在思考和寻找上,战略制定的重要性远远大于执行。

● 移动互联网和互联网真正的壁垒在哪里呢?壁垒就是你的认知,跨越这个壁垒,你就可以超越对手。

有人说做产品的核心是找到痛点,有痛点就会有机会。这句话我曾经信了十年,后来发现不是,因为很多痛点的机会不属于你。

做产品要从一个更大的格局出发,宏观立场看自己的产品,然后站在微观的观点,把每一个细节做好。这就要求我们首先找到单点,然后以单点带动体系和矩阵。如果局限于一个点上,执着于所谓的微创新,你发现能找到与众不同、小规模战胜的例子,但是大格局上一直没有办法赢。

改良、小众、功能叠加都不是颠覆式创新

颠覆式创新这个词已经被用滥了,但我是颠覆式创新的坚信者。创业者真正的机会来自于颠覆和重构,两个词汇:think different(标新立异),think big(志存高远)。

创业的本质不是满足用户需求,因为市场上绝大部分的需求都已经被满足了,你要做的必须是未来的主流,小情怀、小聪明很难做到大的颠覆。

所以颠覆式创新的核心就是想得不一样,找到更大的机会点,变化足够大,未来足够好,领先者足够难模仿。

改良不是颠覆式创新,过去有个词叫微创新,把别人没做好的事情做好一些,但这么做有一个问题,你花了很多力气而对手很快就可以跟上。

我改造金山毒霸的时候,把300多人的研发团队拆成了几十个小组,让每个小组独立面对用户。创新挺多,但是对手两周就上线了。所以渐进式改良本质上是不属于创业者的,属于大公司对已有优势的不断填补。

另一个误区是推出产品时,把好多点放在一起,认为这就是创新。但是你有没有时间和机会让用户认知到你的这些创新点,越多的创新就意味着越多的认知成本。这不是创新,而是用户的负担。

真正好的创新是一个最基本的核心点,找到这么一个点,让用户一听就懂,一看就明白,然后不断深入和拓展。

还有一句话,长期的小众喜好不是颠覆式创新。我经常说茴字的四种写法哪怕做到极致也是特别小众的爱好,有可能实现颠覆吗?一些小众喜好未来会成为大众喜好的,但是长期的小众喜好要特别当心。

颠覆是创新的本质,不是做一个比领先者更好的产品、服务和渠道,而是领先者若不放弃现有优势就很难做到的。

苹果手机当年是颠覆式创新,因为当时的霸主诺基亚有几个特点有口皆碑:待机时间长、不怕摔、全键盘输入,而苹果手机放弃了这一切。后来诺基亚做了大屏手机却被大家抱怨不好用,我认为核心就是投入的力量不够。因为你没有办法把最优势的东西转移到一个完全不占优势、甚至是可能会失败的产品上。这样新公司就有优势了。

我认为颠覆式创新有四个特点:

1、找到现在市场的边缘,就是新赛道,不要找领先者做得有点不完美的地方。

2、新赛道还必须是大趋势,未来的风口。新赛道过了五年还是新赛道,那就是羊肠小道。

3、找到一个破局点,足够简单,简化成一件事,就有机会去建立高地,倾巢而下。

4、all in,全力以赴。

最好的超越是把对手的优势变劣势

我们在创业的时候,往往认为我们更努力、更聪明、更专业就可能成功。其实未必,领先者可能会更努力。

我有一次凌晨三点给马化腾写邮件,他马上就回了。我跟雷军约,总是在晚上,一聊就到凌晨两三点,我困得不行了,他状态还特别好。领先者不仅努力,还有体力,有更强的成功欲望。另外,作为领头人来说,你可能是最专业的,但是你的队伍跟领先者是没法比的,更何况,领先者有犯错的资本,承受得起。

创业者不能寄希望于自己找到一个好的痛点,孤立看痛点就容易失去你的格局和视野,陷入苦战。

创业者一定不要指望自己成为领先者的教科书,而是要用颠覆和重构的思路去想。你要在一个新的视野和新的格局上去想,才有机会找到对手很难做到的事情。

颠覆式创新应该把领先者的优势变成缺点,使其很难利用原先的优势。

当年360颠覆毒霸,最核心的是免费。当时我打电话给雷军,说我准备做免费杀毒,雷军说毒霸一年收入两个亿,你如果是CEO,会同意吗?这两个亿的收入就是优势,又是最大的包袱和累赘。

大家用过snapchat吗?阅后即焚。国外非常火,一个社交工具,一打开是拍照界面。看上去只是界面改进的创新,但是事实上在颠覆facebook整体定位。facebook是以文字和浏览为核心的模式,你说facebook是改还是不改?改了以后,那些40岁的人怎么办?30多岁的人怎么办?

