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济逻辑|农产品大豆油脂价格季节性波动规律研究【收藏】

 cntagu 2017-02-19

【经济逻辑】:解读当前经济现象,剖析背后经济本源,寻找宏观与微观的必然逻辑,只做大宗商品衍生品领域内的深度阅读,为用户提供最有价值的宏观研究,产业链调研,产业链基本面深度研投,致力于大宗商品衍生品领域内最具价值自媒体平台


来源:中期研究院


农产品价格季节性波动规律研究


玉米价格季节性波动规律


在2005年至2007年期间,11-1月份玉米期价基本处于上涨行情,4-7月份期价处于下跌行情,主要原因是饲料需求处于淡季。随着我国玉米基本面逐渐偏紧,2009年至今市场走势发生明显变化,从10-2月份玉米期价基本处于涨势,时间跨度明显放宽,4-6月向下调整,7月份一改往年的弱势行情,期价开始上扬,说明玉米需求大增,青黄不接的基本面下,7-9月玉米整体维持较强的态势。


CBOT玉米价格季节性波动规律


一般美国玉米的海湾港口现货价格在每年的九月、十月处于达到最低点,然后逐月上涨,到每年的五月达到最高价,接着又开始回落。伊利诺斯州中部地区的现货价格与海湾现货价格基本相同,于每年的九月、十月触底后,开始上涨,于五月左右达到最高价,之后又开始回落。与玉米的生长期相结合来看,在玉米的收割期间,玉米现货价格处于最低位,而每年玉米播种的季节,玉米价格处于最高位。


从CBOT期市来看,近年来其季节性规律有淡化的继续,因全球供给形势依然严峻。近几年来,年初月至四月是CBOT玉米期货以涨为主;五月至八月,期价处于年内低点。而且看到,每当下跌行情来临,下跌的速度比上涨的速度快。


大豆价格季节性波动规律


中国大豆期货自上市以来,至今已有17年的时间,从下图大豆期货自上市以来的月线图可以看出,大豆期货价格波动幅度较大,在17年的时间里先后经历了4次大涨和3次大跌,并且在每个大的趋势中,也存在较多的小的波动,表现出了一些季节性的特征。下面本文就将对连豆的季节性特征进行具体分析。


1.大豆生长阶段不同导致期价季节性波动


首先,从大豆种植的季节性规律来看,我国与美国同处于北半球的相近纬度,大豆生长周期时间几乎一致。一般在5月、6月份开始播种,7月上旬开花,7月底结荚,8月下旬落叶,9月份大豆基本完成饱荚阶段进入收割期。受大豆生长的周期性特征,大豆在不同月份的供给和消费情况也差异较大,从而使大豆期价表现出了季节性变动的特征。


每年10月北半球大豆集中上市由此产生一个季节性的供应高峰,从而使价格达到新低。其实9月份美国新年度大豆产量已近基本确定,期货市场有可能在此时提前到达谷底,但由于对新大豆的商业性需求或早期的具有破坏性的霜冻的担忧,直到10月底才出现大幅跳水。


10月到次年2月,价格稳步提高,主要是随着供应压力的逐渐减缓以及消费的稳步提高,从10月开始到春节,大豆价格经历一个稳步攀升的阶段。这段时间南美大豆尚未成熟,大豆消耗主要依赖北半球刚收购的大豆以及库存,随着库存的减少,大豆价格也逐步爬升,特别是2月因为春节的关系,价格加速上涨。


2-6月为价格高峰平台期,2—6月,北半球大豆逐渐被消耗,虽然南美大豆的收获从3月下旬已近开始,但集中上市的时期要到5月份,再加上海运的时间,到达国内已经是6、7月份。再加上此时间段也是大豆的一个高消费期,因此价格一直保持高位整理。


7月份为相对低点,因为随着南美大豆的到港,对7月大豆的价格形成了实际的压力。另一方面随着夏季的到来,棕榈油开始出现消费高峰,对豆油的替代作用开始显现,从而抑制了大豆的需求。


从供应方面来讲,10月份左右北半球大豆集中上市供应期对市场的冲击力量较大,南美大豆上市对价格影响程度相对较轻,分别对应10月与7月的两次低点,10月的低点位臵更低;新豆上市前则是供应的相对短缺期,分别对应的是9月和5月的相对高点,5月的高点更高。


因此如果从消费季节性判断个月份价格的强弱的话,3、5、7月相对1、9、11相对较强,如图5所示:


投机资金推动的季节性波动


大豆作物从播种开始到9月份开始收割,其间要历经将近半年的时间,作为农业作物,在大豆播种和生长期间,天气状况也会对大豆作物产生重要的影响,而国外投机资金往往利用天气因素进行炒作,致使大豆期价表现出季节性波动的特征。


