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个人爱显摆,会一点点东西就要说给全世界听,这仿佛成了我做事情的源动力。2012年,我忽然解决了自己三大核心问题:一懒二拖三不看书,就想把我会的那点东西全部告诉所有人!于是,我在6月17日建立了一个叫做幸福进化俱乐部的组织,这个组织是一个拥有9个人的QQ群。 由于我一直写博客,就开始将幸福进化俱乐部的活动给展示出来,在互联网上竟然慢慢有人关注了我,到2012年12月附近,幸福进化俱乐部的QQ群甚至拥有了1000人的规模。当时,我刚刚学完企业流程管理、时间管理、GTD,我总觉得这三者之间有着什么关系,于是一直在群内讨论这些话题,把这个群讨论到2000人,那是2013年4月份的事情。 突然有一天,我有了一种打通感,终于明白GTD就是一种流程管理,而不是大家所说的时间管理,时间管理在项目管理中只是资源管理的范畴,没有目的性的时间管理,尤其是把GTD说成时间管理,那就是人云亦云。这是我当时一个很大的认知突破,所以,我的显摆发动机又启动了,我把Doit.im、GTD、时间管理和流程管理打通在一起,用PORT模型导向(请在后台输入:PORT,查看具体说明),把我的理解在群里分享了。 效果很好,当时刚刚认识药山大神不久,他给我的评价就是他五年的时间管理实践那根本就是低水平的奋斗罢了。 可是,并不是每个人都有药山大神的实践基础,于是很多小伙伴纷纷撺掇我把在群里随意的分享整理成课程来讲。要知道,那会我已经讲课讲了7年了,讲课对我来说简直是轻松简单的事情。于是,我很主动地完成了一节课:《使用Doit.im实现GTD全流程》,每个人售价10元钱。最后,付费人数2312个人! 要知道,那时候支付宝还没有App,微信还没有支付功能,大家都是通过第三方网站转账来实现的。更要知道,当时我的金钱脱敏点为:200元,我见到300元都会开心的跳起来,更何况这是2.3万元 我特别理解那个词:一发不可收拾,因为我有亲身体验。接下来的一年中,我投放出的课程有: · 掌控每一天,主要讲日计划如何制定和落实; · 撬动我价值,如何启动自己的财商能力; · 向组织揩油,年度目标和计划的制定; · 做自己的CEO,当时还叫个人成长私人导师班,帮助学员建立完整的自我管理系统。 此外,还有很多单节的收费课程,比如说习惯如何养成、进化路上的迷失于定位、万用手账如何万用……整整一年的时间,通过这些课程变现,我收入了将近70W元,那是一个公务员十年的收入啊,更何况,那还是用业余时间做的呢。 我自然会想:现在兼职收益都很好,如果我全职,那不是更好么?在这个指导思想的指引下,我用了10个月的时间说服了双方父母,辞去了发改委科长的职位。毅然决然投入到我心目中“创业”的大潮中去。 你看我把创业两个字特别标注出来了,现在回头看,那根本就不是创业!即便我写了份34页的文档,来说明我的价值观、如何发展、未来事业规划、收益分析,我以为我想得足够全面,但是,那不是创业!因为,我只是根据兴趣在做事情,东搞搞、西搞搞,想开一个活动就开、不想开就停。当时的想法是:你看,大家都说我好厉害,这样好爽啊! 我有一句名言金句:“当你觉得自己很蠢的时候,那说明你又成长了!”我觉得我成长地太快了,因为我是不是就会被自己蠢爆了。 从2014年11月份到2016年1月份,我一直沉浸在虚荣中,根本没有发现危险的降临! 成功是非常可怕的事情,因为你无法分析出成功的真正原因。我现在回头想,那时候的成功,是因为赶上互联网支付这个基础设置应用的红利了,我只是碰巧赚到钱而已,根本不是自己厉害! 危险,就是时代变了,新的窗口已经打开,很多后来者已经纷纷超过我,奔跑上前了。 我们内部商量到底要怎么搞才能重新回到市场,反复讨论之后提了一个解决方案:将基于价值的个人成长定位系统,开发成4阶20+个训练营,用这个一揽子的综合解决方案,来解决我们竞争力不足的问题。从2016年3月开始,我们启动了这个憋大招的项目,一直到5月底,最后发现了个问题:团队的士气大幅度下降! 