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0年11月广东行之三

 净名斋主 2017-02-20

2010年11月20日星期六,阴。

 

转到三楼,这里正在展出的是由深圳博物馆、南京博物院联合主办的《茶道文心紫砂茗壶汇赏》。古人云,“茗注莫妙于砂壶,砂壶之精者,又莫过于阳羡,是人而知之矣。”江苏宜兴古称阳羡、荆溪,其陶瓷制作可追溯到6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优良的陶土和丰富的水源成为该地区制陶业的先天优势。唐代阳羡的茶叶就已非常出名,一般认为紫砂作为茶壶开始盛行是在明正德年间(1506-1521年)。

 

展出了许多南京博物院院藏紫砂精品。王寅春制菊瓣壶,1948年。壶体与壶盖浑然一体,为王寅春的代表作之一。

 

清早期陈鸣远款东陵瓜壶,腹部有“仿得东陵式,盛来雪乳香,鸣远”行楷铭文。壶体像一只圆硕丰满的南瓜,壶嘴覆以翻转有致的瓜叶。东陵瓜的典故出自西汉早期秦代东陵侯邵平弃官为民,长安种瓜的故事。

 

清乾隆宜兴窑紫砂合菊壶。

 

清嘉庆大亨款八卦束竹壶。壶盖饰微凸的伏羲八卦方位图,盖钮饰太极图,壶身用64根细竹围成,象征《易经》中的64卦。

 

清代陈荫千款竹节提梁壶。

 

清道光申锡制石楳铭梅花纹高秦权壶。

 

清代堆雕菊花提梁壶。整体造型玲珑俊秀,盖面似金盏菊之背面,菊蒂为盖钮,蒂子下有一周花萼。

 

清末民国寿珍款扁石壶。程寿珍是近代制壶名匠,所作之壶用料精细,做工考究,造型以简朴厚重见长。

 

现代裴石民制盉式壶。

 

明万历甲辰大彬制款长方壶,四川三台县博物馆藏。目前全国及海外收藏的比较可信的时大彬款紫砂壶不超过20件。

 

宋代影青瓷茶盏,四川三台县博物馆藏。

 

紫砂藤枝提梁壶,四川三台县博物馆藏。

 

明成化款青花人物纹瓷杯。四川绵阳市博物馆藏。

 

明晚期大彬仿古款莲子壶,四川绵阳市博物馆藏。

 

明青花人物山水瓷碗。

 

明代带花盖青瓷盒。

 

明青花瓷盘。

 

 

 

20世纪50年代宜兴窑,吴纯耿制紫砂松鼠葡萄咖啡具。

 

清代龙蛋壶。

 

清仿大彬款提梁壶。

 

清乾隆、嘉庆年间,紫砂胎炉钧釉高身方壶。

 

清乾隆殷尚款高水仙花壶。

 

清光绪宜兴窑用霖款刻人物紫砂高身斗方壶。

 

清宜兴窑紫砂高身汉方壶。

 

清同治、光绪年间,玉麟款花砂提梁壶。

 

清嘉庆、道光年间,孟臣款绿彩花卉纹矮梨式壶。

 

清道光万泉款六方壶。

 

清道光宜兴窑,澹伏款黑地彩绘龙纹紫砂汉方壶。

 

清道光宜兴窑,顺昌款二泉铭紫砂莲子壶。

 

清道光壶痴款包袱壶。

 

清同治宜兴窑,黄玉麟制紫砂台笠壶。

 

清同治、光绪,黄玉麟制款台式壶。

 

清同治、光绪,愙斋款扁石壶。腹部刻楷书“湘江水,洞庭春,松火新煎瑟瑟尘”。

 

清代彭年制曼生铭半瓜壶。壶身铭“梅雪枝头活火煎,山中人兮倦乎仙,曼生”。半瓜壶也是曼生壶式之一。

 

曼生壶式图例。

 

清嘉庆曼生铭杨彭年制仿古井栏壶。井栏壶是曼生壶式之一。

 

清彭年款横云壶。横云壶是曼生壶式之一。

 

清道光30年(1850)宜兴窑,吴月亭制紫砂暖炉壶。

 

清咸丰至光绪(公元1851-1908)宜兴窑,豫丰款彩绘花卉纹紫砂壶。壶作扁鼓形,腹壁以蓝釉绘瓜蝶图,题白釉行书“一片冰心在玉壶”。

 

清晚期(公元19世纪下半叶-1911年)宜兴窑,一泉铭紫砂一粒珠壶。壶为一粒珠式,造型简练,线条流畅,腹部浅刻折枝梅花,又铭行书“也销造化无多力,更占人间第一香”。

 

清同治、光绪宜兴窑,东溪渔隐款紫砂提梁柱础壶。器身铭隶书“珠光玉照水气晶”,署行书款“东溪渔隐刻于师竹斋”。

 

清光绪(1875-1908年)宜兴窑,支泉款紫砂合盘壶,上刻“涤我诗脾  东溪”。赵松亭字支泉,艺名东溪,为清光绪年间宜兴紫砂名工。

 

清晚期宜兴窑,杨凤年制紫砂梅段壶。

 

清末明初宜兴窑,寿珍款墨绿抛光紫砂高掇球壶。壶身、壶盖、壶钮犹如三球重叠。

 

清道光(1821-1850年)宜兴窑,子冶铭刻竹纹紫砂石瓢壶。铭文“茶香一屋,左右修竹”。

 

清道光万泉款秦权壶。

 

清道光石某临古款柱形方壶。腹部模印隶书“传世富贵”,方壶是曼生式壶之一。

 

晚清民国(1875-1930年)宜兴窑,少山款紫砂抛光筒形壶。

 

清光绪任伯年刻款花卉纹仿东坡石铫式壶。

 

晚清民初寿珍制跂陶刻紫砂合欢壶。

 

清末民国时期堆塑桃花球形壶。

 

民国宜兴窑大生制紫砂柿形壶。

 

民国宜兴窑俞国良制紫砂柿形壶。

 

民国寿珍款扁掇球壶。

 

民国宜兴窑郭记款紫砂提梁壶。署行书“仿金石索本。陈升和制”。

 

民国宜兴窑桂林制紫砂五竹壶茶具。

 

独具匠心的现代蟾蜍莲蓬壶。

 

现代王寅春制石瓢壶。此壶为王寅春的佳作,石瓢壶是曼生壶式之一。

 

现代朱可心制合菱壶。制作精细巧妙,严丝合缝。

 

现代(1955-1960年)宜兴窑,吴云根制白釉里紫砂竹节茶具,为吴云根五十年代的佳作。

 

1954年朱可心制竹节提梁壶。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宜兴窑,王寅春制紫砂高瓜壶,为其晚年力作。

 

20世纪50年代顾景舟制如意纹三足壶。

 

现代顾景舟制提梁壶。

 

令人赞叹称绝的现代裴石民制松段壶。

 

现代(20世纪50年代初期)宜兴窑,朱可心制墨绿紫砂云龙壶。壶形从传统的“鱼化龙”演变而来,构思独特,气韵贯通,形象生动。

 

八角紫砂茶具精品,1954年沈孝鹿制任淦庭铭。

 

清乾隆狮子绣球纽长方形、六边形紫砂壶盖。分别于2005、2006年蜀山窑址出土,南京博物院收藏。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器道一体,互为表里。循着飘渺的茶香与壶影,仿佛走进文人高士们隐逸的山林泉石,达到超凡脱俗、天人合一的精神境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