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7台北国际书展:难追大陆速度 坚守精耕细作

 quasiceo 2017-02-18

2017台北国际书展:难追大陆速度 坚守精耕细作


来源:凤凰文化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2017年台北国际书展在万众瞩目中落幕,凤凰文化对本次书展通过全媒体手段,多维度向华语读者呈现了这场文化盛宴。热闹散去回归实际,凤凰文化试图从台北书展出发,立足大陆视角,大致勾勒台湾书业的现状和发展。

2月8日,第25届台北书展盛大开幕,本次书展一直持续到2月13日。曾获得美国文坛最高荣誉“国家图书奖”的旅美华裔作家哈金先生携新书,再度踏上台北国际书展。这是一场迟到两年的约定,2015年,哈金因波士顿暴风雪缺席台北书展,时隔两年终于在鸡年元宵节的午后赴约,首先独自分享一场沙龙《小说的幽默艺术》,分享其喜剧书写以及不为人知的灵感来源。
2月8日,第25届台北书展盛大开幕,本次书展一直持续到2月13日。曾获得美国文坛最高荣誉“国家图书奖”的旅美华裔作家哈金先生携新书,再度踏上台北国际书展。这是一场迟到两年的约定,2015年,[详细]

本次台北国际书展邀请到来自59个国家的621家出版社参展。各出版社举办作家新书分享沙龙930场,配套开展了作家签名、见面等活动,拉近了读者与作者的距离,也带动了各出版社图书销量的增长。据台湾媒体报道,相较于去年,包括大块、三民、印刻、盖亚、远见天下等出版社,业绩有小幅成长;九歌、文讯、尔雅、洪范及联合参展的独立书店,营业额成长达到25%;读书共和国的成长业绩更是高达去年的50%。

知名旅美华裔小说家哈金,香港作家马家辉、文化评论人梁文道,大陆作家毕飞宇、徐则臣、刘同等大众熟知的华语名作家出席了本届书展。

毕飞宇盛赞台北读者:整体文学素养高

大陆70后作家代表徐则臣此次来台北书展推广新书《王城入海》(繁体版),先后分别与台湾作家伊格言、大陆作家毕飞宇进行了两场对谈,畅聊时代与写作。紧密行程之外,徐则臣特意抽出时间参与直播了一场与凤凰文化相约的书展漫步。 

徐则臣在台北书展

虽是第一次来台北书展,徐则成已访遍国内国际的其他各大书展。从北京、上海到法兰克福的书展,伦敦书展,纽约书展,伊斯坦布尔书展,再到阿根廷、 克罗地亚、罗马尼亚和埃及的书展都已收入囊中。在直播过程中,徐则臣谈到各大书展的异同,他认为,“每个书展都各有特色,有的非常高端,版权贸易做得较好,比如法兰克福书展、伦敦书展,场地虽然不大,但业务做得大,它变成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版权贸易平台。但也有一些书展更看重读者,办成一个供读者挑书购书的大Party,比如像开罗国际书展,很多书商和出版社设好摊位,邀请读者来买书。而台北书展则是第三种,既面向专业人士,又面向普通大众。”

在浩瀚书海中,徐则臣如此评价台北书展,“在这里能感觉到出版社与作家之间,作家与读者之间,出版商与读者之间,有一种良性互动,让人感到一种舒服,即彼此的关系既不会特别生硬,也不会觉得这个场合特别高大上,拒人于千里之外,家常又有亲和力。”

此番感受,与同样在台湾成功发行文学作品的大陆作家毕飞宇相似,他认为自己与台湾读者的沟通有着天然优势,“简体书与台版书之间有种异态感和同步感。在此的任何交流,立马可以进入文学的本质。大陆作家所描述的生活场景,与台湾作家相比区别很大,但文学中的两岸生活,有非常微妙又似是而非的地方,‘似是’的地方让我温暖,‘而非’的地方让我好奇。”

毕飞宇

作家毕飞宇凭借改编为影视作品的小说原著《推拿》《青衣》等被大众所熟知,也是鲁迅文学奖、茅盾文学奖的获得者。2005年起, 台湾九歌出版社陆续将他的作品引入台湾读者的视野,一步步将这位南京作家打入台湾文学市场,成为台湾读者熟知的大陆中生代作家。在台湾整体文学作品市场大幅萎缩的大环境下,毕飞宇的《推拿》在台湾的销量逆袭进万册,成为文学类畅销书。

