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辈子被战争记忆困扰的日本艺术家,都画了什么?

 真友书屋 2017-02-20


人们常常谈起昭和年代,关于战争、政变、艺术和女人。

那是人们的精神和物质世界被炮火毁灭而不得不艰难重建的年代,那是艺术大师辈出的年代,也是经济腾飞的年代。

所有改变引发的痛苦、迷茫、希望都在这个艺术家作品中看到了缩影。

他叫田名网敬一,在战火纷飞的二战中成长起来的日本波谱艺术大家。


《Sweet Friday》2013


1936年,日本二二六事件爆发,德国进军莱茵河军事区,田名网敬一在这样动荡的国际时局中诞生,是东京一家西装面料批发店店家的长子。1941年由于日本突袭珍珠港引发太平洋战争,1942年4月18日B29对东京的第一次空袭开始,直到1945年8月15日战争结束,田名网敬一目睹了上百次这样的灾难。


照明弹使得世界亮如白昼,巨大的轰鸣声,街道上被大火吞噬的房子,失控尖叫的人们。那条祖父饲养的可爱的小金鱼,鳞片胡乱的反射着红色的光,这恐怖的景象是深烙在他脑海里了。


毫无疑问,对战争的恐惧和愤怒常常在我的梦里窜出来,那头叫做战争的怪物追着年少的我,占据了我的身体。我仿佛记得在某个空袭的晚上,一群人从山顶上跑下来,但是自己也不能确定这是事实还是梦境了,记忆里只剩些模糊的片段。


▲ 《海景奇谈》2013


年少的他也曾在东京都下辖目黑区待过一段时间。整天泡在一家被人们形容为「可怕」的电影院,田名网敬一总是偷偷溜过去,不知不觉间看了大量的美国B级电影,被那些怪物和迷人的女演员如玛丽莲·梦露所深深吸引。


叔父由于出征战场的缘故,将他的很多私人物件交由田名网敬一母亲代为保管。耐不住好奇,小田名网敬一还是想办法看到了那些藏在抽屉里的厚厚一叠明信片,除了关于士兵的,就是那些性感的美国女演员照片和羞羞的人体照了。这大概是对他造成了如瀑布一般的冲击。女人的身体也成了他日后作品中最常见的意象


▲ 《高跟鞋》1973


田名网敬一自小就爱画画,在中学时即师从著名漫画家原一司先生,大二时(1958年)获得了日宣美特选奖,之后便开始了为杂志做平面设计的工作。毕业后就业于日本广告公司博报堂,但由于他的私人工作实在太多,不到两年便辞了职。


60年代的整个日本美术界都几乎受到了美国文化的影响。1967年,田名网敬一前往纽约拜访安迪·沃霍尔的工作室,受沃霍尔启发,他希望打破绘画与设计的界线,开始尝试以各种媒介进行艺术创作。而罗伯特·克朗博所展示的亚文化中的漫画场景,更是让他触动,田名网敬一决定顺着本性喜好,向着亚文化和波谱的方向努力。


▲ 《No More War 》6号 1967


1969至1975年间,田名网敬一创作了以美国好莱坞为原型的系列拼贴作品,反映了艺术家对于美国文化的思考,是其早期重要代表作之一。也是在六七十年代,田名网敬一开始意识到他对动画制作的渴望,作为独立动画人,首部动画作品《戴面具的提线木偶们》于1965年面世,到2016年底时,田名网敬一制作的短片动画已达到65部。1975年时,受《花花公子》日本版邀请,田名网敬一担任其首任美术总监,双方合作长达10年



▲ 美国系列拼贴 1969-1975


1981年,45岁的田名网敬一因为患上胸膜炎而出现幻觉,他不得不被死亡「困住」,而这四个月的住院期间冒出来的松树、大象、仙鹤等都在之后的作品中体现了出来。


▲ 《大象的庭园》1983


继1992年在日本池田二十世纪美术馆和1994年在川崎市博物馆举行的几次大型个展之后,田名网敬一的作品在21世纪初得到了年轻一代的强烈支持。2000年,在东京360℃美术馆展示了田名网敬一60年代的作品,好评如潮。2006年开始,他的创作更多的受到了来自国际的赞誉,并开始在世界各地展出。


七八十岁的高龄仍活跃在艺术界与潮流文化界的田名网敬一,始终神采奕奕,随性而为的他,创作的作品愈发展示了更为广阔的维度。但是他也始终坚持,他所追求的视觉魅力本质是与自己儿时记忆相关的那些东西,那些比黑暗更黑的影子,那些模糊奇异的意识世界。


▲ 《螺旋松》2009


▲ 《黄金的极乐净土》2011


▲ 《粉红色的花落在拱形桥上》2013


▲ 《眼睛的大冒险》2014


▲ 《安乐桥》2014


▲ 《梦的收集狂》2014



梨子酱/ text

keiichitanaami.com/jp/ picture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