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周末分享:头痛治疗荟萃

 罾事物语 2020-12-01

版权所有,可转载不可剽窃

头痛治疗荟萃

王东海

清代名医雷丰坚称“时病多杂病少”,我父亲也多次教导我说:“明确伤寒、温病的治疗,也就没有什么疑难杂症了。”接触中医时间长了,渐渐认识到确实如此!从病因来看:外感六淫囊括了伤寒和温病,这已经是常见疾病的大部分,加上外感和内伤相结合的病病、外感病迁延变化的疾病、外伤跌打,别无特殊疾病。

以头痛而言,外感头痛常见是:风寒头痛、风热(火)头痛、风湿头痛等、伤暑头痛。内伤头痛,病人平时尚能自持,每每是借外感而发作,究其体质原因来说,常见是:肝阳上亢头痛、肾精不足肝肾阴虚头痛、痰郁头痛、瘀血头痛等。

若以病邪所在的部位、经络来分析,头痛又可以细分为:太阳经、阳明经、少阳经、太阴经、少阴经、厥阴经六经头痛。

太阳经头痛部位以前额、巅顶、枕部疼痛连及项、背,或由项连肩。    

阳明经头痛部位以前额、面颊、眉棱骨常见,或痛连齿龈,或颜面疼痛。    

少阳经头痛部位以头侧为主(尤其是左侧),可连及耳、目外眦。        

太阴经头痛部位不定,或全头痛,或局部疼痛。     

少阴经头痛部位不定,以全头痛者多见。        

厥阴经头痛部位以巅顶、颜面疼痛多见,或全头痛,或头痛部位不定。

下面逐条详论之。

一、外感头痛,必责风邪。《内经》有“头为诸阳之会(阳经与阳经交会于头部)”、“高巅之上,唯风可到”、“伤于风者,上先受之”等明训,所以治疗外感头痛,大规则先必须用祛风散邪的药物。

1、外感风寒头痛。风寒头痛,有寒凝滞血脉,起病较急,头痛较甚,疼痛部位以前额、太阳穴为主涉及到颈、背部且有拘紧感;或有恶寒发热、骨节疼痛、遇风寒加重、喜欢戴帽子或包裹头部、伴有咳嗽、喷嚏、鼻塞、或流清涕、舌苔白、脉浮紧等。宜用川芎茶调散加减:川芎、 白芷、羌活、防风、细辛、细茶、荆芥等。

2、外感风热(火)头痛。风热头痛,火热扰乱头目产生热痛感、灼痛感、发热、头部胀痛、或伴有发烧、面红耳赤、头中觉热、喜凉风吹、口渴、咽干痛、小便赤黄、舌尖红、舌苔黄、脉浮数等症状表现。宜用芎芷石膏汤加减:桑叶、菊花、薄荷、川芎 、白芷 、生石膏、羌活 、藁本等(大便秘结加元明粉、大黄)。 

3、外感风湿头痛。风湿头痛,湿邪阻滞而痛、头部沉重如同裹有湿毛巾、伴有四肢沉重、胸部满闷、全身困倦酸痛、或有恶心呕吐、舌苔白腻、脉濡或滑等症状,宜用羌活胜湿汤加减:羌活、独活、陈皮、藿香、藁本、半夏、竹茹、蔓荆子、防风等(仍是祛风之药较多,是因为风药能胜湿祛湿的缘故)。

4、伤暑头痛。感受暑气造成的头痛,常常表现出:头胀痛、身重、身热汗多、心烦口渴、或有恶寒、腹痛、吐泻、面垢如涂油、舌苔腻或黄腻、脉略数等,治宜清暑渗湿,用香薷散加减:香薷、白扁豆、厚朴、茵陈、黄连、车前子等。

二、内伤头痛,虽然是以体质素因为主,究竟是伴有外邪(或情绪变化)才引起发病。内伤头痛之人,平时应该还能无恙,一遇天气失常、人事触动立即表现出头疼症状,邪气浓烈自然宜先治其邪气,应按前面外感头痛治疗法,符合前贤所说的“病急者先治其标”,“无粮之兵,贵在速战”;然而又有补正托邪的治法,内伤正虚,不补正填充,邪深入终究不易溃败;还有一种情况:正气虚惫,邪气轻微,治疗时只需补益正气,些微之邪自会退却而病去。这其中的变化微妙,全在于医者“胆大心细行方智圆”。谨就体质素因讨论一下大框架式的治疗规则。

