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酉阳河湾山寨行

 陆安桥1871 2017-02-18

乌江,古称黔江、枳江、涪水,是长江南岸最大支流。源于贵州高原,自西南向东北奔腾于大娄山系和武陵山脉之间,全长1050千米,流经黔、渝46个县、市,至涪陵注入长江。乌江水流湍急、山峦雄奇,一里一景,风光旖旎,有“天险乌江,千里画廊”之美誉。乌江画廊重庆段起于酉阳县的万木乡,经清泉乡、龚滩镇、鹿角镇,彭水县城,止于高谷乡。

从彭水到龚滩沿着S304省道沿途观看乌江风光,也许不是乌江画廊最美的片段,但是仍然可以从它的壮丽中领略整个乌江画廊的雄险奇伟、浓墨重彩

龚滩古镇位于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境内,坐落于乌江与阿蓬江交汇处的乌江东岸,是一座具有1700多年历史的古镇。古镇现存长约三公里的石板街、150余堵别具一格的封火墙、200多个古朴幽静的四合院、50多座形态各异的吊脚楼、独具地方特色,是国内保存完好且颇具规模的明清建筑群。2004年,乌江彭水电站项目建议书获国务院通过。龚滩古镇和她那1700年的历史,已经被永远的淹在了乌江之下。

由于乌江彭水电站的修建,古镇从200610月整体搬迁,复建到距古镇原址1.5公里外的小银滩上,共搬迁居民3501400余人。古镇按照“原规模、原风貌、原功能”的原则,修新如旧。搬迁后的龚滩古镇全长1200米,房屋、街道建筑面积为3.75万平方米,原样保持了青石板街和吊脚楼的建筑风貌,包括土家族戏剧“阳戏”、土家官府菜、私房菜和山珍菜等极富民俗特色的娱乐餐饮服务。

龚滩古镇到酉阳有70多公里,二级公路,路况不错。沿途经过两罾乡、天馆乡、丁市镇(镇上有一所高完中酉阳三中,路过镇街的时候,看见一副标语,祝贺该学校一名学生考上清华大学。在目前重庆的招生制度下,这里的学校能够有学生考上清华大学,实属不易)、铜鼓乡,到达酉阳县城后,转G319国道,在酉阳火车站转S409省道,经过麻旺镇、柑溪镇、酉酬镇、酉水河镇,S409省道在酉酬镇往北通向湖南。到河湾山寨需要在这里往南,经过一段乡镇公路,到达酉水河镇,这段路程有10余公里,路况比较好,只是比省道稍窄一些。

到达酉水河镇(原来叫后溪镇)后,有到河湾山寨(属于酉水河镇长潭村)的交通指示标志,酉水河镇到河湾山寨的公路都是沿酉水河的盘山公路,大约5公里,沿途都是酉水河风光,但是弯道多,会车需要减速,专心驾驶,安全第一。

下午3点从龚滩出发,经过3个小时的车程(龚滩到酉阳70余公里,酉阳到河湾山寨约80公里),下午6点来到河湾山寨。汽车只能停在河湾山寨的对面(这里有一个村小学,操场可以停车),然后坐船才能达到河湾山寨。

河湾山寨有很多专门面向游客开放的土家族客栈,基本都有自己的木船,记住他们的联系方式,他们可以过来免费接过河。在有去河湾山寨的计划时,我通过QQ群向河湾山寨湾都楼这个土家族客栈有过交流,记下了联系方式,到达河湾山寨对面时,我电话联系,热心的湾都楼马上就开船过来把我们接到山寨,然后给我们安排吃住事宜。

特别推荐河湾山寨的湾都楼这个土家族客栈,服务周到,价格合理,联系电话是15923612528

河湾山寨,位于重庆酉阳县后溪镇(现名酉水河镇)境内,因土家人的母亲河酉水河弯曲流淌于境内而得名,河湾山寨建于明洪武三年(1370),幅员面积15.5平方公里,以土家族、苗族为主的少数民族部落聚集。

山寨依山临水而建,阶梯式布局、层次分明,错落有致,寨中古木参天,翠竹青青,山寨建筑为土家吊脚楼,走马转角风貌独特,寨后层层梯田,自然环境优美,被誉为中国最美土家山寨。

在龚滩古镇,遇到来自四川的小车自驾游客,他们专门来看这个古镇,然后准备去桃花源。当他问我的行程时,我告诉他准备去河湾山寨,他表示从来没有听说过还有这样一个地方。从龚滩的车辆之多,到河湾山寨的车辆之稀,可以看出河湾山寨仍然是藏在深山之中少有人知道的美丽土家族山寨。到了山寨,才发现这里确是一个值得一来的地方,如果有时间,可以住下来好好体验一段时间。于是我把这两天的重庆渝东南之行取名叫河湾山寨自驾行。

