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本事就牛逼成你在朋友圈的样子

 南山_松柏 2017-02-20

文 | 阿何


01

 

有段时间因为工作需要,我在北京广州两地跑,并且和大量的有钱人打交道。

 

几个月时间的接触,发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北方的老板多注重面子和形式,和他们会面几乎都发生在五星级酒店和各类高档饭店,而且个个西装革履,连头发都看得出是经过精心设计的。而南方老板似乎特别“不讲究”,会面多发生在他们公司楼下的某个茶馆或者街边大排档,老板本人常常穿个短裤、拖鞋就跑出来了。

 

无意去深入分析这种现象背后深层次的文化和地域根源,我有位朋友的说法倒是挺有意思的。他说:


南方这些老板很多都出身贫寒,白手起家。他们其实也经历过西装革履的阶段,只不过现在功成名就了,还是觉得恢复自己的原样,做自己最舒服。此外更重要的一点是,他们已经不需要这些外在的事物来彰显自己的实力和身份了。

 

这个观点未必全面,不过有个方面特别打动我:这些老板或许各自经历不同、背景不同,事业发展中肯定也发生过很多向社会规则妥协的事情。但到达一定阶段后,很多人都选择了返璞归真,回归到让自己感觉最舒服的本真阶段,说明其实即便是再圆滑的人,都保留着“回归本我”的原始追求。


或许最本真的生活状态不一定是最完美的,但确实是每个人最自然的状态,这种追求应该是大多数人的本能。

 

西装领带远不仅是服饰,早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生存规则之一。讲轻松一点,它是现代商务礼仪的重要一部分,属于文明的仪式感;讲严重一点,它是人类群聚生活所强加给每个人的枷锁。


几乎每个人都需要穿西装,但必须承认很多人不喜欢西装。越是笔挺修身的西装,穿得越是不舒服。我们囿于社交约束,很多时候不得不穿得冠冕堂皇,其实是在扮演着“别人眼中合乎规矩的自己”,并不代表自己心里就真的喜欢。也难怪当具有足够能力之后,不少老板选择了做回“自己喜欢的自己”。

 

在工作和生活中,类似这样的规则和约束还有很多很多。事实上,这些规则是如此强大,强大到作为普通人的我们,大部分时候都是无力去打破它们的,被迫带上面具,做着别人喜欢,甚至是别人也不见得喜欢的事情。

 

但另一方面,还有一些别的约束,并非社会强加于我们,而是我们自己强加于自己的。这些约束更加不易察觉,却在更深层次上影响我们的一举一动。

 

02

 

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正逢某个假期,在微信朋友圈看到一则笑话:

 

刚才去家附近小吃部打包晚饭,偶遇一个朋友,只好装着互相没看见。毕竟都是有朋友圈的人,黄金周这几天他应该在马尔代夫,而我在地中海。。

 

笑过之后回想了一下,发现这种在朋友圈“炫富”,“炫生活”的现象其实并不鲜见。之所以打双引号,是因为发的内容往往和现实完全不符,只是为了让看到的人形成错误的认知,让人觉得“我过着很好的生活”。


比如说只是路过某家五星级酒店,朋友圈内容却是“再次入住XXX酒店,可惜品质大不如以前了,有些遗憾”。只是偶尔朋友请吃了顿豪华大餐,朋友圈内容却变成了“XX家的海鲜是X市做得最正常的,每次来都吃不腻,强烈推荐!”。

 

这样的行为,无疑是面子、自尊心和虚荣心的综合产物。一方面代表了对自己真实生活状况的不满,一方面又代表了对自己向往生活的追求。

 

或许上面举的例子有些极端和特殊,但事实上每个人有意无意都会作出类似的举动。回想一下,你是否有过加班或者熬夜学习之后发过类似“又是一个通宵加班(学习)的夜晚”这样的朋友圈或者微博?除了文字,往往还会配上一张生活形象的照片,尽管这次加班很可能是你一年当中绝无仅有的一次。

 

事实上,这种在社交媒体或者友人沟通中,有意无意彰显自己优渥生活、勤奋刻苦……状态的行为是如此普遍,以至于甚至有人利用这种心理状态做起了生意。当年iPhone在中国刚刚流行的时候价格高昂,成为身份的象征。结果在淘宝上,QQ发送信息显示“本消息发自iPhone”居然成为特别畅销的商品。

 

03

 

外在表现状态和真实自我的这种人为制造的迥异感,并不仅限于社交媒体当中,我们日常生活、工作中更是随处可见。

 

在公共场合,几乎所有人都彬彬有礼,做事有礼有节。但是在和最亲近的人相处的时候,我们反而更容易暴露出性格中有缺陷的一面。


很多女孩居室中邋遢得很,却不妨碍她每次出去之前都能将自己装扮得光鲜亮丽。


当遭遇挫折和失败的时候,明明很想大哭一场,非得咬牙在所有人面前扮演坚强。

 

每个人似乎都同时存在两个“自我”。一个自我是外在的,光鲜的,包容的,完美的。另一个自我是内在的,自卑的,沮丧的,甚至有时候是丑陋的。

 

04

 

事实上,我并不认为所有这些行为都是不妥当的,因为建立规则和约束(不管是外在的还是内在的)是人之于动物最重要的一个区别。不管一项行为是发自内心的真实本我还是囿于约束,只要它是向好的,对所有人而言都是有益的事情。

 

真正的问题是:一开始我们或许是出自虚荣心,努力将自己好的一面展现给世人,这些行为从另一个角度看确实也有驱动我们去改变自己做得更好。但当这些行为屡屡生效,行动的表面意义远超真正改变行为本身的时候,这种自我约束便转变成为枷锁,我们逐渐忘记了真正努力去改变自己了。

 

我曾经和一位购买过QQ信息尾巴商品(即QQ发送消息的时候会显示:此消息发自iPhone)女孩聊过天,她承认一开始自己只是觉得好玩,但是发现这条消息能够迎来众多羡慕的时候就回不去了。甚至她觉得与其努力赚钱买一部真正的iPhone,还是这种服务更加快捷。毕竟前者需要大量的努力和时间,而两者起到的效果是差不多的。

 

深究这些行为背后深层次的动机,说到底源自内心的自卑以及对自我的不认可。但如果沉迷于伪装出的自己,而不付出足够努力的时候,我们只会发现自己伪装的假象距离自己愈发遥远。而这种巨大的落差又会加深我们对自己的不认可,永远生活在自己塑造的假象当中,最终彻底迷失。

 

05

 

在朋友圈里假装很牛逼,这是件成本很低,又可以带来很多赞誉的行为。你可能会认为“性价比”很高,而乐此不疲。


可怕的是你混淆了伪装和真相,沉迷于他人崇拜的眼光,而不去做真正有提升的努力。


到最后,你成为一个只在朋友圈很牛逼的人。而真正有本事的人,早就活成了你朋友圈里的样子。


本文节选自阿何新书《别再用勤奋掩饰你的懒惰》,如果喜欢,可以长按下面的海报购买支持我哦。



阿何的话

001. 大家继续周末快乐

002. 据说,坚持打赏阿何的人,会越来越牛逼哦,这也是吸引力法则的体现




作者:阿何,毕业于清华的理工男,感性理性兼备的写作者,职场充电宝创始人,个人公众号:阿何有话说(ID:aheshiwo)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