全球大豆价格的定价权是在美国市场,因此大豆市场呈现的豆价季节性涨跌与国际大资金的推动密切相关,更深层次地讲是跟美国大豆市场的利益密切相关。美国的大豆生长期从5月份到9月份,大豆销售期从当年10月到次年3月,为保证美国豆农能够以较高的价格出售大豆,美国大型粮商和各类基金在新豆上市之际往往会在期货市场做多大豆,推动大豆期价上涨。特别是在预期该作物年度将减产的情况下,基金的炒作往往导致大豆期价大幅上涨。但在4月份大豆销售完毕后,基金就会平掉多头仓位,甚至在7、8月份大豆生长的关键时机,乘机发布各种消息打压期价,做空大豆,这就导致一般在第三季度,期价会出现显著下降。


油脂类价格季节性波动规律


1.豆油价格季节性波动规律


6、7、8月份南美大豆的集中到港,国内菜籽收获并开始集中上市以及棕榈油消费需求逐渐攀升,植物油之间的相互替代作用等因素会导致国内豆油价格的回调。9


—10月份国内大豆收获,收获后几个月是大豆的集中上市期,这个时期豆油价格会受到供应增加的压力.10月份,中秋国庆等节日因素会短期内刺激豆油的消费。11月以后随着冬季的临近,棕榈油逐渐退出消费市场,有利于豆油消费的增加。在年底元旦接近春节的期间,植物油市场将达到一个消费高峰,这个时候最容易产生一波较强的行情。


总体来说,豆油在夏季较弱,冬季较强,如果从季节性判断各月份价格强弱的话,应该是7、8、9月份相对较弱,11、12、1、3、5月份相对较强。


2.菜籽油价格季节性波动规律


我国分为冬油菜(9月底种植,5月底收获)和春油菜(4月底种植,9月底收获)两大产区。冬油菜面积和产量均占90%以上,主要集中于长江流域,春油菜集中于东北和西北地区,以内蒙古海拉尔地区最为集中。油菜的生长规律一般为4月下旬陆续进入收割期,5月中旬至6月份各地的油菜基本收割完毕。5-6月新油菜籽逐渐上市,供给增多,加之部分省市的储备菜油轮换,菜籽油价格回落;7-8月份菜籽油供应增多,加上夏天时传统的食用油消费淡季,价格最低,现货市场的低迷形成了菜籽油期价上涨的主要压力。9月菜籽原料供应紧张,双节临近需求逐渐增大,甚至出现厂商抢购行为,价格开始回升。10月份以后,气温下降,棕榈油消费减少,部分需求为菜籽油替代,价格进一步上升。12月到次年2月,节前备货分为浓厚,菜籽油进入需求旺季,价格攀升。进入3月份以后,国产菜籽所剩无几,市场供应紧张处于青黄不接时期,部分油厂只能依靠进口菜籽来维持正常开工和生产,菜籽油保持价格高位直至新菜籽上市。


由此看来,如果从菜籽油季节性角度来分析各月份价格强弱的话,应该是1、3、11、9月合约相对5、7月合约较强。


3.棕榈油价格季节性波动规律


按照熔点来看,我国棕榈油进口目前以不超过24℃精炼棕榈液油为主。我国棕榈油的消费以食用为主,其中24度精炼棕榈油为主要品种,占据的市场份额在60%以上。每年对食用精炼棕榈油的需求量占进口的绝大部分。由于棕榈油的熔点比较高,消费具有一定的季节性,夏季(6、7、8、9月份)消费量比较大,冬季(11月至次年2月份左右)较小。


所以单从季节性角度分析,6、7、8、9月份相对于11、12、1、2、3、4、5月份价格相对较强。


在8、9月份,豆粕价格是相对比较强的,而豆油价格则是相对较弱的。所以在每年8、9月份可能存在买豆粕抛豆油的跨品种套利机会。


在3、5月份左右,大豆价格是相对较强的而棕榈油油价格是相对较弱的,所以在每年3、3月份可能存在买大豆抛棕榈油的跨品种套利机会。


在11、12、1、3月份豆油的价格是相对较强的,而棕榈油的价格是相对较弱的,所以在每年的11、12、1、3月份可能存在买豆油抛豆粕的跨品种套利机会。


在1、3、11月份菜油的价格是相对较强的,而棕榈油价格则是相对较弱的,所以在每年的1、3、11月份可能存在买菜油抛棕榈油的跨品种套利机会。


在7、8月份棕榈油的价格相对较强,而菜油价格相对较弱,所以在每年的7、8月份可能存在买棕榈油抛豆油的跨品种套利机会。


在7、8月份棕榈油的价格相对较强而豆油价格相对较弱,所以在每年的7、8月份可能存在买棕榈油抛豆油的跨品种套利机会。


在11、12、1、3月份,豆油价格相对较强而豆粕价格相对较弱,所以在每年的11、12、1、3月份可能存在买豆油抛豆粕的跨品种套利机会。


综上所述,就目前来看,根据季节性,较常用的跨品种套利主要有:豆油与棕榈油之间的跨品种套利;菜油与棕榈油之间的套利;豆油与豆粕之间的跨品种套利。


欢迎投资总监,宏观研究员,大宗商品各产业链研究员入群(汇聚全国3000名公募,私募基金经理,3000名产业链高级研究员,1000名宏观研究员,10000名大宗商品现货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