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华招收留学生门槛低,不是崇洋媚外,而是缺乏国际竞争力

 _王文波 2017-02-18

“很多人不知道,国内的名校为了扩招国外考生,一直在挤压内陆考生的录取名额,与此同时降低外国考生的录取标准。比如从2017年开始,外国考生想要报考清华大学,直接申请就行了,连笔试都不用考,而中国学生却要像牲畜一样,挤破头考一个比天还高的分数,才有可能被录取我觉得这不公平。”最近,一个微信公众号刊发了一篇文章,质疑清华大学招收留学生的门槛太低,引起网友热议,一些网友就此指责清华大学“崇洋媚外”。

其实,国内名校在内陆招生时竞争激烈,而在招收海外留学生时,却不太受海外学生待见,以至于招生标准很低的问题,并不是什么“新发现”,而是一个众所周知的老问题了。本来,针对这一问题,大家应该反思的是,为何一直追求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国内名校,却对海外学生缺乏一流吸引力,可网友的关注点却是为何不把招收海外留学生的名额留下来,给内陆学生。针对清华大学这样的内陆名校,在招生海外留学生时的低门槛问题,我国社会要清醒的认识到,内陆高校要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还任重道远。

网友指责清华大学挤压内陆考生的录取名额去招国外考生,而事实却是,到清华大学攻读学位的留学生,只占清华学生数的5.8%(攻读本科学历的占8.8%),和世界一流大学相比,这一比例并不高。评价世界一流大学通常有一个指标为攻读学位的国际学生比例,有很多世界一流大学这一比例达到20%(尤其是研究生教育阶段比例更高)。为什么要看攻读学位的国际生比例?这一方面体现学校的国际竞争力,另一方面,这也是学校办学生源多元化的要求。如果一所大学只招本国学生,是很难办成世界一流大学的。

近年来,我国内陆名校都十分重视留学生工作,这一方向是没有问题的。在招收留学生时,内陆高校也借鉴国外大学的申请制做法实行招生改革,这也是融入国际竞争的选择。但是,无法回避的事实是,我国内陆高校虽然在大学排行榜上的排名逐年提高,可却没有转化为招生吸引力。在国际竞争中,清华大学和哈佛大学MIT等高校,都是世界学习者的一个选择,更多的优秀人才选择哈佛大学、MIT,而不愿意选择清华大学,这就会导致申请清华大学的学生少,清华录取的门槛也降低。

面对这种情况,该如何选择,对大学和我国社会都是考验。对于大学来说,是坚持招生标准以保证招生质量,还是降低招生标准,以增加留学生规模,先提高量再追求质,是不同的选择。目前看来,大多数内陆高校选择的是先增加留学生规模,这当然也引来质疑,而且,我国有的高校还曾惹出“本土留学”的丑闻,即有的内陆学生,通过去办一个外国护照,从来没有去这个国家学习生活,却以外国人身份申请中国大学被录取,这被称为“国际移民曲线高考”进名校,这暴露出我国内陆高校为扩大留学生规模,“抓到篮子就是菜”的功利心态。

这会给内陆其他学生带来强烈的不公平感,也会影响到留学事业的声誉。内陆高校要做好留学生招生,关键还在于提高学校本身的国际竞争力,吸引优秀学生选择内陆高校。对此,社会舆论要认识到大学招收留学生的重要意义,不能认为留学生占据了内陆学生的录取名额,要求高校取消留学生招生,只招内陆学生。而高校则要坚持留学生招生的质量标准,不断通过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来扩大留学生规模。值得注意的是,实行留学生申请制,并非就是降低标准,国外大学在招生时,都实行申请制,但这些学校的入学门槛却很高,是因为学校在评价时,会对申请者的统一测试成绩、求学成绩和综合能力有很高的要求。

从今年开始,我国已经启动“双一流”建设,评价大学和学科是否具有世界一流水平,不能只看发表论文数量,而必须重视大学能否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一流生源。何时申请进入我国内陆的大学,与申请进入美国哈佛大学、英国牛津大学等校一样难的时候,我国才可以理直气壮的宣布,建成具有世界竞争力的一流大学,这是来自世界各国学生的真实评价。如果一再降低录取标准,且设立奖学金,都鲜有优秀学生选择,那即便在世界大学排行榜上排名第一,也只是排行榜中的大学,而非真实的一流大学。清华大学的工程类专业,就已经排名世界第一,可申请清华大学工程类专业的难度,能与申请MIT工程类专业相提并论吗?这是我国所有大学,在建设世界一流过程中必须直面的问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