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模型理论第二册连载八:?第二节 初始模型的实战

 lyl_tj 2017-02-18

模型理论第二册连载八:?第二节 初始模型的实战


了解波动初始模型对我们预测行情有什么帮助?这估计是每一个读者最关心的话题。你可能感觉上一节讲述的推理过程更像是哲学探讨,找到了根源却无法用实践验证。投资者都是实用主义者,不关心过程,只注重结果,这已经是众多投资者达成的共识,更是在投资的过程中形成的炒股思维。我们首先看一张图,如图 1.2.A 所示:

模型理论第二册连载八:?第二节 <wbr>初始模型的实战图 1.2.A 上证指数的日 K 线走势图

我们经常听到有人抱怨中国的股市是政策市,是人为操纵的股市,是庄家控制的股市,是不可预测和分析的股市等。可以承认目前中国的股市还不成熟,还有很多差距,也有中国特色,但人为的因素只会影响短期的价格走势,中期和长期人为操纵是不可能的,尤其是在月线图中,几乎更是不可能。图 1.2.A 是上证指数的日 K 线走势图,是从 1990 年上市至今的走势。单纯地看 K 线图显得杂乱无章,如果套用上涨初始模型,就仿佛拨云见日般,前所未有的清晰。

图 1.2.A 是上证指数 1990 年至今的日线走势图,图中我们可以看到,第一个箱体是 1990 年到 1994 年 325 点的走势图。在图中可以清晰地看到上涨初始模型的走势,先是一波上涨,至 1992 年 5 月的 1429 点,之后出现第一波下跌,至 1992 年 11 月的 386 点,跌幅达到 60% 以上,随后上涨至 1993 年 2 月 1558 点,而后再次下跌至 1994 年 7 月的 325 点。将高低点连接起来就会是一个完美的上涨初始模型,一波上涨演化出两波下跌和一波上涨,换句话说,如果股价直接一波涨上去,一般不会直接一波跌下来,而是会分两次下跌,也可以理解成波浪理论中的 ABC 浪。

第一个箱体

第一波上涨:95 点至 1429 点

其后演化

第一波下跌:1429 点至 386 点

第二波下跌:1558 点至 325 点

中间一波上涨:386 点至 1558 点

第二个箱体是 1994 年到 1996 年,其中第一波上涨是 1994 年 7 月的 325 点,经过了 33 个交易日涨至 1994 年 9 月的 1052 点,涨幅达到了200% 以上,随后出现了第一波下跌至 1995 年 2 月 524 点,见底反弹后涨至 1995 年 5 月的 926 点,最后见顶下跌,最低跌至 1996 年 1 月的 512 点。

连接高低点也会发现明显的上涨初始模型。

第二个箱体

第一波上涨:325 点至 1052 点

其后演化

第一波下跌:1052 点至 524 点

第二波下跌:926 点至 512 点

中间一波上涨:524 点至 926 点

第三个箱体是 1996 年至 1999 年,其中第一波上涨是 1996 年 1 月的 512 点,震荡上涨至 1997 年 5 月的 1510 点,随后出现调整,最低跌至1997 年 9 月 1025 点,见底反弹后最高涨至 1998 年 6 月 1422 点,最后,见顶后跌至 1999 年 5 月的 1047 点。将高低点连接起来也会形成上涨初始模型。

第三个箱体

第一波上涨:512 点至 1510 点

其后演化

第一波下跌:1510 点至 1025 点

第二波下跌:1422 点至 1047 点

中间一波上涨:1025 点至 1422 点

与前三个箱体相比,第四个箱体内是持续时间最长,空间最大,也是最难辨认的一个上涨初始模型。在下节中我们会讲到初始模型的分裂,届时还会详细讲。第四个箱体的时间跨度是从 1999 年至 2005 年,第一波上涨是从 1999 年 1047 点开始的“519”行情,一直涨到牛市的最高点 2001年 6 月的 2245 点;随后出现快速下跌直到 2003 年 1 月的 1311 点,见底之后出现了非典行情,而后震荡,年内最低跌至 1307 点;此后出现单边上涨,直到 2004 年的最高点 1783 点;最后的一波下跌是最惨的,也是持续时间最长的,历经 14 个月,最低跌至 2005 年 6 月的 998 点的大底。

第四个箱体

第一波上涨:1047 点至 2245 点

其后演化

第一波下跌:2245 点至 1311 点

第二波下跌:1783 点至 998 点

中间一波上涨:1311 点至 1783 点

第五个箱体的时间是 2005 年至 2013 年 6 月,从 2005 年 6 月的 998点至 2007 年 10 月的牛市最高点 6124 点,出现了最大的一轮牛市上涨。此后出现了快速的下跌,直到 2008 年 10 月 1664 点,见底之后出现快速上涨直到 2009 年 8 月的 3478 点,最后的一段下跌就是 3478 点至 2013 年 6 月的 1849 点,是下跌时间最长的一波。连接高低点就会得出一个最明显的上涨初始模型。

第五个箱体

第一波上涨:998 点至 6124 点

其后演化

第一波下跌:6124 点至 1664 点

第二波下跌:3478 点至 1849 点

中间一波上涨:1664 点至 3478 点

第六个箱体的时间是 2014 年 5 月至 2015 年 9 月,从 2014 年 5 月的1991 点至 2015 年 6 月出现最高点 5178 点。此后出现了快速的下跌,直到2015 年 7 月 9 日出现最低点 3373 点,见底之后出现快速上涨直到 2015 年7 月 24 日出现最高点 4184 点,最后的一段下跌就是从 4184 点至 2015 年 8月 26 日的 2850 点。连接高低点就会得出一个最明显的上涨初始模型。

通过对上证指数的观察,我们发现,上涨初始模型在长周期里会很明显。但是也可以看出,股价波动的空间和时间的规律性较低,尽管模型架构符合,具体高低点的时空却不尽相同。

大盘如此,个股走势中是否也有着同样的规律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