1、肝阳上亢头痛的症状表现:头晕胀痛(两侧偏重)、咽干口燥、心烦易怒、睡眠不宁、面红目赤、两肋胀痛、血压升高、喝酒后加重、舌苔薄黄、脉细数或大或弦硬,宜酌情选用天麻钩藤饮、张锡纯的建瓴汤加减:天麻、钩藤、石决明、山栀子、牛膝、杜仲、生地黄、白芍、旱莲草、夜交藤、女贞子、夏枯球、何首乌、淮山药、龙骨、牡蛎等。

2、肾虚精亏头痛,多因纵欲失精过多,伤精而伤髓,以致造成:头脑空痛、眩晕、耳鸣、神疲乏力、腰膝酸软、寒冷天气的傍晚足底冰冷(病越重冰冷感觉越向膝关节上移)、失眠健忘、男子遗精、女子带下、舌质红、舌苔少、脉沉细或虚大无力,宜用八味地黄丸或大补元煎加减:熟地黄、淮山药、萸肉、杜仲、枸杞、人参、当归、菟丝子、附子、肉桂、枣仁、牛膝、鹿角胶等。《内经》所谓“头顶巅疾,下虚上实”说的就是这种情况。

3、气血亏虚引起的头痛。若是血虚为主,症状表现出头痛头晕、目眩、肋疼、惊惕不安、面色不华(色暗或苍白)、舌质淡、女子表现或有月经不调甚至闭经、脉细涩或弦细等,宜用四物汤加减:当归、白芍、熟地黄、川芎、菊花、荆芥、天麻、旋覆花等。

若是气血双亏引起的头痛,症状表现出:头痛头晕时发时止、劳累后病加、神疲乏力、心悸气短、面色少华(苍白或萎黄)、食欲不振、色质淡、脉虚细等,宜用八珍汤加减:人参、白术、炙甘草、茯苓、熟地黄、当归、白芍、川芎、桂圆、生姜、大枣等。

若肝血不足肝气郁滞的人,最易与风邪内外相合,表现出半边头疼、病情时轻时重、遇拂抑之事病情加重、遇风寒天则头大痛不敢出门、宜陈士铎散偏汤:当归、白芍、川芎、郁李仁、柴胡、白芥子、香附、甘草、白芷、熟地等。

4、痰浊上泛引起的头痛,常见于脾肾虚弱的人群,症状表现出:头痛如蒙、昏沉胀痛、胸脘满闷、呕吐痰涎、食欲不振、舌苔白腻、脉弦滑等,宜选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半夏、天麻、白术、陈皮、竹茹、枳实、苍术、厚朴、茯苓、远志等。

5、瘀血阻滞气血流通造成的头痛,其表现症状是:头痛如刺、痛处固定且经久不愈、面色晦滞、或有头部外伤病史、舌紫暗或有瘀斑、脉细涩,宜用王清任血府逐瘀汤加减:当归、生地、桃仁、红花、枳壳、赤芍、柴胡、甘草、桔梗、川芎、牛膝等。头痛剧烈加蜈蚣、全蝎,失眠加酸枣仁、远志、夜交藤,头晕加天麻、菊花、钩藤、白蒺藜等。

三、从六经的角度来看待头痛

1、太阳经头痛。头痛部位:前额、巅顶往后头枕部疼痛连及项背、或由项连及于肩。  

凡太阳经头痛,在运用前面治疗法则的同时,都可以加入或加重太阳经的引经药:羌活、藁本、蔓荆子等。

若太阳经感受不同性质的病邪,细分如下:

①风寒凝滞,经脉不利:头痛以枕颈部为主,痛连巅顶、前额,或牵连头侧,或颈枕部拘紧或酸痛,连及颞额,或伴肩背不适,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脉弦或紧。治法:疏利太阳经脉,通络止痛。宜用:葛根、麻黄、桂枝、炙甘草、生姜、大枣、天麻、川芎、姜黄、天南星、当归等。

②风寒证:头痛起病较急,其痛如破,连及项背,恶风畏寒,遇风尤剧,口不渴,苔薄白,脉多浮紧。治法:疏风散寒,通络止痛。方药:麻黄汤、桂枝汤、葛根汤、桂枝加葛根汤加味。

③风热证:头痛而胀,甚则头痛如裂,发热或恶风,口渴欲饮,面红目赤,便秘溲黄,舌红苔黄,脉浮数。宜用:葛根、桑叶、菊花、僵蚕、蝉蜕、升麻,或桑菊饮,或用选奇汤(羌活、防风、黄芩、甘草)。

