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贾平凹小说《玻璃》阅读答案(2)

 昵称36254694 2017-02-18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约好在德巴街路南第十个电杆下会面”,是对地下斗争题材影视作品的模仿,为后文悬念丛生的情节作出铺垫。
B.发现王有福正是受伤的路人后,“我”劝他到法院上告酒店,寻求更多赔偿,因为“我”不仅热心帮助朋友,也有打官司的经验。
C.王有福不情愿承认自己误撞酒店玻璃受伤,主要是因为妻子有病,家庭生活很困难,害怕酒店迫究责任,让他赔偿报失。
D.“我”经过照相馆时,见经理面对碎玻璃大骂,这一细节暗示此地这类纠纷不少,王有福担心的“投案自首”之事是经常发生的。
E.玻璃墙伤人事件的背后,交织着伦理观念、法治观念、诚信意识等不同理念的矛盾、困惑与冲突,是转型期中国社会的一面镜子。
(2)“我”在小说中的主要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
(3)小说中的王有福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4)是否状告酒店,“我”与王有福的态度不同。你更认同谁的态度?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8分)

参考答案
(1)答E给3分,答C给2分,答D给1分,答A.B不给分。回答三项或三项以上,不给分。
(2)
①讲述故事:小说故事是由“我”讲述出来的,真实可信;
②推进情节:“我”是事件的参与者,由于“我”的提议,情节得以发展变化;
③衬托人物:小说主人公王有福的性格,由于“我”的存在而更加鲜明。(每答出一点得2分。意思答对即可。)
(3)
①性情谦卑,甚至有点窝囊;见了晚辈,也要鞠躬,说话谦和;
②胆小怕事,有点狡黠;撞了玻璃偷偷溜掉,别人问起也不敢承认;
③有点固执,但不失本性善良;怀疑酒店诚意,承认自己责任,不愿借机发财。(每答出一点得2分,意思答对即可。)

(4)观点一:认同王有福的态度:
①王有福受伤与酒店管理有关,但他是有行为能力的成年人,应负一定责任;
②王有福害怕赔偿溜走,逃避责任在先,索赔理由不够正当充分;
③王有福害怕受骗而拒绝索赔,在当时情况下,未尝不是理性的选择。
观点二:认同“我”的态度:
①酒店失误导致王有福受伤,要求赔偿正当合理;
②王有福放弃索赔是担心上当受骗,说明他缺乏法律常识,更应进行法律启蒙;
③王有福式的宽容是对不良行为的纵容,有害无益。
(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两点给5分,答出三点给8分。意思答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可根据观点明确、理由充分、论述合理的程度,酌情给分。)

上一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