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专业分享】脊髓型颈椎病真的不能碰吗?图样图森破!

 指禅李的收藏 2017-02-19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我们先开看一套X光片。



如果您是病人,可能看不懂,但至少可以看到好像没什么大问题。也没什么大块的阴影,也没有什么侧弯角度变化,远不如网上一些片子骇人听闻。


如果您是医生,大概也会做出这样的判断——没有骨折、没有什么骨质破坏、椎间隙也没有明显的变窄,仅仅有一些增生。


好,我们现在提出一个问题,

——这则颈椎病的病例,是否可以实行牵引疗法或手法复位?


我想大多数人会说是的!


因为基本可以排除手法禁忌症的可能性。


好,下一题,我们升升级,这次来看一套MRI(核磁共振)。



即使您是一位不太懂得非专业人士,好像也能看出来有一些异常——这个是不是增生的太严重了,好像卡到中间了,这个人脖子一定感觉特别卡吧?

此事必有蹊跷。


如果你是专业人士,就更明白了——有三个椎间盘突出,已经压到脊髓了,甚至有的地方脊髓都快被压扁了。


好,我们同样问一个问题:

这例颈椎病,能做手法复位和牵引吗?


非专业人士也许心中会打个问号,要考虑一下;


专业人士则会义正言辞、异口同声的回答——不能!


这是脊髓型颈椎病啊!


手法复位?那是一招毙命啊!


别开玩笑了。

注:

脊髓型颈椎病虽然少见,但症状严重,且多以隐性侵袭的形式发展,易误诊为其他疾患而延误治疗时机,因此其在诸型中处于重要地位。由于其主要压迫或刺激脊髓及伴行血管而出现脊髓神经的感觉、运动、反射与排便功能障碍,故称之为脊髓型颈椎病。


需要尤其注意的是:脊髓型颈椎病,切忌任何粗暴的操作及手法,牵引也不行!


要么保守治疗,要么手术治疗。


医学教科书也都统一观点——禁用任何牵引治疗,手法治疗也多视为禁忌症!

好,现在我们公布答案:


这两则案例——其实是同一个病人!


为什么X光片显示没问题,

MRI就是非手术不可了呢?

我们不妨思考一个问题:

这种病人,在没发明X光、MRI的年代,

也是存在的,

那个时候,也不能手术,

就不治了吗?


也一样要治,也一样要手法治疗,要复位,

要进行现在禁忌的那些治疗手段。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其实,不是病人的问题,

而是手法的问题。

粗暴的手法,

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

都是对病人的伤害。


在那种粗暴蛮力,只追求“咔咔”的手法下,

所有病都是禁忌症。


我们回头来看这个病例。


钟女士,32岁。


症状:四肢乏力、麻木、僵硬四个月,以右侧为甚,进行性加重。


体征:病理反射(Hoffmann征等)阳性,腱反射亢进,下肢肌张力增高。


行20次龙氏手法复位(后10次加了牵引)。


改善:精神状态明显变好,僵硬、麻木等症状基本消失。


后来每月行一次保养性检查与治疗。


用的是什么神奇手法吗?

并没有——龙氏治脊仰头摇正法和低头摇正法而已。


仰头摇正法:

适用于枕寰、寰枢关节的旋转式错位。

患者仰卧,低枕。术者一手托其枕部,一手托其下颌,使病人头部上仰(仰头可使C2-7颈椎后关节闭锁成“定点”),侧转,嘱病人放松颈肌(缓慢动2-3下),待头转到最大角度时,稍加有限度的“闪动力”,即可使错位的关节复位,此操作中有时可听到关节复位的弹响“咯得”声。也可取坐位操作。


低头摇正法:

适于颈椎2-6后关节旋转式错位。

患者侧卧、平枕、低头(中段颈椎错位者约屈20度。下段颈椎错位者前屈须大于30度)术者一手轻拿其后颈,以拇指按压于错位的横突后隆起处下方作为“定点”,另一手托其面颊部作为“动点”,以枕部为支点,转动头部,当摇头至最大角度时,动点的手用有限的“闪动力”,“定点”的拇指按压成阻力,使关节在动中因“定点”的阻力而复位。缓慢复位法根据需要可重复2-3次。


注意:此例病人沈老师并未加任何“闪动力”。


定位之后,利用缓慢复位法安全复位;

利用角度定点,而不是手指;

角度到了,定位到了,

不必追求“咔咔”,自然也会复位。

世上没有绝对安全的手法,

也没有绝对危险的禁忌症,


我们能做的,

只是学习并磨练自己的技艺,

以更安全的手法,去解决那些别人的“禁忌症”!

这波广告我打定了——

       本期龙氏治脊课程报名开始,

       时间是3月3-8日。

     【学习通知】龙氏治脊法 / 3月3~8日在上海隆重开班啦 / 预约报名开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