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古代百余件华美贵气的'中式奢侈品'

 安歌_ 2017-02-19











图文来源于网络,佑墨堂整理


中国古代百件华美贵气的'中式奢侈品'

自古以来中国人都爱以物喻情的民族,这种“奢侈品”一般为首饰,无论物件大小,有发簪,耳环,手镯,饰盒或衣服上装饰,梳妆用品等等。

比喻最常见的是发簪,在古代既可以一挽长发定终身,这是一个信物,也是一种象征。发簪是古人生活中最重要的物件之一,簪子最初叫“笄”,人们以骨作笄,收束发丝,让自己的面目更为整洁并方便更好地劳作,到秦汉之后,笄渐渐以“簪”易名。后来,人们让笄的意义从日常用具中升华,将它视为男女行成年礼的重要器物。“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许嫁,……十有五年而笄”。纤长玲珑的笄,固冠于发,绾青丝作云髻,为每个青涩未褪的年轻人赋予一派优雅气质,使男有庄重,女有韵致。

“发上簪,可绾青丝可搔头”,据《西京杂记》卷二所载:“武帝过李夫人,就取玉簪搔头”,说汉武帝某日忽然感到头上瘙痒,于是取下宠妃李夫人的玉簪来搔头。宫中众人纷纷效仿,此后簪子又多了“搔头”这一意趣十足的别名。

在中国人心目中,不同材质的簪子象征着不同的地位。从最初绾发意义出发的簪子,可以是骨头或者荆条树枝,贫民妇女带的簪子就被称为“荆簪”,而金银贵重,多为官家富人,上层人士甚至皇室所用,在簪上缀满珠宝,华美而威严,金枝点翠、花丝镶嵌、金鏨等工艺不厌其烦地用于其上,特别后来渗进文人许以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内涵,除了多种的材质丰富,簪子的造型也是极尽变化之能事。中国人的灵匠巧工,让花鸟鱼虫、龙凤麒麟落到了簪首上,为人的面目和身姿添色。

百种簪子百样情,簪在头上,在中国人的文化里,变成了人的象征──“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红楼梦》里识得大体的薛宝钗被喻为“金簪”,在家世中落后,再尊贵的金簪也逃脱不了埋入雪中的世态炎凉。一曲婉转动人的《玉簪记》,冥冥中将潘必成和陈妙常牵在奇妙的缘份里。南朝诗人梁吴均《去妾赠前夫》曰:“凤凰簪落鬓”,神鸟加身的绮丽想象,便由几根发簪实现。

这种在东方人的含蓄和辗转的小心思,也许看来矫情,却不失为一种趣味,有时我们可以把它视作对生活的一颗玲珑心,然而有些话你不说,看了就会懂。让这种小小的簪子承载多少世人的羡慕和忧愁。在唐朝韩愈诗作《短灯檠歌》中“裁衣寄远泪眼暗,搔头频挑移近牀”两句,写的便是簪子。如若男女之间要暗送深情,簪首的花纹便成为承诺的具象。《金瓶梅》中就有妇人赠西门庆一根发簪以表情意的桥段:“一根并头莲瓣簪儿,簪儿上刻着五言四句诗一首,云:‘奴有并头莲,赠与君关髻。凡是同头上,切勿轻相弃。”

那种将人的意愿栖宿在它身上的丰沛意蕴和想象,正是它作为一件东方首饰的独特文化注脚,如今用簪之人虽少,但是一旦将它执起,那玲珑形体所散发的东方意蕴,雍容华贵、富丽典雅,总是令人神往被人欣赏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