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乐自幼就酷爱剪纸艺术。 鼓浪屿八卦楼 厦门大学 鼓浪屿郑成功像 厦大群贤楼 嘉庚博物馆 厦门集美南熏楼 晨报记者 李凌 实习生 郑翊君 鼓浪屿八卦楼、郑成功石雕、厦门大学、嘉庚建筑……这幅幅精巧的剪纸作品出自一个80后的小伙子手中。元月10日上午,“以乐剪纸艺术个人作品展”在厦门大学艺术学院“三道美术馆”开幕,展出以乐个人剪纸作品近百件,涵盖了以乐作品的精品,展出时间持续到元月16日。 出生于漳浦的以乐,受到“中国民间艺术剪纸之乡”艺术氛围的熏陶,自幼便酷爱剪纸艺术,开始学习剪纸,曾在年仅15岁时便获得了全国青少年书画艺术大赛银奖。如今,以乐的作品30余次在国内及国际上获奖并被收藏,多次举办作品展。 舍弃高薪工作来剪纸 在很多人眼中,剪纸就是小时候拿一张红纸剪窗花那么简单,但剪纸对以乐来说则是一门艺术、一种专业。以乐剪纸的过程相当复杂,包括前期的构思、对剪纸图案的绘制、细心剪刻图案、后期的装裱,要经过专业的创作,一幅作品才算完成。他的作品在继承传统技法的基础上,融入了许多生活元素,赋予剪纸更多的现代气息。“剪纸过程是一个非常难和辛苦创作的过程,但是完成的那一刻我特别的幸福。”以乐表示。 “人一辈子最值得做的就是做自己最喜欢的事。”以乐曾拥有一份高薪稳定的工作,但在28岁时,他不顾身边人的质疑,开始了专职剪纸的生涯,并用一幅幅作品来证明了自己。以乐的作品以他的亲身经历为出发点,每幅作品都有其独特的主题。从剪纸作品的构思到绘图到剪刻到最后的装裱,以乐都亲力亲为,力争每一幅作品的完美。 每幅作品都有故事 在以乐眼中,每一幅作品背后都有一个故事。悬挂在华兴大酒楼一楼大厅的剪纸作品《水》是以乐的代表作之一,也是这次作品展展出作品之一,这幅作品历经近5年之久完成。“我创作的作品都是原创,并且每一幅作品都有个故事,这幅作品前期的构思是最难的。”以乐告诉记者,2009年青海湖之旅给了他灵感,“我是厦门人,周围都是海,对水根本不觉得陌生,但是到了青海湖,湖水表面静得不敢去洗手,特别干净。”而2012年以乐经过青海去拉萨,一路上被火车窗外蜿蜒曲折的小支流感动,西藏大大小小的湖泊让他心生崇拜,感叹水的神圣,后来就完成了这幅剪纸作品《水》。以乐表示,“用剪纸表现水的线条和气势很难,水在遇到阻碍时只会绕过不会硬闯,我希望大家在欣赏这幅作品剪纸技艺的同时,能够体会到水的精神。” 将创作琴岛主题作品 “鼓浪屿在申请世界文化遗产,剪纸是世界非遗,我接下来会创作鼓浪屿相关主题的作品,想用剪纸表现不一样的鼓浪屿。”以乐说,自己曾在2013年创作《印象厦门》系列作品,分别以白鹭、竹树堂、郑成功像、八卦楼、厦大南校门、鹭岛女神为主题创作。 “我一直坚信好的作品会说话,每一幅作品都有生命力。我希望用剪刀展现厦门的美丽、闽南的文化。”以乐表示,自己2014年开始倾向于闽南文化的创作,目前已完成了众多闽南文化剪纸系列,如《嘉庚博物馆》、《群贤楼》、《春华秋实》等,以乐向记者讲述了创作闽南文化剪纸系列的初衷。“因为我自己是土生土长的闽南人,对闽南文化了解比较深刻,这个闽南文化剪纸系列的主题不仅是为了传播闽南文化,而且这也是我身为闽南人的责任和义务,海外的华侨大部分是闽南人,传统剪纸在国外很受欢迎,这也是一种家乡情结的传递。”以乐表示接下来还将创作具有厦门特色的鼓浪屿老别墅的剪纸作品,会一直将闽南文化系列继续做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