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信赏必罚”企业家用人、带兵的不二法则。

 曲海刚 2017-02-19

  

鬼谷子讲: 用赏贵信,用刑贵正。赏赐贵信,必验耳目之所闻见,其所不闻见者,莫不谙化矣。诚畅于天下神明,而况奸者干君。右主赏。


意思是 实行赏赐以讲信用为贵,实行刑罚以公正为贵。如果要行赏就不能出尔反尔,如果要定罪就一定要以理服人,做到公平、公正。无论行赏还是行罚,必须要让众人亲身见闻纷纷传扬开来,这样对于那些没有亲见亲闻者,也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君主的诚信若能畅达天下,正义的力量就会占据主导地位,又何惧那些奸邪之徒的冒犯呢?这就是赏罚的艺术。



奖赏是正面强化手段,即对某种行为给予肯定,使之得到巩固和保持。而责罚则是反面强化,即对某种行为给予否定,使之逐渐消失。“信赏必罚”指的是“当赏则赏,该罚则罚,赏罚分明”。


自古以来,“信赏必罚”是军事家用人、带兵的不二法则。治军要赏罚严明,一视同仁,不能受个人因素的影响,不可感情用事。否则,人心便会背离,军队就不能发展壮大。


从现代管理科学的角度来讲,管理员工同治军一样,也要有严明的纪律。但有些管理者喜欢一团和气,喜欢不该赏的赏,该罚的不罚,这样就会造成效率低下,管理制度形同虚设的局面。



赏罚是管理团队的有效手段,是企业家带兵的左右手,赏罚得当的关键在于它的公正性。如果没有做到信赏必罚,就会让小人得志、有功者寒心,会极大地破坏团队纪律及秩序,损害团队的战斗力以及领导者自身的威信。


因此,作为企业的管理者,惩罚要铁面无私、六亲不认,奖励更要实事求是、论功行赏。只有切实做到“信赏必罚”,团体的纪律才能获得有效的维护,团体中的每一个人也才能尽心尽力地去工作。


东汉时,颍川颍阳(今河南许昌)有一个年轻的县吏,他的名字叫祭遵。他饱读诗书,恭谨俭朴,勤于政事,办事公道,县衙里老老少少都很敬佩他。



公元24年,汉光武帝刘秀昆阳一战大败王莽,回师京都时途经颍阳,听说祭遵的为人后召见了他。刘秀见祭遵年轻持重,仪表堂堂,便让他暂时代理门下史的职务。征战立功后,祭遵晋升为车市令,掌管了执法权。


祭遵为人廉约,克己奉公,常受到刘秀的赏赐。但他将这些赏赐都拿出来分给手下有功的人。他生活十分俭朴,家中没有多少私人财产,夫人也裳不加缘,简朴至极。与他共事的人都称赞他的为人。


就是这个铁面无私的祭遵,连刘秀喜欢的人犯法也不放过。有一次,刘秀的一个中舍人倚仗刘秀的宠爱,醉酒后大闹军营打死了人。祭遵查明事实真相后,决定依法处置。


许多人劝祭遵:“中舍人是皇帝身边的大红人,你要是杀了他,皇帝肯定会归罪于你,还是看在皇帝的面子上从轻发落吧。”


祭遵却坚持依法,说道:“王子犯法,与民同罪。这个中舍人光天化日之下把人打死,岂能逃避法律制裁!”他毫不客气,当场处死了这个人。


刘秀得知,十分恼怒,说:“他行军令居然无视我的存在,这还了得!”便命令把祭遵抓了起来,加以惩处。


这时,主簿陈副劝阻说:“严明军令,本来就是您的要求。如今祭遵坚守法令,不避亲疏,上下一致,做得很对。只有像他这样言行一致的人,号令三军才有威信。这正是助您教令诸军的好机会啊。”


刘秀恍然大悟,转怒为喜,他立即赦免了祭遵,并提升他为“刺奸将军”(意为除暴去恶的将军)。



事后,刘秀常对大将们说:“祭遵是一个惩罚严明的人,大家应该谨慎从事,不要落到他手里。我的亲信犯法他都敢杀,你们这些将领如果犯了法,他也绝不会徇私情的。”


不久,祭遵又升任偏将军。此后7年,他屡建战功,后在讨伐陇西地区隗纯等人时,战死沙场。死讯传来,刘秀悲悯异常,命百官列阵去迎接他的灵柩,又素服亲临他的墓地祭奠,望哭哀痛,还给他将军、侯印绶。


祭遵赢得了东汉军民无比的爱戴和拥护,与他一直奉行铁面无私、信赏必罚的办事原则是分不开的。这种赏罚分明的管理原则,对军队的管理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难怪刘秀日后会常常怀念他,并不时感叹:“安得忧国奉公之臣如祭征虏者乎!”

欣言新宇

往上走是代价,是风险,是付出,同样也是机会!

——END——

大家有什么好的建议可以多多在留言板留言哦


>>> 课程推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