后溪古镇。

后溪历史上曾为水陆交通要道。陆上官道可经酉酬、麻旺到酉阳,水道经酉水下可入湖南洞庭湖,上可通湖北来凤县。后溪一带生产的桐油、生漆和其他农副产品从水路运出,又从湖南运回布匹,棉纱和百货等物品。由于水路交通方便,后溪成为酉水河较大的货物集散地,各地客商在这里建立宫庙、会馆,使后溪古镇的规模越来越大,一度街市繁荣,货物流畅。

后溪古镇给我们留下最深刻的印象是它的自然风光,碧绿的酉水从镇边流过,酉水两岸山峦奇秀,著名的三晤山倒映江中,颇有桂林山水的韵味。

龙潭镇位于重庆市酉阳县东南部,距县城30公里。因镇上两个氽水潭,形似形似“龙眼”,常积水成潭故名“龙潭”。面积7.2平方公里,是5.4万土家、苗族、汉族等 民族聚居地。清雍正13年(1735)被一场大火烧毁,才迁往龙潭河(古称湄苏河)旁重建。凭借龙潭河、酉水河之便,逐渐发展成为重要的商业集镇,古称:龙潭货、龚滩钱。

石板街从瓦厂弯(牌坊)经永兴街、中心街、永胜街至永胜下街的梭子桥(垮纸厂沟)全长约3公里的石板街被磨的青幽如玉,光可鉴人。另一条街起自福兴桥、下抵江西潭顺河街、全长0.5公里,主街宽约5米,全用方块青石铺成,因年代久无,历经行人步履,石板光滑,行走其间,尤须格外小心。

龙潭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在清代就设立了公学。1925年,四川省立第五中学就设在这里。现在这所学校就是去赵庄的大道边的酉阳一中(龙潭中学)。在100多年的办学历史中,学校人才辈出,革命先烈赵世炎曾就读于此。1982年被定为四川省首批办好的重点中学之一,重庆直辖后被确认为重庆市首批建设好的重点中学。

著名女作家丁玲,曾经描述过古色古香的龙潭中学,戏剧作家田汉,在他离别龙潭的时候,吟下了“酉阳孤塔隐山岚,巨石撑天未可探,闻道鲤鱼多尺半,把竿何日钓龙潭”的七绝诗。

濯水古镇。

濯水初称“白鹤坝”,元明之际属酉阳土司辖地。重要的商业地理位置,使濯水自古以来便成为重要的驿站和商埠,自清代后期起,该地便已成为川东南驿道、商道、盐道的必经之路。民国二十四年,人称濯水为“濯河坝”。此时,此地已商贾云集、店铺鳞次栉比。商贸的日益发达,迅速促进了当地与外界的物资交流,创造了最为繁荣昌盛的历史,甚至已居于同时期的黔江县城之上,与酉阳龙潭、龚滩合称“酉阳三大名镇”。

流淌过濯水古镇的阿蓬江自古与乌江、酉水一起成为沟通三峡地区和江汉平原的重要通道,巴文化、大西文化由此交流传播。濯水古镇见证了巴人的进退兴衰,目睹了秦人的金戈铁马。作为重庆旧城老街的典型,濯水古镇除了拥有较多历史遗址以及相关的历史典故,同时也在四千年的漫漫历史长河中积淀了丰富的文化内涵。街巷格局保留较为完整,具有浓郁的渝东南古镇格局,它既体现了与其他城市特别是平原城市历史街区的差异,也承载着巴文化、土家文化与其它文化的融合、传承、创新的亲情。同时码头文化、商贾文化、场镇文化以及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遗存相互交织。

“渔歌正唱蓬江韵,两阁三宫古色香;桥上笠翁皆醉倒,欣然夜景当苏杭!”形象地描绘了濯水古镇所蕴藏的无穷魅力,向人们展示出了一幅如诗的画卷。

1956年后,由于种种原因,古镇的商贸逐渐萎缩,曾经居于此地或路过此地的他乡过客,未留下只言片语便匆匆踏上归途,喧嚣了100余年的商贸重镇,几乎只在瞬间便归于无声的平静。当这座蕴涵着无限魅力和故事的古镇被接踵而至的灾难摧残后,古镇变得沧桑、凄凉;唯有厚重的文化与久远的故事依旧被当地居民记载着、流传着。100余年的辉煌历史,如过眼云烟消失在人们的记忆中。昔日的达官显贵、商贾行人,也都已随着时间的逝去而被人淡忘。唯有那条记录着千千万万脚印的古石板道,还静静地躺在那里,见证着这里曾经的喧嚣与繁华。

濯水古镇几乎是全新的仿古建筑,给我们留下最深印象的就是风雨廊桥,这应该是濯水古镇的标志性建筑,横跨阿蓬江上,长303米、宽5米。桥身为纯木制结构,建筑材料之间以榫头卯眼互相穿插衔接,直套斜穿,结构牢固精密。桥建有三层塔亭,两侧有约百扇可自由开合的雕花木窗,桥内摆放有红漆长凳,供行人小憩。廊桥有两副对联,内容不错,摘录在此:

风雨桥长,历经风雨桥长在;

江山道固,一统江山道固存。

是处堪濯足,坐两岸云山郁郁;

何时更洗耳,听一桥风雨潇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