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世纪90年代,考古工作者在东北的鸭绿江北岸发现了许多神秘的建筑遗址。其中有的建筑是山一样的庞然大物,屹立在鸭绿江岸边,不知道经过了多少岁月。这些巨石构造的建筑,呈方坛基座的截尖锥形,竟有几分像玛雅文明的金字塔。难道这也是一个神秘文明的神庙吗? 专家根据历史文献和考古遗址推断,这里应该是高句丽的早期都城所在地。那么,这巨石建造的金字塔形建筑是都城吗?显然不是,这里有700多座这样的建筑,它们大小不一,肯定没有这么多的都城。后来的考古证明,这里是高句丽国的古墓群。这么庞大的墓群,而且多是用巨石封墓,这不同于中原的封土陵墓,这种巨石堆积需要更加巨大的人力。到底这神秘的高句丽是怎样的一个国家? 说起高句丽,我们可能还记得,就是这个国家,曾经让隋唐两朝的远征军铩羽而归。那么这个偏居朝鲜半岛北部的小国为何有这么强大的力量?带着这一系列的疑问,我们首先来看看高句丽的建立过程。在遥远的古代,我国的东部就生活着被称为东夷的部落,这些古老民族的一支后来到了东北地区,建立了许多拥有弹丸之地的政权。高句丽就从这些政权中萌芽,逐渐强大。 据历史记载,高句丽的创建者来自夫余国。他是被迫逃离出来的。关于他的出逃,有许多神秘的传说。据说夫余国王在外出狩猎时,他的妃子在家有孕。国王回来后就怀疑妃子不忠,妃子却说一个鸡蛋一样的东西钻进了肚子,就怀孕了。后来,妃子生一儿子,这就是朱蒙。朱蒙出生后,国王下令将其扔掉。扔在猪圈里,猪用嘴呼气温暖他;扔在马圈里,马用身体温暖他;扔在道路上,鸟用翅膀羽护他。国王无奈,只能抱回来让他母亲抚养。长大后,朱蒙勇武有力,很多人和他关系友好。国王害怕朱蒙夺王位,便想杀掉朱蒙。有人密告朱蒙,朱蒙于是沿着鸭绿江向南逃离,最后来到了今天的辽宁省桓仁县五女山地区,看到这里土壤肥美,人民淳朴,山河险固,遂决定在此安家。很快,他就在这里建立了高句丽王权。 朱蒙建立政权的时候,大概是西汉的汉元帝时,高句丽国也是汉朝的附属地,遵从西汉的管理。朱蒙在这里修建了五女山城,这就是高句丽最早的都城,后来还修建了平原城。高句丽早期的都城就是即山城和平原城互为依托。现在,这些巨大的石城都还存在,和上面提到的700多座陵墓一起,构成了神秘的高句丽古国。 朱蒙卒后,由其子高类利继位,史称琉璃王或琉璃明王。此后,高句丽也一直在扩张自己的势力,比如在他们一直在争夺辽东的土地。我们知道后来的高句丽有着强大的军事作战能力,那么这时候的他们军事能力如何呢? 强大的野心也不能掩饰他们的势力单薄,高句丽在汉魏时竟然两次被汉族军队摧城拔地。在东汉汉献帝建安十四年(公元209年),同样处于东北的公孙康就“破其国,焚烧邑落”,这是高句丽历史上第一次被汉军攻破。当时的国王高延优不得不重新修造国都。 曹魏时期,高句丽屡次进犯辽东,杀掠边民,抢夺财物。魏文帝正始五年(244年),幽州刺史毋丘俭率步骑万余人,讨伐高句丽。高句丽王高位宫率领两万军队迎战。最后高句丽军大败,曹魏大军乘胜追击,攻战了高句丽国都,并烧毁了都城。后来毋丘俭追击高句丽王及其余部,一直追到现在的日本海西岸。 那么,高句丽是否就因此而灭亡了呢?然而,这支逃亡的政权并没有消失,他们向南边的朝鲜半岛发展了。高句丽后来发展得更加强大,在北魏始光四年(427年),高句丽将都城南迁至平壤,也就是现在的朝鲜首都。从此,就进入了朝鲜半岛的三国时代,高句丽、新罗、百济并立,而且高句丽是其中最为强大的政权。 对于这个隐患,隋朝曾四次远征高句丽,最终并没有占到任何便宜。特别是隋炀帝在公元610年率领百万军队远征高句丽,虽然打到了平壤,然而由于战线太长,策略失误,导致腹背受敌,最后不得不惨淡撤回。远征高句丽对于隋朝也是巨大的打击,损失了大量军力,导致国内民变。后来的唐朝更是力图踏平高句丽,收复辽东地区。唐太宗曾亲自带兵远征,却也没什么收效。后来的唐高宗李治继承父志,继续攻打高句丽。直到公元666年,高句丽发生内乱,唐朝借机与新罗联合,派出薛仁贵等大将消灭了高句丽,并建立了安东都护府,统治该地区。 高句丽的历史就此结束,现在只有那些巨石建造的都城和王陵群守护着逝去的高句丽。但是高句丽独特的王城和陵墓构造却引起了我们的注意。根据文献和考古发现,中国吉林的集安有12座王陵,朝鲜平壤有7座王陵。那么这些陵墓有什么特别之处吗? 高句丽王室讲求厚葬,历史上记载:“金银财币,尽于送死,积石为封,列种松柏。”现在所看到的高句丽陵墓几乎都是用巨石封墓,而且有的墓中还有壁画。同样,朝鲜考古学家在平壤也发现了相似的壁画。特别是在集安的一座陵墓中,还发现了世界上现存最早的八卦图,有专家认为这和中原文化有很大关联。 高句丽最为奇特的陵墓是在集安的好太王墓与称为“东方金字塔”的将军坟。将军坟是方坛阶梯石室墓的典型。它用精琢的1100余块花岗岩条砌成,墓高12.4米,底边长31.58米。墓底用大石条铺垫的基础与地表齐平,上面有七级阶坛。整个陵墓结构严谨,虽历经沧桑,仍巍然耸立。至今我们仍难以想象,当初修建陵墓的人们如何将这些巨石拼接起来。 (以上图片均来自网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