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爱娃:陪伴恶魔希特勒生命最后几小时的女人(图)

 yezhu8888 2017-02-20

爱娃:陪伴恶魔希特勒生命最后几小时的女人(图)

2010年07月28日 15:53   来源:中国日报网   

  1914年7月28日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日子,其中有个叫希特勒的人物已经埋在历史的尘埃中了,他生命最后几小时是跟一个叫爱娃·布劳恩的女人度过。曾经有人说,这位恶魔最后输了战争,可是他却赢得了爱情。让我们看看这位爱娃·布劳恩:

  爱娃·布劳恩是被希特勒“金屋藏娇”的神秘人物,希特勒在生命的最后几十个小时里与她结了婚,完成她多年的心愿。希特勒死后,她也不愿独自活在世上。

  爱娃1912年出生在德国慕尼黑一个教师家庭里,1929年,17岁的爱娃在希特勒专用摄影师海因里希·霍夫曼的照相馆中做助理,因此与希特勒相识,并逐渐发展成恋爱关系。尽管他们俩的年龄相差23岁,但这并没有阻碍两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在格特马克看来,除了希特勒的母亲,爱娃是唯一一位触动希特勒灵魂的女性。

  那时的爱娃金发碧眼,充满青春活力。格特马克指出,真正打动希特勒冰冷的心的,是爱娃的个性、魅力和独立,这些特质一直吸引着希特勒,一直到1945年他们俩生命的最后时刻。

  在她350页的传记《爱娃·布劳恩:与希特勒相伴的人生》中,格特马克写道:“她与人们对她的标准刻画完全不同。她思想多变,但在对这名独裁者绝对忠诚方面则毫不妥协。”

  希特勒的宣传主管约瑟夫·戈培尔曾这样评价爱娃:“她是个对希特勒来说意义重大的聪明女孩。”

  爱娃与希特勒分享他对建筑的热情,在希特勒计划将自己的故乡打造成德意志帝国艺术之都的计划中,爱娃也参与了不少工作。

  爱娃既不是家庭主妇,也不是母亲,而且一点也没有想成为这些角色,她只是适应了一个大她23岁并且情感上迟钝的男人的需求。但她远不只是一个有吸引力的年轻人。希特勒在爱娃身上构建了一种远离战争、征服和种族屠杀纷扰的感觉,一种能让他在一天的劳累后得以修养生息的家的感觉。

  德国的《明镜》周刊称格特马克的这本作品是第一本经过科学研究而写成的爱娃传记,能够改变人们此前对爱娃的认识:一个杀人狂魔身边愚蠢的金发女郎。

  格特马克在书中说:“她到死都对他忠诚,而希特勒可能正是将这种无条件的忠诚视为高于其他一切东西。”

  在战争后期,希特勒也曾这样诉说:“只有我的牧羊犬和布劳恩小姐忠于我并且属于我。”

  1945年4月28日,希特勒与爱娃举行了婚礼。4月30日,希特勒举枪自杀。爱娃随后也吞下剧毒身亡。

图4:希特勒在爱娃身边小憩的照片,这张照片在希特勒生前一直被禁止公开

爱娃 布劳恩

爱娃 布劳恩

希特勒命令烧毁地下掩体后大门上的铁丝

希特勒情妇爱娃自杀时所躺的沙发

希特勒地下掩体中的文件

希特勒自杀后被党卫军烧毁了地下掩体会议室中的机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