第三次到访台北书展的毕飞宇,出席了一场沙龙两场直播,每场活动都人满为患,被出版社戏称为“2017台北书展人气最高的大叔”。分享结束后,他称赞台湾读者的总体文学素养高,“尤其是在台北进行文学交流,从提出的问题就能听出这个读者的阅读历史,以及他是不是一个讲究的读者。他们在倾听时呈现的表情、眼神,甚至会心一笑或任何小动作,都产生一种有效互动,在我眼里这就是文学,是作家和读者的关系,是写作和阅读的关系。”因此,虽然同样访遍国际各大重要书展,但台北书展对毕飞宇来说,依旧是“格外喜欢”并“心存敬畏感”的那一个。

谈到台北书展令他印象最深刻的地方,毕飞宇脱口而出,“是看到隔壁印刻出版社展位上方,陈映真先生巨幅海报的那一刻,我心里咯噔一下。因为我们这一代写作者在年轻的时候,读过许多台湾名作家的作品,陈映真先生就是其中之一。他不久前刚去世,而今又在此地遇见,希望能向他的在天之灵致敬。”

2017台北书展上,印刻出版社的展位

毕飞宇提到的印刻与九歌两家出版社,均是台湾重要的文学出版社。九歌出版社与洪范书店、尔雅出版社、大地出版社、纯文学出版社,在台湾被合称为“文学五小”,曾经是台湾出版界“文人经营模式”的典范。而今,大地出版社已经调整业务方向,纯文学出版社偃旗息鼓,“五小”只剩九歌、洪范、尔雅。“五小”的诞生,见证了台湾纯文学市场的蓬勃发展;它的衰落,见证台湾纯文学市场的萎缩。

2003年,时任台湾《联合文学》杂志总编辑初安民,创办了文学杂志《印刻》,全名《INK印刻文学生活志》,杂志以作者形象做为每期杂志的封面,迅速成为台湾文坛最活跃的媒介,并出版了大量台湾重要作家的作品。

文学类书籍销量大跌 书展辟“黄金地段”特别优待

上述几家出版社在本次书展的展位,被统一规划为“文学艺术书区”,该区被安排在场馆主论坛左侧的“黄金地段”,是人流集中汇入的通道。记者了解到,这样的安排是台北书展基金会在本年的有意为之。

台湾这个只有2300万人口总量的地区,每年新增出版物高达4万种,从新书种类与人口比例来看,台湾的数据仅次于英国。然而,近几年以来,台湾图书市场的单本销量已经连续三年下跌,且每年的下跌幅度几乎都以两成左右跳水,其中受冲击最大的是文学类图书。根据九歌出版社总编辑陈素芳透露的数据,文学类图书目前如果能卖到2千本,就可以说“已经算不错了”。

文学类图书在以往的销售情况是,长篇小说的销量优于短篇小说,短篇小说的销量再优于散文等其他类型的文学作品。而近几年,反而越是长篇小说越不好卖,尤其是400页以上的长篇小说几乎“卖不动”,愿意阅读长篇小说的读者大大减少,碎片化阅读成为大众的主流阅读现状。

但长篇小说的创作难度并未因此降低,出版社生产一本二三十万字长篇小说,从作家、到编辑、设计、校对、付印,到宣传、发行,需要花费巨大的时间和精力。这样的投入如果得不到市场的肯定,该类型的作品数量就会必然减少,也必然对出版物的丰富性和多元性造成影响。出版社如果想出版好的长篇小说,就只能出一些好卖的图书来养活另一些不好卖的图书。“然而,整个社会并不是靠几本畅销书就能撑起一个出版业,撑起一个阅读环境的。保持出版界的生态多样性才是这个产业的关键健康指标”,台北书展基金会董事长赵政岷说道。因此,本次台北书展特意将“文学艺术书区”安排在书展行动线的“黄金地段”,希望通过提升文学与艺术类出版机构展位的显著性,来支持纯文学艺术类出版单位,为他们增加关注和销量。

九歌沙龙展位

作为台湾文学出版界的代表,九歌与尔雅、洪范、文讯联合布展,与印刻文学等出版社共同亮相文学艺术类书区。九歌的总编辑陈素芳,对展位安排称赞有加,“这么多重要的文学出版社都集中在这里,这标榜着台湾的文学特色,而这个文学特色正是台湾出版的多面向。我们也想让读者知道,九歌对文学的关注不至于台湾本土文学,除了梁实秋、余光中、张晓风、林文月这些台湾知名作家的作品, 我们也出版其他地区的华人作品,包括大陆作家的作品。因此这次特意邀请毕飞宇跟徐则臣两位作家来台湾, 为他们特别举办活动。”

