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十三岁孩子杀掉妹妹和弟弟后自杀,真相看哭无数人》观后思考

 桃子的图书馆zt 2017-02-20

《十三岁孩子杀掉妹妹和弟弟后自杀,真相看哭无数人》观后思考

侯悟宇

第一,爱是在感情互动中成长的爱的能力

今天我在网上看到一个视频,《十三岁孩子杀掉妹妹和弟弟后自杀,真相看哭无数人》。看完之后,我的心和眼睛在流泪,思考了一些问题.这是社会问题,是六千万留守儿童的非常严重的社会问题,也是人的爱的能力问题,这种爱的能力是需要学习的,更需要的是自然感情互动。

六千万留守儿童和几代自私不自立独生子女们,已经制造了社会冷漠无情,年轻人毫无社会责任,冷酷自私。

爱是在感情互动中成长的爱的能力,如果你的爱没有在自然感情互动中使自己的孩子获得爱的能力,说明你的爱的能力是不够的。每个孩子在小时候都是对父母有感情的,这不是用感恩教育出来的,因为婴儿听不懂感恩教育。为什么长大之后有些孩子就不孝了呢?父母与孩子都有感情付出和感情反馈的需要,如果当孩子成年之后与父母失去了感情,不孝父母,只能说明父母与孩子的感情互动的爱的能力不够,孩子的感情付出并没有获得父母的感情反馈,在长期的冷落中,孩子失去了付出感情的需要和对父母感情反馈的需要.而且这种爱的能力会一代一代的祖传。亨利·哈络搞的恒河猴的实验说明了这个问题,小猴子不管他妈妈怎样残酷无情爱,小猴子一样对妈妈有感情,找不到妈妈还会把感情付出和感情反馈的需要转移到毛茸茸的假猴子身上,当这种感情被假猴子没有感情反馈的长期打击,才会才生心理疾病.这种爱的的能力不够的人,难以融入社会,容易犯罪。

爱的能力是在自然责任互动的自然感情的付出和自然感情反馈中成长的,也是可以在学习中觉悟的。

如果父母把自然责任互动关系变成恩赐与感恩关系,孩子们从小就只懂得接受恩赐,攀比被恩赐,根本没有家庭责任互动行为,父母们只是用物质的恩赐等待孩子们长大之后的感恩,父母只认为自己的恩赐是最重要的,而且还与其他人攀比恩赐,形成社会性的恩赐攀比虚荣文化,这种被恩赐长大的孩子也不会有责任心,而且还会与其他孩子互相攀比被恩赐,认为被恩赐是应该的,在攀比中产生不满和仇恨。

那些对父母有感恩认识的孩子,其实他们对父母的感情是从婴儿时期就有的,是与父母的感恩互动产生的,这种自然感情被蠢儒们诡辩成是感恩,把自然感情的幸福感变成了有罪恶感的感恩,这种感恩教育是培养奴才人性的垃圾文化。

第二,自然感情互动产生的爱的能力被变成恩赐与感恩,制造了父母与孩子的感情问题,制造了啃老族。

今天我还看到一篇文章,《被宠坏的中国式子女》(深度好文),我最不喜欢的是总有人自己定义什么深度好文,因为水深水浅,要看是小蜗牛还是大水牛。

所谓的深度好文就是把一切问题都简单说成是感恩教育问题,本来就狗屁不通,还说什么深度好文。看看那个恒河猴的实验,就会明白物质的恩赐不能代替感情互动,物质恩赐换不来感恩的感情。物质恩赐只能产生被恩赐的攀比,被恩赐的攀比产生不满和仇恨。被恩赐的孩子们理所应当的享受恩赐,毫无责任心,这些独生子女自私不自立,崇拜权威,崇拜财富,崇拜虚荣,不崇拜责任。

六千万留守儿童是一群精神被摧残的精神孤儿,几代独生子女大多成了自私不自立的啃老族,有的甚至在啃父母的养老金,也不出去工作,他们还不满意这种恩赐呢。

笨蛋教育专家们一直在传承儒家的那种用问题解决问题的蠢儒逻辑。

为什么孩子对父母的感情在长大之后会变成不孝?要研究问题的根源,不要用问题解决问题,用孝解决不孝,用感恩解决不感恩,用仁解决不仁,用不许犯罪解决犯罪,这是蠢儒逻辑。

