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杜课】谈话 | 师生关系的四个境界(总第91期)

 隨风飘逝 2017-02-20


Q:南京大学研究生范德兰

之前发生过相声演员师生发生矛盾的事件,包括校园内也出现许多类似案例,请问您认为良好的师生关系应该是怎样的呢?

A:杜骏飞 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谈话记录

杜骏飞讲述         赵文丫记录整理


师生关系是分时序、分程度的。

从等级上说:小学、中学及研究生时候的师生关系是完全不一样的。

小学时老师是学生半个监护人中学时老师主要是学生的学习顾问督导学生不断提升学习能力、充实知识库大学阶段则是强调自主学习大部分老师处于待命状态当学生去激活他的时候他才是导师如果不激活他他只不过是一个授课者所以大学时期的师生关系必须互动性更强


到了研究生阶段则分为两种情况:

 专业硕士也就是职业硕士,更加强调高级职业能力的养成,所以老师可以说是师父,教你学会工作

 学术硕士,老师主要教你如何做学术研究,这个过程需要进行专业性及目标性学习,这也是与大学的通识教育不同之处;


博士阶段,导师会给博士生许多建议学生需要自主地制定学习计划;博士生在得到导师的指导及指引后找到适合自己的选题,ta做出的科研成果应远超包括其导师在内的同行,也就是说,博士生的工作目标就是超越自己的老师,走在学科的最前沿。

从程度上来说老师和学生的关系尤其是研究生和导师的关系是有深度差异的。


第一境界   讲学授课  如果学生和老师的关系限于课堂那么就是授课关系


第二境界   互动交流  如果关系更进一步学生应该与老师互动把自己的疑问和发现与老师分享请他为你解答指点包括请他指导你的项目


第三境界   心灵分享  即学生与导师分享人生体验。这个层次相对更高在学校尤其是大学里很少有老师会与你分享人生阅历。但事实上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除了知识文化外更重要的收获是对人生的领悟包括职业成长的规划世界观的形成等等这些很难通过自学而获得所以第三个境界的关系就弥足珍贵了


第四境界   亦师亦友 即为最高境界师生感情深厚相知相得直至携手并肩互帮互助。古语有言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教学相长等等都是用于描述这种至高的师生关系。

所以在学生老师之间如果要寻求最理想的关系应该从这两个维度考求循序渐进直至达到理想的境界学生得遇导师老师也得贤才可教彼此在心灵深处相交往让自己得到最高的提升也使学习之所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大学。


听课笔记

文|赵文丫


  幸运的我们生活在无论何时何地都有良师的世界。

在由真实事迹改编的电影《垫底辣妹》中,沙耶加无疑是幸运的。坪田老师一直鼓励每个学生,看到学生的闪光点,即使沙耶加得了0分,他也会夸她说把卷子写满完成了,表明态度还不错。他鼓励沙耶加考名校庆应,因为那里帅哥很多。当他要规范想偷懒的学生时,巧妙的附加了交换条件,他从不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学生,而是懂得倾听学生的内心诉求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

在现实生活中,我也遇到过许多良师:

在高压力比赛前我焦急万分,却手足无措。老师仿佛先知先觉,知道我缺乏自信,百忙之中远途赶来为我打上一剂定心神药。

在升学与留学之间摇摆不定时,有老师倾听我的疑惑,帮助我明确目标,从另一个角度分析出选择的利弊,进而消除我的焦虑,让我可以昂首向前不畏风雨。

……

很多老师有着超出我们想象的阅历和智慧,对于我们来说,每前进一步都是新的体验,而老师的职责在于点拨困惑,指引方向。我们需要做的就是主动靠近、主动交流,当我们带着前行路上收获的“珍宝”在停泊处充满能量,收拾行囊继续前行时,也为老师留下了意义。


有些人说被考试和论文逐渐物化和工具化的师生关系让学校不再像大学,这种扭曲的师生关系以及对大学和研究生教育的腐蚀也越来越引起人们担忧。但是,我们不该因一些偶发事件为师生关系唱衰,应该让师生之间回归本真,毕竟你们是人生中一段重要旅途的同路人。

感谢收看、阅读本期《杜课》,下期再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