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小小的果核,在别人眼里是不起眼的小玩意,但是在核雕大师邹丽青的眼里,却是难得的宝贝。经过他的一番精雕细琢,便是一件艺术品……

机缘巧合走上核雕之路
13岁那年,邹丽青失去了母亲,让本来就很艰苦的生活雪上加霜。生活的贫穷加上学习成绩不好,邹丽青被同学看不起,经常被欺负。不甘心现状的他暗暗发誓,一定要做一个让别人看得起的人。但是该怎么做呢?小丽青心里没有底。
某一天,他无意中发现,吃剩的果核上面的纹路特别有意思,像一种说不出名字的小动物。平时基本接触不到任何玩具的邹丽青马上玩心大起,马上拿起了铅笔刀按照果核上面的纹理开始雕刻,没有想到,还真被他雕出了一只神似的小羊。之后,邹丽青把这只“小羊”送给了朋友当做生日礼物,看着朋友爱不释手的样子,小丽青高兴得好几天睡不着觉。
“我直到现在还记得当时的感觉,那种自我价值被肯定的欣喜。”回忆起当时的细节,邹丽青感慨道,那只粗糙的“小羊”和朋友的肯定为他打开了全新的一片天空。
自那以后,核雕就成为了他的最大爱好。为了提升自己的核雕水平,高中毕业之后,邹丽青没有选择上大学,而是进入了青田职业学校的烹饪班学习食品雕刻,随后又向石雕大师和根雕大师进行了学习,再加上自身的天赋,邹丽青的核雕水平突飞猛进。
大部分作品被砸毁 从不参加任何评比
10多年来,邹丽青创作了上百件作品,但是真正留下的并没有几件,将近90%的作品,被他亲手砸毁了。
将千辛万苦雕刻出来的作品砸毁?这个“怪癖”着实让很多人费解,并且有不少人明确表示,愿意购买这些邹丽青眼中所谓的“废品”,但均被邹丽青一一回绝了。
“我雕刻出来的作品,如果连自己都不满意,如何还能让别人满意。”对于这个问题,邹丽青从不让步;“所有的精品都是需要检验的,容不得一点瑕疵。”
除了砸毁自己不满意的作品之外,邹丽青的另一大“怪癖”就是从不参加任何评选和拍卖。面对大家的疑问,邹丽青的解释是为了不受过多的打扰:“核雕是一项需要定力的工作,我希望自己能在还拥有创作能力的时候一门心思扑在创作上,不被这些外来因素所迷惑和影响。”
身份的大家都称呼他为大师,邹丽青也是淡然回应:“大师这个称呼,我认为我现在还没有资格被称为大师。”
采访的最后,邹丽青也对我们道出了心底最深处的愿望:希望县委县政府能够重视核雕,创立核雕博物馆。“我可以将我的作品无偿捐出。”邹丽青表示,希望能让更多人欣赏到核雕,更加了解核雕,让核雕这门博大精深的艺术一直流传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