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肝气郁结(肝气不舒) 包括神经官能症、慢性肝炎、慢性胆囊炎、月经不调等病症中具有下述证候者。 主证:主证为两肋胀痛或窜痛,胸闷不舒。也可同时出现呕逆吐酸、食欲不振、腹痛腹泻、周身窜痛、咽中似物梗阻、癥瘕积聚(癥与积都是坚硬不移之物,如肝脾肿大;瘕与聚则聚散无常,如肠痉挛)、月经不调。苔薄,脉弦。 病机:情志不舒,恼怒伤肝,或因其他原因引起肝气郁结时,肝失条达疏泄,故两胁胀满或窜痛,胸闷不舒,且胁痛常随情绪变化而增减。肝气上窜于咽喉,与痰相结,则咽中似物梗阻。肝气横逆,侵犯脾胃,胃失和降则脘痛,呕逆吐酸,食欲不振;脾气失和则腹痛腹泻。“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滞”,肝气郁结产生气滞血瘀,则胁部刺痛不移,并逐渐产生癥瘕积聚。肝脉与冲脉相连,冲主月经,故肝气郁结可引起月经不调。 治法:疏肝理气。 药物: 2.随证加药:呕逆加旋复花、代赭石;吐酸加黄连、吴茱萸、乌贼骨;腹胀加枳壳、厚朴;腹泻加白术、茯苓;肝脾肿大加桃仁、红花、丹参,重者用三棱、莪术、别甲。 方例:一般用《和剂局方》之逍遥散(当归、白芍、柴胡、茯苓、白术、甘草、薄荷、生姜),可酌加香附、郁金。 梅核气用《和剂局方》之四七汤(半夏、厚朴、茯苓、紫苏、生姜、大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