九歌总编辑:在文学落寞的时代 请看到我们还在

对于大陆作家进军台湾市场,陈素芳认为“应该让两岸的问题交给两岸,文学的问题交给文学”。九歌出版社挖掘大陆作者的核心标准还是文学标准,大陆作家因为地域归属口音复杂,或有些议题存在信息缺失或认知障碍,台湾读者很难一下子接受,因此大陆作家的作品在台湾市场不容易讨巧,“可当我们发现了一个作品的价值,我们会引荐更多台湾读者来认识他,接受他的作品。两岸身处同一个时代,台湾面对的问题跟大陆面对问题当然不一样,可是用文学来表现的时候,最终文学的美感是一致的。”

在摊位设计上,九歌与尔雅、洪范、文讯的联合展位主打“我们种字,你们收书”的概念,统一以茅草和木材为装璜材质,设计成“以字做屋顶,文学做土地”的布展环境,寓意用字播种庄稼。并在现场增设迷你沙龙和休息区,在书展统一安排的沙龙之外,自行举办多场直播互动,让读者随时可以停下来聆听,坐下来翻阅。陈素芳亲自上阵主持了九歌出版社举办的所有活动,试图用热情和行动向所有人传递她的决心,“我们这种老牌出版社,必须要让人家知道我们还在,尤其在这种文学渐渐在市场上没落的时代,我觉得我们更应该要做点东西出来,让大家看到文学还在。”

大陆畅销书作者刘同在台北书展分享新书

刘同:读者需要一个机会重新爱上阅读

在书展的最后一天,大陆畅销书作者、光线影业副总裁刘同,带着三本正在台湾发行的新书,首次来到台北书展,出席了“谁的青春不迷茫” 新书见面会,分享他的成长故事,收割一批新粉丝。

对于出版业的现状,他对记者直言不讳,“内陆的出版业都开始唱衰,我认为最重要的原因是他们太循规蹈矩,不够与时俱进,还是过去十年二十年前的套路。

现在的年轻人比较躁动,所以容易被一些表面浮夸的信息所影响,这些东西看起来很美妙,可当人被很多表面光鲜的东西吸引之后,久而久之总会发现这些东西的索然无味。而现在来讲,能让人安静下来的东西,并没给大家带来表面上的美妙感受,起码现在还没有传播出去。我相信每个人始终还是需要安静下来的那一刻,这是人生的基本需求,它不是被抛弃,只是暂时还没让别人更关注到。我们都在等待一个让人们重新爱上阅读的机会。这需要所有的创作者、内容制造者,包括这个行业要给大家制造这样的条件。”

关于制造“一个重新爱上阅读的机会”,台北书展基金会董事长赵政岷在书展的开幕式上有过隔空回应——“图书本身单纯吸引人的魅力一直在衰退,人们在数字时代有了太多的阅读‘新欢’就慢慢淡忘了纸书的‘旧爱’。书展就是在制造这样一个场合,让‘旧爱’的魅力再回来,重新燃起读者对阅读的热情。”

因此,台北书展加强了沙龙的规划,在600场统一安排的沙龙论坛之外,允许各展位自办活动,唯一的要求是:麦克风音量控制在85分贝以内。6天下来,书展现场的沙龙总量上升到930场,来书展的读者在场馆几乎任何一个角落,都能找正在进行的活动。此外围绕今年的书展主题“读享时光”,邀请《文讯》杂志社社长封德屏协同台湾文学馆,策展了“我们的阅读时光”主题展,展现台湾阅读历史变迁。同时,加入了数字阅读、影音放映等新的阅读体验空间。首推“书展星光夜”,将开放时间从晚间6点延长至晚间9点,周五六更开放到10点……各种细节和创新,体现主办方用心致力于能让更多读者在书展重新享受阅读、爱上阅读。

台湾知名媒体人作家张铁志参加分享

张铁志:台湾思想类图书活跃 说明世界正处于焦虑

台湾知名媒体人、作家张铁志,也受邀出席了一场沙龙和一场直播,他对此次台北书展的整体评价较高,“台湾阅读历史展这部分很好,因为可以把台湾的阅读变迁放到历史文化脉络里面来看。加上本次论坛部分的策划,让整个书展起到了推广阅读文化的作用,而不是一个纯商业交易。”

在张铁志看来,近几年的台湾图书市场上,文学类图书生存相对艰难。但社科思想类图书非常活跃,甚至有人觉得比十年前更多了,归结原因他认为,“这反应一个问题,大家对于我们现在所处的世界有一种焦虑。关于该怎么去理解我们自己的世界,这类的书越出越多。很多小型独立出版社,在专门出这种不同社科类图书。”

对比大陆而言,张铁志认为两岸的出版业在一定程度上是互补的,“大陆的出版物很多元,会出版很多冷僻的文学书,比如拉丁美洲的书,很多书大陆出版了台湾都未必会有。另外,大陆的出版业受到审查限制,台湾在这方面相对宽松,所以有一个互补。”