动物都有感情关系,也有生存关系,人类还有权名利自私虚荣关系,人有更高级的人的灵魂智慧与宇宙灵魂智慧统一的关系,人与人还有责任互动关系,自然感情关系。

动物都爱自己的孩子,虎毒不食子。但是动物也都有生存的关系,有些动物为了生存确实吃自己的孩子,比如某些鱼类。我养鱼,有些鱼因为饥饿会吃了自己的孩子。因为谋生的能力和方式不同,有些动物为了生存会把长大的孩子赶出去,有些动物是与孩子们形成家族群体,一生生活在一起。有些动物更是形成巨大的群体获得生存条件,比如非洲角马,蚂蚁。大象就是非常有感情的动物,整个群体可以扶老爱幼。但是动物在交配的时候也会争斗,其实也是传宗接代的谋生矛盾,比如雄性狮子会把不属于自己的幼师杀死,自己与母狮交配,生育自己的孩子。

人是同样的,有感情关系,也有生存关系,当生存关系出现问题的时候,感情关系就容易被扼杀,当然这不是普遍的,只是有不少这个现象。比如在人类出现私有化之后,就产生了父母包办婚姻,父母包办婚姻是全世界的现象,不是中国独有。父母包办婚姻其实就是父母们把孩子当成了自己的私有财产,交换生存资源,或者交换权名利荣誉。现在虽然父母包办婚姻很少了,很多人自己决定婚姻,但是大多数人还是在搞生存交易婚姻和权名利交易婚姻,当然我不否定这种婚姻也存在感情。

这篇文章主要研究的是,为什么孩子对父母的感情在长大之后会变成不孝?

孩子在出生之后,孩子与父母彼此产生感情是必然的,只有冷酷无情的父母,没有一个孩子对父母没有感情,父母在冷酷无情,小孩子也会对父母有感恩付出和感恩反馈的需要,孩子离开父母就会悲伤痛哭,幼儿是听不懂孝顺道理的,是听不懂感恩教育的,幼儿对父母的感情是自然天性,不是感恩,不是孝顺。当父母有病的时候,大一点的小孩子都会关爱父母,照顾父母,这是有很多事实根据的,小孩子没有对父母没有感情的,所谓的不孝是父母们用绝对权威逼迫孩子绝对顺从的孝,这是父母的变态。

但是,为什么当孩子们成年之后,有些孩子会与父母失去感情甚至仇恨父母呢?这不是生存关系矛盾,而是权名利自私虚荣关系矛盾。有些穷人家的孩子一样对父母有感情,不会因生存问题与父母产生矛盾。但是有些人家的孩子与父母产生矛盾,穷家和富家都是一样的原因,都是是权名利自私虚荣关系矛盾。权贵人家的孩子在幼儿时期,就是毫无权名利虚荣心的时候,是不会歧视人的,但是在父母们的权名利虚荣崇拜的身教中会更早的产生歧视人的心态,长大一点就会依仗父母的权名利地位欺人,成人之后,会因为权名利自私虚荣与兄弟姐妹产生矛盾,产生仇恨,甚至与父母产生矛盾,产生仇恨。产生不仁不义,不忠不孝,无礼,欺骗,这种谋取权名利虚荣就是愚蠢的智巧。儒家混蛋们只是在用产生的问题,解决问题,根本不去解决出现问题的权名利自私虚荣崇拜文化,而且还用感恩炒作权名利自私虚荣崇拜文化。

感恩文化都是炒作父母的绝对个人权名利虚荣权威崇拜,用所谓的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忠孝勇炒作某个人的道德权威地位,把其他人都变成权威的精神奴才,这种道德君子其实都是伪君子岳不群。

儒家的混蛋感恩孝顺道德把父母们变成了冷血动物,只会摆道德至尊尊严臭架子,他们的尊严地位比与孩子感情交流重要。他们互相攀比用权名利虚荣恩赐孩子,结果是孩子们因权名利虚荣攀比,兄弟姐妹互相仇恨,甚至仇恨父母,父母与孩子互相抱怨。

物质恩赐不能产生真实的感情,虚荣的恩赐不能产生真实的感情,反而会产生歧视和仇恨。

真正的感情要学孩子刚出生时期的孩子与父母的自然感情交流,天性,自然,孩子没有任何功利观念的感情最纯真。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忠孝勇,感恩,是人失去纯真之后的作秀。

人与人最纯真的关系是在责任互动关系中产生的自然感情关系,没有父母就不会有孩子,没有孩子,也不会有父母,父母与孩子的关系是相生的,感情是互动交流产生的,这样的关系才是健康快乐的。把父母与孩子的责任互动关系,自然感情关系,变成恩赐与感恩关系,只能把孩子变成精神奴才,孩子会变成被恩赐的奴才,当孩子满意了恩赐,就会感恩,当孩子在互相攀比恩赐的时候,没有满意恩赐,就会抱怨,结果父母也会抱怨孩子。对恩赐抱怨太重的孩子会抱怨一切,他们不会思考自己的责任,这样的孩子会脾气比责任大,脾气比能力大,是懦夫。

