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随笔】通胀成因路径的深思(上)

 黑马_御风 2017-02-19

    周末参加了中泰证券迅雷老师宏瀚浩大的show,参与了一个分论坛的讨论,其中正好主持人就关于通胀的问题询问了我们的观点,也正好这段时间我也在深思这个问题,发言中大致的讲了一下路径,日记里就可以更好的阐述一下:


   先说价格的上涨到底是一个什么因素,供应和需求的曲线是我们学习供需价格最基本的体系,但我觉得单纯的价格上涨和我们想分析的通胀成因之间还有着比较大的不同,通胀的成因是需求端急速扩张的结果,传统中供应曲线的变动我一直觉得供给是个被动性跟随的结果,成因也是源于需求;所以说一切的通缩的本因就是在于无法很好的刺激起来人口的需求(日本就是个很典型的例子);


   需求源于什么?人口,政策等等,我觉得也可以从另一个纬度说是经济领域各个部门的债务和杠杆行为的结果,居民端增加债务比例增加杠杆会带来需求,企业端增加债务比例增加杠杆会带来需求,政府端增加债务比例增加杠杆会带来需求,金融机构如果增加杠杆也会带来金融性需求;


   全球化的结果就是全球再分工之后,需求的来源就是整个通胀的本源,再延伸总结一下就是需求分工部分的债务比例和杠杆行为就是全球通胀的本源;

   所以可以说当2001年中国加入到WTO之后,全球化分工完成之后的模式就是全球经济增长正循环的就阶段;

传统路径:欧美债务扩张杠杆带动需求(政府财政赤字,金融企业在放松金融监管背景下为债务扩张提供支持,增加杠杆拉动金融性需求,居民端加杠杆扩张债务比例负债消费)--而中国完成欧美传统非金融企业的投资转移承担起来全球化中的生产加工环节---需求推动原材料价格--原材料价格加上中国利润转移成为产成品价格---产成品通过出口传导到欧美的终端需求买单--传导到欧美物价水平--总需求的持续扩张是的利润不断的以顺差的形式流入生产加工环节(中国)---利润催生产业投资加速产能扩张--产能扩张进一步推动中国对于原料的需求;


   简化就是:进口价格传导到产成品价格再传导到出口总量和出口价格


   所以我们看下面这两幅图就很清晰:

   中国加入WTO前后,PPI传导自身的CPI同时中国的PPI同比增速和出口同比增速高度吻合,出口的绝对增量也是大幅度增加;

   当然有心人会说,疑2006年之前似乎中国的PPI和海外的CPI之间大致一致但并不是绝对的相关,是不是逻辑有问题呢?

   这个答案并不是逻辑有问题,从中国的产成品价格增速和出口价格增速上来看,只有到最近这一年才有脱钩的迹象,而之前可以说PPI传导到出口价格上是非常顺畅的,而绝对量也很高,那么就只能在欧美的CPI组成中来看中国的出口商品的比重和能源价格的比重了;

   这也就是答案能源价格,所以你会发现当2006年之后国际市场能源价格大幅上升之后,整个逻辑线就更加的吻合了一些,而油价的上涨事实上是一个全球需求扩张+金融监管宽松带来的金融性需求扩张作用的综合结果;

   而油价通过货币政策的传导对于债务扩张和杠杆有着致命的打击,这就是危机的前兆往往就是当债务扩张和杠杆到了危险的水平之后,油价大幅度上涨过热后催动货币政策加速收紧对债务和杠杆形成冲击引发了总需求的坍塌;

   这就是2008年金融危机的起源;

   金融危机后由于原本模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欧美的债务崩塌和去杠杆的环境导致了需求的萎缩,全球总需求的缺口瞬间呈现出来,而中国生产环节在顺周期下的过度投资导致了生产环节巨大的产能过剩情况,这对于物价水平就造成了巨大的冲击,08年的通胀到通缩发生的相当迅速,而中国的出口价格,产成品价格,进口价格,整个传统的逻辑线整体受到需求萎缩而导致了坍塌;


【未完待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