④风湿证:头痛如裹,肢体困重,胸闷纳呆,小便不利,大便或溏,苔白腻,脉濡滑。治法:疏风通络,化湿止痛。宜用: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白术、桂枝、生姜、大枣、炙甘草等。

⑤湿热证:头痛头重,颈项不舒,胸满恶心,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或濡。治法:清热化湿,疏经通络。宜用:麻黄、连翘、赤小豆、生薏苡仁、土茯苓等。

⑥瘀血证:头痛项强、或痛连肩背手臂、经久不已、颈部压痛、舌质暗或紫、或暗红、舌苔薄白、脉弦细或细涩。宜用:葛根、麻黄、桂枝、炙甘草、生姜、大枣,加当归、红花、丹参、羌活、茯苓等。

备用成方:

桂枝汤:桂枝、芍药、炙甘草、生姜、大枣。主治症状:头痛发热,汗出恶风,鼻鸣干呕,苔白不渴,脉浮缓或浮弱者。

麻黄汤:麻黄、桂枝、杏仁、炙甘草。主治症状:恶寒发热,头痛身疼,无汗而喘,舌苔薄白,脉浮紧等。

葛根汤:葛根、麻黄、桂枝、芍药、 甘草(炙) 、生姜、大枣。(前面是仲圣所制的葛根汤,程钟龄所制的葛根汤也可用:葛根、升麻、秦艽、荆芥、赤芍、苏叶、甘草)。主治外感风寒时,症状表现为:发热、头痛、项背几几、无汗恶风。

2、阳明经头痛。头痛部位以前额、面颊、眉棱骨为主,或痛连齿龈等。在运用前面治疗法则的同时,需再加入或加重阳明经的引经药:白芷、葛根等。可用选奇汤加减:羌活、防风、黄芩、甘草、白芷、葛根、熟地黄、生地黄、当归、白芍、葱白、豆豉、枳实、厚朴等。

若不同性质的邪气袭入阳明经,细分如下:

①阳明湿热:头痛身重、胸脘痞闷、溲赤闭涩、口中黏腻、舌质红、舌苔黄腻,脉滑数或濡数。若伴脘痞者用半夏泻心汤(半夏、黄芩、干姜、人参、炙甘草、黄连、大枣),大便不爽者用葛根、黄芩、黄连等。

②寒滞阳明经脉:头痛以前额、面颊为主,或见眉棱骨痛,遇风寒加重或诱发,舌质淡,苔薄白,脉弦或紧。宜用选奇汤(羌活、防风、黄芩、甘草)加白芷。

③阳明蕴热上蒸:头痛头胀、心烦面赤、口干或渴、胃脘不适、舌质红、舌苔黄、脉滑等。宜用白虎葛根汤(知母、石膏、葛根、白芷。)。热病后期,热伤气阴,余热未尽,头痛口渴,气短心烦,舌质红,舌苔黄,脉虚数,用竹叶石膏汤去半夏(竹叶、生石膏、麦门冬、人参、甘草、粳米)。

④胃火上攻:颜面剧痛阵阵发作,其痛难忍,面赤灼热,口干口臭,溲赤便结,或鼻塞涕黄黏浊,舌质红,苔黄,脉滑数。宜用:升麻、生地黄、当归、川黄连,重用升麻,加生石膏、知母、天麻、葛根、僵蚕,鼻塞涕黄黏浊,加白芷、蒲公英、败酱草等。

⑤阳明热结气壅:头痛面赤,口干口渴,心烦口臭,大便闭结,舌质红,舌苔黄或黄燥,脉滑数。宜用:大黄、芒硝、黄连、黄芩、天花粉、生石膏等。

3、少阳经头痛。部位以头两侧为主(尤其是左侧),可连及耳、目外眦。在运用前面治疗法则的同时加入或加重少阳经的引经药:柴胡、川芎等。

①少阳郁热(郁火):头痛以两太阳穴为主,或连耳目,胀痛并见,或见眩晕,口干口苦,舌质红,苔薄黄,脉弦。宜用:小柴胡汤去半夏、人参,加钩藤、天麻、僵蚕、桑叶、菊花、连翘。

②少阳气郁:头痛头胀,痛在两颞,时作时止,或游走不定,或痛连枕颈,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或弦细。宜用柴胡桂枝汤(柴胡、桂枝、白芍、党参、炙甘草、大枣、生姜)。