亨利·哈络的恒河猴实验

恒河猴实验对小学教师的启示

这个实验出自一位童年缺乏母爱的心理学家之手,他叫亨利·哈罗。而他毕生最亲近的伙伴就是一群恒河猴——他实验的对象。也正是在它们身上,发现了在人类身上具有的爱的重大秘密。

恒河猴和人类的基因非常相似,它们的基本需求、对外界刺激所做出的一些反应,与婴儿如同一辙。为了这个实验,哈络制作了两只“母猴”,一只母猴的外表由铁丝网制成,腹部上方还有钢制的“乳头”,上面有个小洞,方便奶水流出;而另一只母猴由厚纸筒套上绒毛布巾制成,体内还安装了一个灯泡。

实验开始了,哈络把一群刚出生的恒河猴放进笼里,里面有两只“母猴”,铁丝母猴里的食物取之不尽,而从绒毛母猴的乳房里吸不到任何奶水。实验助理记录下了幼猴刚开始时的反应:它们一边尖叫,一边撞击着笼子,情绪极不稳定。

后来情况发生了转变。几天后,幼猴知道母亲不会出现了,便把感情转移到绒毛母猴上。它们会趴在它胸前,用身体蹭它,抚摸它的脸,轻咬它的身体。当然,如果幼猴肚子饿了,会跳下绒毛母猴,来到铁丝母猴面前,吸取乳汁,吃完后再迅速回到绒毛母猴的怀抱。

哈罗从这个“代母养育实验”中观察到了一些问题:那些由“木制母猴”抚养大的猴子不能和其他猴子一起玩耍,性格极其孤僻,甚至性成熟后不能进行交配。于是,哈罗对实验进行了改进,为婴猴制作了一个可以摇摆的“绒布母猴”,并保证它每天都会有一个半小时的时间和真正的猴子在一起玩耍。改进后的实验表明,这样哺育长大的猴子基本上正常了。

如今,亨利·哈罗的观点已经得到了各领域的广泛认同。婴儿在医院都会有专人负责抱,事实也证明:如果没有肌肤的接触,婴儿几乎活不过六个月,即使勉强活过了,以后也会反应迟钝,常做噩梦。

《被宠坏的中国式子女》

导读:总有一些人,你活得青春无敌、你过得光鲜亮丽,却看不见你身后,默默供养着你的父母,为了让你过上更好的生活,还在向这个世界低声下气。

 

前段时间,和朋友聊天,他陪一个弟弟在日本北海道旅行。我问他玩得是不是开心。他告诉我,他和弟弟不是一路人,所以旅途并不是很愉快。

他细细跟我讲道,弟弟缠着爸妈要去日本玩,他妈不放心,便邀请我朋友跟着弟弟过去。

他的弟弟,家境不算富裕,刚上大学也没有能力自己赚钱,却有着挥金如土的本事。就拿一件小事来讲吧,日本物价很贵,一片哈密瓜要30人民币左右。

朋友问我:“你能够认同自己还不能挣钱,家里也不是很有钱,眼都不眨只是因为口渴了,不肯买水却一口气吃了三片哈密瓜的小孩吗?”

这孩子,让我想到一句印象很深刻的话:父母尚在苟且,你却在炫耀诗和远方。

身边这样的人,挺多的。

我另外一个朋友,家庭条件很一般,却把日子过得很“高级”。

她嫌单位盒饭难吃,每天中午出去下馆子,下午还必定订一杯十几块钱的奶茶外送。和她一起出去逛街,她总会拉着我吃人气很高、价格也很昂贵的餐厅。和她旅游,她对景区里各式物价虚高的食物和纪念品,向来都是潇洒地买买买,花钱如流水。臭豆腐不算好吃,她尝了一块,吐出来,嫌恶地皱皱眉,扔了。