而在同业交流层面,两岸三地之间的交流也呈现退烧趋势。张铁志告诉记者,“2008开始那几年,台湾作家在大陆很火,我和舒国治、骆以军,龙应台等一批台湾作家,可以说是第一批在大陆发新书的台湾作者,这个感受非常明显。后来,在大陆出版社开始找其他港台作者,所以每年都有很多人来。但近几年,大陆的港台热已经算退烧了,尤其今年大陆过来的同行就远不如前了。这个退烧原因可能主要来自于,第一很多重要的作者基本已经出完书了,第二个可能是港台作者的出版物受到的审查相对严格。”

大陆速度综合超越台湾 台湾精耕细作值得借鉴

相较两岸的出版业,大陆与台湾对比,产业体量、成长幅度和读者基数均有明显优势,因此大陆以下几方面已经超越台湾。

首先是速度差异,在海外作品版权引进方面,大陆已经超过台湾。记者从大陆出版资深人士了解到,大陆出版社对海外图书简体版版权的引进时间,已经大幅度早于台湾地区对繁体版的引进。

第二,趋势差异,对比两岸的图书产业总量,台湾在下滑,大陆在上升。据台湾出版界人士介绍,台湾的图书零售业的总产值,在近四五年来,从400多亿台币萎缩到现在的不到180亿台币,只剩几乎不到一半,呈大幅下滑趋势。而反观大陆,2016年图书零售市场总规模为701亿人民币,较去年同比增长12.30%,呈稳步上升趋势。

第三,种类差异,相较台湾,大陆出版物种类日渐丰富。大陆的新书品种数约为21.03万,同比上年增长4.31%,出版物种类的成长速度连续五年保持稳定。而相较台湾稳定的4万种出版物而言,也呈现优势。

第四,渠道差异,相较台湾,大陆读者在网络图书零售方面有较更多选择。除了当当、亚马逊、京东、豆瓣等图书在线销售平台,大陆读者更是有孔夫子旧书网等垂直图书销售平台。其中,当当更是宣布要在三年内在大陆开设1000家线下实体书店,其中约85%要开在县城里;其余15%的书店主要是mall店或超市店。

而台湾图书销售现在最大的渠道是网络书店“博客来”,该平台的零售的常规图书折扣在7至95折之间。据书展基金会董事长赵政岷介绍,各家出版社因为发行渠道不同,通过“博客来”渠道的销售的图书,所占到各家出版社销售总额的比例不太一致,有些出版社可达三到六成,有的甚至达到七成。“博客来”的最大股东是台湾知名连锁便利店7-11,有些便利店尝试铺设书架书柜,而线下便利店销售实体书的方式,在台湾一直没有做起来。

第五,数字化差异,大陆电子书市场已完成初步培育。除了较早进场的Kindle、掌阅等老牌电子书品牌,几大IT巨头也有布局电子书阅读软件,更是有各类别具风格的垂直阅读软件和阅读兴趣评论软件活跃市场。而台湾的电子书在整个台湾出版市场里头的市占率只有2%,1%成长一倍也就只有到2%,本土电子书产业还在初创阶段。

伴随大陆的经济和科技的极速发展,大陆在电子商务、社交网络、移动支付、交通出行等多方面硬件以与台湾社会已形成差距。许多陆客来台旅游,甚至会感慨台湾的衣食住行不如大陆智能便利。然而比较文化产业不能只看数字,还需要看到软实力和文化内核,台湾的文创产业、广告、营销、设计等领域都依旧是行业领军地位。

2017台北国际书展展现了台湾出版人,做事的效率、严谨、细致、用心;台湾出版物的整体制作水平,从纸张、设计、排版、字体、装帧到审美细节的精雕细琢;在出版社各展位的布展、配色、通道、展架、书架、书堆的摆放等设计都值得大陆参考借鉴。

附:2017台北国际书展全民APP票选的年度“最佳展位设计奖”票选获奖名单。

大型展位组-金奖:台湾商务印书馆

大型展位组-银奖:国家图书馆/国家公共资讯图书馆/国立台湾图书馆

大型展位组-铜奖:独立出版联盟

中小型展位组-金奖:有乐出版事业有限公司

中小型展位组-银奖:茉莉二手书店

中小型展位组-铜奖:九歌,文讯/洪范/尔雅并列

台湾商务印书馆展位

国家图书馆/国家公共资讯图书馆/国立台湾图书馆展位

独立出版联盟展位

有乐出版事业有限公司展位

茉莉二手书店展位

九歌,文讯/洪范/尔雅联合展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