想想也很正常,毕竟我去开发训练营了,大家的研发能力又不足以支撑我去开发训练营。其他的收费课程又没有推出来,公司同事也不知道做点什么好,所以,我就安排了很多可有可无的事情让大家做,尽可能让每个人先动起来,不要闲着。(诶,多蠢啊) 6月份,我把当月的主题确定为:突破,连续投放了目标管理、习惯海比特、积极主动、自律等若干训练营,并且将做自己的CEO和向组织揩油两大传统活动启动,效果还是很好的。 我们慢慢形成了我来研发、团队运营,我来讲课、团队服务的协作模式。可是,明眼人一眼就看出来了:我成为业绩增长的天花板,我的时间和精力直接限制了企业的发展。果不其然,出现了一个很尴尬的情况,很多事情做得很好,但是就赚了面子、没有里子~ 要知道,没有钱给Doubling买尿不湿,我是不能接受这件事的。所以,我必须要改变。 2016年11月起,我开始了拜师的行动,为了解决这个发展的困境。我是多么幸运,先后从秋叶大叔那获得了企业运作的整体思路、从卡车之家Robin哥那获得了合弄制的趋势、从鸣辉咨询丛老师那收走了关于部门结构和项目划分的关键思路。 这两天,我把中信出版集团的奇点系列全部干掉,整个认知都刷新了,原来,未来的企业是这样的: · 企业是提供愿景方向的平台,对这个愿景认同的人都可以和这个企业形成联盟; · 从股权分配到合伙人再到合弄制,把激励的动机提升到使命意义 + 价值共同激励; · 团队不分内外,只要有能力的人都可以成为团队的一员,你甚至可以在全球的任何一个交流和企业协同; · 将价值评价和价值分配落实到位,做到更为精准的按劳分配,激发力量共同实现价值创造; · 企业真正关注在价值创造,而不是内部政治、利益权衡,而所有的员工都是充满激情和力量全力以赴。 所以,基于合弄制的联盟型企业,是解决我问题的一个非常好的思路。我把这个思路问过Robin,他说,吴伯凡老师在带他们做私董会的时候,特别强调过,这是趋势!如果说这是趋势,那就必须要去做,选定了之后,遇到困难解决困难就好了!Robin说:“永澄,不要逆趋势而为,定了,就抓紧做,有问题我们探讨!” 我的决心已下,我的公司就要往这个方向去:俱乐部层面要说清楚我们的使命和愿景,通过什么样的产品线来支持职场青年成长;公司运作要明确标准,包括产品开发、长短期活动运营、品牌市场营销标准等;所有对俱乐部寄予期望的伙伴,都可以加入到我们的团队来,共同创造价值,并享受价值带来的收益。 这不是一篇简单的文章,这是宣布质变的号角。 看看身后的背景:越来越多的人都在通过自己的方式想办法崛起,从原来在一个企业里面一直呆着,到现在可以直接变现,也可以去参加若干社群,通过投入运营、营销、品牌、产品等相关能力,来帮助这个社群做到更好。不要随意错过时代带来的行业局域! 看看这个体制:它提出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可以让每个人都去充分发挥这个人的聪明才干,类似airbnb和uber差不多的思路,这个个体可以拼接在更好的系统上完成。基于这个思路,俱乐部未来发展就可以更好地使用更棒的团队组合,来完成产品实施。这样,团队会关注这个企业的价值,也关注企业可能提供的机会和挑战,通过这样筛选,那些兴趣、能力相投的人就会聚拢在一起。 接下来,对我而言的重点是:明确幸福进化俱乐部的发展愿景,给出相应的人员要求,我和伙伴们尝试开始线上线下协同,想想就开心。 不过,这是一次完全未知的挑战,一定不会轻松,还是那句话,既然方向明确,那就一往直前好了。 文章最后,送那些有期待的伙伴们一个问题和一个提醒:什么样的人可以在这一波崛起?我认为得有创业力的人,你觉得什么是创业力呢?关于提醒,我昨天的推送中已经说得很清楚了:来我的团队吧,我们一起玩,好不好? |
|
来自: 昵称30501711 > 《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