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了它,我的园子10年零农药无虫害

 石头不沉 2017-02-18

【作者简介】高兆生,山东济南人,自然循环农法创始人,天人合一农修养生思想开创者。对以虫治虫、无药防病、生态调控、生物质资源综合利用等有丰富实战经验。




我国早在公元300年左右就开展了生物防治工作,是世界上最早利用天敌防治有害生物的国家,北宋大科学家沈括就在他的《梦溪笔谈》中介绍过以虫治虫。


        随着人类科技发展农药被发明出来,迅速在世界各地推广开来,从农药推广那一天开始,农药污染也随之蔓延开来,越来越严重,到现在为止已经给土壤,水源,自然生态系统以及人类自身造成非常严重污染危害。


       今天我们重新反思认识农药危害,寻找无农药生产方式方法,以虫治虫作为一种最安全有效的防虫方式重新吸引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我从小痴迷于大自然,1998年我辞去了工作开始了我的农业田园梦,但是从事农业后每天在太阳底下施肥打药除草,风吹日晒雨淋,没完没了的农活非常的辛苦,并且化肥农药也对自己身体产生了一些危害。


对于这种即辛苦,又伤害身体也没太大收益的化学农业,我越来越厌倦了,我决心创造一种不用农药化肥简单轻松的农业方法。


       深受化学农药危害的我,也走上了这么一条探索以虫治虫的道路。我试验过瓢虫,草蛉,寄生蜂,胡蜂等天敌昆虫。我最成功的是螳螂,因为螳螂捕食量大,动作敏捷,几乎所有害虫都可以捕杀。


       当然试验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遇到了螳螂自相残杀,繁殖低等很多难题,经过三年试验总结我解决了所有难题,实现了螳螂规模繁育与农场释放螳螂生物防控,做到了无农药无病虫害。


       

下面我对螳螂做一下简单介绍



这就是螳螂卵,全世界螳螂有一千多种,这是中华大刀螳螂的卵,在北方五月份左右开始自然孵化,每一个卵可以孵化出一百只左右的小螳螂。



小螳螂主要以蚜虫为食,我在中央电视台有专门这方面介绍:



在人工驯养情况下就必须要有大量蚜虫供应



随着螳螂慢慢长大单靠蚜虫就不能够满足螳螂食物了



为了保障螳螂有充足的食物,我们通过一系列措施给螳螂准备了更充足的食物



螳螂一生一共蜕皮七次,蜕完最后一次皮,螳螂就羽化为成虫了



羽化不久螳螂就进入交配期,为了争夺交配权,螳螂内部的争斗愈演愈烈。


仔细看下面八张图,真实版的横刀夺爱上演了




争夺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狠毒的母夜叉把自己的丈夫都给吃掉了,并且还有不怕死的继续跟进



不过,也不要太过谴责母螳螂,它也是为了后代繁衍生息,最后母螳螂在产完五六次卵后也完成了自己最后的使命



冬去春来大自然新一轮的生命循环又将继续上演




原始自然的美是不能没有的,原始自然的田园同样是不可缺少的,希望与自然生态有缘人共同打造出真正的原始自然田园!



经过八年自然观察、农田试验我掌握了

1、无农药防控病虫害技术

2、无外来肥料作物营养补给技术

3、土壤免耕种植,免人工除草技术

4、无人工灌溉土壤保湿技术


创造了遵循大自然运行规律,不依赖外部物质能量补给,仅凭借农场内部生物能量互相转换达到供需平衡的自然循环农法


原始自然的美是不能没有的,原始自然的田园同样是不可缺少的。世界将因为自然循环农法的广泛推广而恢复美丽和生机!


美好正在发生,故事仍将继续...




来源:感谢作者投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