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是「多聊茶」的第陆拾篇常规文章 今天,我们来聊聊茶与水的关系 唐代丁用晖《芝田录》里,记载了一件奇闻异事。 话说宰相李德裕,其祖父与茶圣陆羽颇有些交往。不知是否受家庭熏陶,李德裕对茶一直十分痴迷。 李德裕不仅爱喝茶,更是爱钻研,最终成了唐朝的一位茶学“砖家”。 对于泡茶用水,李德裕有着极为苛刻的要求。全天下的水,他只爱一处——惠山泉。 一个人一天要是喝10斤水,估计这肾也就够呛了。 理论上,喝水花确实不了几个钱。 可当时他身为宰相,多是生活在首都长安城(今西安市)。而惠山泉,则位于常州(今无锡市)。两者之间,可谓千里之遥。 喝水不费钱,可是运水却是件“烧钱”的事了。 为了能用上惠山泉水烹茶,李德裕也是下了血本。当年不是有杨贵妃千里送荔枝么,李宰相就来了个“千里送泉水”。两者都以权谋私,动用了国家机器。也就是说,用朝廷驿卒运送。 杨贵妃的荔枝,饱含着热恋中人的爱情。 李德裕的泉水,饱含着爱茶之人的矫情。 史书称李德裕:“置驿骑传送,号曰水递”。何谓“水递”,说白了就是送水的快递!细算起来,李德裕宰相估计也算是快递业的鼻祖了。 但李德裕浪费民财的行为,有人看不下去了。 一天, 宰相府来了一个老和尚。看着其貌不扬,但一开口说话就给李德裕镇住了。 老和尚说,自己受异人传授法术,能够搬山倒海。宰相为了喝茶,天天用“水递”这样的笨办法,实在是让世人耻笑。 为了解决李宰相“吃水难”的问题,老和尚已经运用法术,打通了长安城和常州的水脉。从此,李德裕就可在长安城直接喝到惠山泉了。 李德裕不信,老和尚便将他引到了昊天观。指着院中一口井,称“水眼”即在于此。 李德裕命人取来一瓶刚送来的惠山泉,再从昊天观井中打上一瓶井水。随后,将这两瓶水与其余八瓶普通井水摆成一排,让老和尚品鉴。 老和尚喝过之后,果然将惠山泉和昊天观两瓶水选出。李德裕大为惊奇,从此废除了“水递”,改用昊天观之水。 随后再找献水的和尚,早已踪迹不见。 显然,老和尚是用委婉的方式,劝诫了李德裕。但我们不禁要问,宰相李德裕到底错在了哪里?当然,动用国力为自己运水,自是大错特错。 除此之外,饮茶之水又到底有没有必要讲究呢? 当你为了泡茶,四处试水时,有没有也被嘲笑过“矫情”? 当你为了泡茶,购买好水时,有没有也被批评过“浪费”? 当你为了泡茶,认真煮水时,有没有也被指责过“纠结”?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茶与水的关系。 茶圣陆羽,对于水可以说十分重视。《茶经》“五之煮”中,着重讲了用水之道。其中“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的论点,至今常被人引用。 · 天上水 古代文人,喜欢收集雨水或雪水烹茶,谓之“天水”。《红楼梦》中,妙玉用自藏“天水”为大家泡茶的桥段,也可说是家喻户晓。 · 地下水 未被污染的地下水,悬浮物含量低,透明度高。但同时,在地层渗透过程中,溶入了较多的矿物质,因此硬度偏大。细分起来,深度1~15米的地下水称浅层水。15米以下的水,则统称深层水。 · 地面水 这其中,包括泉水、江水、河水和湖水等。这些水所含矿物质不多,但通常有较多杂质,浑浊度大,较容易受污染,情况较为复杂。 · 自来水 自来水,一般属于硬水或暂时性硬水。经过水厂净化和消毒处理,通常可符合饮用标准。但要注意,用漂白粉消毒的自来水,往往会有较多的氯离子,气味不佳。同时会使茶中多酚类物质氧化,影响汤色。这也就是自来水泡茶,色香味都要大打折扣的原因了。
· 硬度 水的硬度,是指溶解在水中的矿物质含量,即钙盐和镁盐含量的多少。通常,8度以下为软水,8~16度为中水,16度以上为硬水,30度以上为极硬水。像平时接触的蒸馏水、纯净水,皆属于软水。 我国南北方水硬度差异很大,南方的水多为软水,而北方地区的水多为硬水。 · PH值 pH值,表示溶液的酸碱度。这点上,我们中学化学课都已经学过了。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中,饮用水的pH值为6.5~8.0。对于泡茶来说,水中pH值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指数。所以在超市购买矿泉水时,pH值是重要参考。 碱性稍强的水,可使茶质析出的既多且快,从而产生色深、汤浓、回甘增强的效果。但要注意,碱性强的水也会导致茶的香气减弱。两者之间,需要权衡利弊。 · 矿物质 矿物质虽好,但绝不可过量。过量的矿物质,会对茶汤带来负面的影响。因此,选水时矿物质含量表也是必看的内容。 (1) 氧化铁。水中铁离子超过0.1mg∕L时,就会使得茶汤颜色发暗,滋味变淡。 (2) 铝。水中含量0.2mg∕L时,茶汤苦味显露。 (3) 钙。水中含量2mg∕L时,茶汤涩味明显,达到4mg∕L时,滋味发苦。 (4) 镁。水中含量2mg∕L时,茶汤滋味变淡。 (5) 锰。水中含量0.1~0.2mg∕L时,茶汤有轻微苦味。达到0.3~0.4mg∕L时,茶汤滋味更苦。 · 水温 陆羽毕竟是茶圣,不仅讲了山水、江水、井水的区别,也对煮水做了详细的论述。《茶经》中写道:“其沸,如鱼目,微有声,为一沸。缘边如涌泉连珠,为二沸。腾波鼓浪,为三沸。已上,水老,不可食也”。其实茶圣的训诫,用大白话说就是水一定要烧开,但不要开过了头。 为什么煮水过“嫩”和过“老”,都不行呢?这与煮水过程中矿物质离子的变化有关。没有经历《茶经》中所讲的“一沸”、“二沸”、“三沸”的过程,煮出来的水过“嫩”。水中钙、镁等离子,还没有沉淀下来,留在水中影响了茶汤滋味。同时,煮沸也是杀菌消毒的过程,必不可少。 但如果过了“三沸”还继续煮下去,那会使得水中的二氧化碳散失殆尽,从而影响茶汤的鲜爽程度。另外,水中含有微量的“硝酸盐”在高温下会被还原成“亚硝酸盐”。水分蒸发,亚硝酸盐浓度不断提高,不利于身体健康。 明代张大复《梅花草堂笔记》中分析:茶性必发于水,八分之茶,遇十分之水,茶亦十分矣。八分之水,试茶十分,茶只八分耳。 有时候,矫情一下也是必要的! 戳这里看上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