③少阳热结气壅:头胀痛,太阳穴尤甚,心烦口苦,大便不畅,舌质红,苔黄,脉弦或弦数。治法:疏解少阳,畅达气机。宜用大柴胡汤(柴胡、黄岑、白芍、大枣、生姜)加减。 

④特殊头痛——雷头风:头痛剧烈,发于耳上,痛处起核,不可触近,入夜加重,舌质红,苔薄白或薄黄,脉弦有力。宜用淸震汤加减:苍术、升麻、荷叶、柴胡、菊花、栀子、夏枯球等。

4、太阴经头痛。部位不定,或全头痛,或局部疼痛。在运用前面治疗法则的同时加入或加重太阴经的引经药:苍术、半夏等。足太阴脾经,为后天之本,消磨水谷易生痰涎。据病情表现可细分为以下四种情况:

①痰厥头痛:头痛昏蒙,胸脘满闷,呕恶痰涎,舌胖大有齿痕,苔白腻,脉沉弦或沉滑。治法:健脾和中,化痰降浊。宜用:半夏白术天麻汤,或芎辛导痰汤(川芎、细辛、南星、陈皮、茯苓、半夏、枳实(麸炒) 甘草)。

若痰郁化热,痰热上蒙之头痛,用加味二陈汤。二陈汤为治疗痰厥头痛的基础方,“顽痰头痛,胸满恶心者,二陈汤加天南星、海石”。即二陈汤加胆星、海浮石,名曰星石二陈汤。又以二陈汤加栀、连、胆星,名二陈栀连胆星汤,治“痰火上冲”之头痛。

②气虚头痛:头痛而晕、心悸不宁、遇劳则重、自汗、气短、畏风、神疲乏力、面色晄白,舌淡苔薄白,脉沉细而弱。治法:益气健脾,升达清阳。宜用:顺气和中汤(黄芪、人参、甘草、白术、陈皮、当归、升麻、柴胡、细辛、蔓荆子、川芎)。

③气虚血瘀:枕部疼痛,经久不愈,反复发作,时轻时重,痛连项背,固着不移,舌质淡暗,苔薄白,脉弱。治法:益气升清,活血化瘀。宜李东垣《脾胃论》中的清阳汤:红花、酒黄柏、桂枝、生甘草、苏木、炙甘草、葛根、 当归身、升麻、黄耆。

④气虚络痹:头痛反复发作,日久不愈,时作时止,伴见头目昏沉,精神疲惫,面色不华,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治法:益气健脾,补虚通络。方药:黄芪桂枝五物汤(黄芪、桂枝、白芍、生姜、大枣)加当归、葛根、党参、仙灵脾、炙甘草。

5、少阴经头痛。部位不定,以全头痛者多见。在运用前面治疗法则的同时加入或加重少阴经的引经药:独活、菖蒲、细辛等。

足少阴经系肾脏,肾脏因人事因素虚损,影响到本脏气本经络的气化功能,具体可细分为如下五种情况:

①肾阴不足,其表现症状有:头痛眩晕、腰膝酸软、耳鸣少寐、心烦失眠、口燥咽干,面色潮红、手足心热、眼昏花、舌红少苔、脉弦细数等。宜用杞菊地黄丸加减:熟地黄、山茱萸(制)、山药、牡丹皮、茯苓、泽泻、枸杞子、菊花、天麻、桑叶、黑芝麻等。

②肾精亏虚,其表现症状有:头痛而空或兼眩晕、腰痛酸软、神疲乏力、健忘头昏、耳鸣少寐、舌淡红、苔少、脉沉细无力等。治法:补肾填精,生髓营灌脑。宜用加味左归饮加减:加味左归饮:熟地黄、山茱萸、怀山药、茯苓、枸杞、肉苁蓉(酒洗)、细辛、炙甘草、川芎、重用肉苁蓉、少佐川芎、细辛)。

③肾气亏虚,其症状表现有:头痛而空、每兼眩晕、腰痛酸软、神疲健忘、阳痿遗精、经闭带下、耳鸣少寐、舌淡红、苔少、脉沉细无力等。宜用大补元煎加减:人参、山药、杜仲、熟地、当归、枸杞、山茱萸、炙甘草等。

④肾阳不足为主,其症状表现有:头空痛、手足不温、腰膝酸软、精神疲惫、或见眩晕、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无力等。治法:温补肾阳,益气生精。宜用右归丸:熟地黄、炮附片、肉桂、山药、山茱萸(酒炙)、菟丝子、鹿角胶、枸杞子、当归、杜仲(盐炒)。(左主阴为血,左归阴药多;右主阳为气,右归阳药多)