所以要去想,领先者优势是什么,你有没有可能去真正地把它的优势变成劣势。最好的超越来自于,在新机会中,对手的优势成为他们的劣势。

我写过一篇文章叫《战略三部曲》,就是预测>破局点>all in(全力以赴)。

我们应该花足够多的时间在思考和寻找上,战略制定的重要性远远大于执行。

1、预测,找到大风口,做快乐的猪。

不需要利用经验想以前怎么干,最重要的是构建一个新的思考模式或者是新的方法论,花时间预测下一个大风口是什么,把这件事情做到了,你会轻松。

如何预测,其实就是穿越未来看现在,坚信未来会发生什么。

我坚信移动互联网未来会让所有的行业重构,哪个行业没被重构哪里就有机会。

2、空杯思维,当我看到一件事情被热播的时候,不会嗤之以鼻,而是想背后的规律是什么。

不要先说这些东西不对,然后说自己只学对的。因为你说只学对的其实已经用经验过滤一遍了。我们需要不断否定自己,在具体问题上不断学习和预测。

3、侦察兵模式,快速尝试。

小步快跑的核心是去尝试直到找到关键点。就像打仗的时候,你派出很多人看哪里有敌兵,本质是不断探索未来的趋势,寻找机会。

从边缘切入,找到破局点

当时我做clean master的时候,很多人说工具品类不够大,国际化有什么用啊?我就想,做这个产品能做全球第一,而在一个独立市场、区域市场的垄断远远好于更大市场的第五、第六。

工业化时代单点是很难被传播的,你必须依赖于一个体系的构建,完成你的物流、仓储、销售、品牌。

但是今天社会化资源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极大地提高了效率,你可以用社会化资源去完成对整个单品的迅速切入,一旦这个单点起来以后,你就可以用这个单点不断冲击原有体系,反过来从单点起步构建自己的体系。

最后就是all in了,把所有的资源投进去,不遗余力。

拿猎豹来举例说明我是怎么思考的,不一定对,可以提供一些借鉴。

我首先把PC安全宣布免费,由于免费和腾讯的帮助,我们的用户量涨了7倍,但用户涨到5000万的时候停住了,我觉得PC这场仗没有机会颠覆了。

所以我开始做移动了。但是360、腾讯包括百度都在全力厮杀,人家已经聚集200人团队,我们才30人的团队。当时我就觉得移动互联网这场仗会输啊。

但是我注意到几点:首先是app store的出现使任何一个公司都有可能全球化,其次免费是中国公司独有的商业模式,美国稍微好点的工具软件就要收费,第三是国内企业主要在PC端竞争,占领并固守利润最高的市场是领先者的优势,又是领先者最难克服的弱点。

我决定把一流的人投入到移动端,在战略上放弃PC市场。

找到用户需求是个偶然。我们有一个小团队在做PC版国际化,本来承诺日活跃度100万,但做了一年日活跃度只有7万,很羞愧。但这个团队最大的贡献就是清理,当时在google play上,clean这个词的搜索量很大。因为安卓的碎片化,整个安卓的CPU过热,卡、慢,没有空间,所以清理出更多空间,反而变成了当时最大的需求。这个产品成功后,我们又进行拓展,做泛安全,使功能更加丰富和完善。

一言以蔽之,我们靠纯移动、国际化和泛安全,才发展起来。现在我们正在移动广告平台上大力投入,买了一家法国的移动广告公司,并且在硅谷建研发中心和大数据的广告平台。我们认为这就是下一个真正的破局点,在收入上完成整个公司的核心价值的构筑。

移动互联网和互联网真正的壁垒在哪里呢?壁垒就是你的认知,跨越这个壁垒,你就可以超越巨大的对手,因为他们确实有很多东西是做不到的。

(本文编辑整理自傅盛在“混沌研习社”的演讲,内容未经本人审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