⑤阳虚感寒,其症状表现有:头痛经久不愈,时作时止,恶风畏寒,面白肢冷,舌质淡胖,苔薄白润,脉沉细。治法:温阳补虚,散寒止痛。方药:麻黄细辛附子汤加川芎、生姜。

6、厥阴经头痛。部位以巅顶、颜面疼痛多见,或全头痛,或头痛部位不定、或见口吐涎沫等。在运用前面治疗法则的同时加入或加重厥阴经的引经药:吴茱萸等,痛甚者加蜈蚣、蝎子。

足厥阴经系肝脏,肝体阴而用阳,中藏相火,五行属木,主管人的情志,病变引起头痛有下列几种情况的区别:

①肝气郁结:头痛头胀、痛无定处、情绪不宁、或见胸部满闷、胁肋胀痛、脘闷嗳气、不思饮食、大便不调、舌淡红,苔薄腻,脉弦等,宜用四逆散合香茗散加减:柴胡、芍药、枳实、甘草、香附、川芎、细茶、天麻、天南星、白蒺藜等。

②肝郁化火:头胀头痛、性情急躁易怒、胸胁胀满、口苦而干、或头痛、目赤、耳鸣、或嘈杂吞酸、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脉弦数等,宜用白头翁汤合栀子豉汤加减:白头翁、黄柏、 黄连、 秦皮、天麻、川芎、僵蚕、白蒺藜、生白芍;伤阴则用白头翁汤(白头翁、黄柏、 黄连、 秦皮)加甘草、阿胶、枸杞、菊花等。

③气滞血瘀:头痛经久不愈,痛处固定,性情急躁,失眠健忘,或胸胁疼痛,舌质紫暗,或有瘀点、瘀斑,脉弦或涩。治法:疏肝理气,活血止痛。方药:通窍活血汤(赤芍、川芎、桃仁、红枣、红花、老葱、鲜姜、 麝香)加天麻、菊花、旋覆花、姜黄等。

④肝阳上亢:头胀痛而眩,面红面赤,心烦易怒,胁痛,夜眠不宁,口苦,舌红苔薄黄,脉弦有力。治法:平肝潜阳,降逆止痛。方用天麻钩藤饮(天麻、钩藤、石决明、山栀、黄芩、桑寄生、怀牛膝、夜交藤、益母草、杜仲、朱茯神),或者用费伯雄的滋生青阳汤(生地、白芍、丹皮、麦冬(青黛拌)、石斛、天麻、甘菊、石决明、柴胡(醋炒) 、桑叶、薄荷、灵磁石)。

⑤肝经风火:颜面阵痛,面颊有烧灼感,痛连齿目,突发突止,作止无时,烦躁不安,耳鸣口苦,舌质红,苔黄,脉弦数。治法:清肝泻火,疏风止痛。宜用羚羊角汤(羚羊角粉、蝉蜕、夏枯草、薄荷、生地、菊花、石决明、天麻、白头翁)。

⑥血虚头痛:头痛,或伴头晕目眩,胁痛,或惊惕不安,妇女月经不调甚则闭经,面色不华,舌质淡,脉弦细或细涩。宜四物汤合四神散(菊花、当归、旋覆花、荆芥穗),加天麻、僵蚕等。若血虚受寒用当归四逆汤,寒甚用当归四逆汤加吴茱萸生姜汤。

⑦肝寒上犯:巅顶头痛,干呕,吐涎,甚则四肢厥冷,舌淡红,苔白,脉弦。治疗首选吴茱萸汤(吴茱萸、人参、大枣、生姜)。

应该客观地说:前朝名医所拟的处方,都是自有他的道理的,都能针对一部分特定的病情,我们今天的中医人,应该是“择其相宜之方,酌情加减而用”。

又,《验方新编》中言有治疗头痛头风(曹操曾患此症)的极妙之方(效果妙之外,尤其是妙在不需多辨证): 头痛、头风发作时,虽盛暑亦觉畏风,痛不可忍,用荞麦粉炒热,加醋再炒,乘热敷上,用布包紧,勿令见风,冷则随换,日夜不断。有人患头风,十年不愈,照此治之,其病若失,愈后鼻流黄水数日,从此断根。屡试神验,此治头风第一方也。并治寻常伤风头痛,惟气虚及风火、虫痛不效。


本公众号历史消息查阅方法: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