我都不敢劝她花钱别太大手大脚。每次试图奉劝她,她都不服气地斜乜着眼,搬出她的有两句名言,理直气壮地开腔。

第一句,“女孩子,要富养”;第二句,“出来玩,就一定要开心,别太在乎钱。”似乎我要是劝她适当地节约,倒显得我太抠门太小气了。

我本以为她必定家境殷实,直到有一次去她家里。她住在城郊的民房里,老旧潮湿,又窄又小,从一楼上二楼,要从一个很陡峭的楼梯爬上去。

她的奶奶穿着她高中时的校服外套,坐在家里拣菜。她问奶奶怎么不去打牌,老人家说道:这两天输了几十块钱,今天不高兴去了。

我借用他们家卫生间,奶奶不忘嘱咐我,要用桶里盛的洗过拖把的水冲,别按按钮,水一冲哗啦啦的,浪费钱。

正是这样节俭的老人,却把自己靠卖菜一块一块攒来的积蓄,尽数交给孙女,任由孙女挥霍。

中午和她爸爸妈妈一起吃饭,她爸表态,不指望她赚钱养家,她赚的那点工资,给自己吃穿用度就好了。

后来,那位朋友约我假期一起去旅游,向我提起冬天上下班很冷,她准备买车,家里人也同意给她买。听到这些,我都只能笑笑,不知道该回应些什么。

有句笑话这样说,“我视金钱如粪土,爸妈视我如化粪池。”

我们这一代,不少人如此。

前段时间网上讨论孩子究竟该穷养还是富养,提倡富养的人问:男孩要穷养?你孩子跟你多大仇啊?

我也想问问那些拿着父母的血汗钱挥霍无度的子女:孩子要富养?你爸妈欠你多少钱啊?

我认识一个男生,他从上大学后到工作前的所有花销,都是向父母打了欠条的。偶尔出行旅游花的钱,也是靠自己兼职打工赚来的。工作后,他就从每个月的工资里抽钱一笔笔地偿还父母 

孩子成年后,父母已经没有了抚养义务,压根不必探讨穷养、富养的话题。可现实情况是,不少人结了婚,还让爸妈背房贷。

如果你和我一样,出身于平凡的家庭,那么你应该很清楚,父母挣来的每一分钱,都很不容易。

当父母在烈日炎炎下满头大汗地从事体力劳作时,当父母在小小格子间里腰酸背痛地从事脑力劳动时,你一顿大餐就消费掉他们一天的薪水,真的不会有一丝丝愧疚吗?

当父母被领导大呼小叫的时候,当父母被客户呼来喝去的时候,你却在呼朋引伴、潇洒度日,真的不会于心不忍吗?

当你用iPhone、iPad、Mac把自己全副武装的时候,父母却连买个10块钱100M的流量包都要思忖好久,最后还没舍得买

当你穿着一身说得出名字的品牌,一双鞋就要几千块的时候,父母却在穿着被你淘汰的旧鞋,他们不懂你说的品牌,你还笑他们落伍;

当你觉得你的知识、素养、视野都远超父母,因此嫌弃父母“没见过世面”的时候,有没有想过,其实,正是父母托举着你到更高的地方,你才有机会看到了更大的世界?

你活得青春无敌、你过得光鲜亮丽,却看不见你身后,默默供养着你的父母,为了让你过上更好的生活,还在向这个世界低声下气。

别在缺钱的时候才想起父母,他们不是ATM,他们胸膛上有温度,他们心跳里有感情。

——爸妈爱我们,爱得不容易。在远方的,给母亲打个电话吧,跟妈妈说声感谢不丢人;在身边的,记得回家吃饭,如果再能买个小礼物,相信妈妈会逢人念叨好久好久……千万别忘了,也问父亲好。

延伸阅读:许多父母在不知不觉中培养白眼狼 

星期天的晚上,饭菜已经上桌,我呼唤女儿:“吃饭啦。”“等一下”,她答。

我先吃了。几分钟后,女儿走过来,看了一眼桌子,问:“我的饭呢?”伴随着的是一副忿忿不满的神情。

我心里一惊。她的表情,她的诘问明明在告诉我:你应该为我盛好饭的,为什么不给我盛饭呢?

7岁的她有一双好手,她明明可以自己盛饭,为什么觉得我理所当然得替她盛饭呢?

我立刻找到了原因。虽然我一直警告自己不要替孩子做太多,让孩子学会为自己负责,但是我仍然和许多母亲一样,不知不觉替孩子做得多了点。

以前我一直替她盛饭,以至于她认为盛饭这件事是妈妈应该为她做的,所以她不但不感激我一直以来替她盛饭,反而因为今天没给她盛饭而不满起来。是啊,既然是妈妈应该做的,她怎么会感激呢?

我意识到这是在助长女儿的“受之无愧感”,“受之无愧”是指,某人觉得别人欠了他东西,或者认为别人必须给他特殊待遇。有这种倾向的人认为别人(尤其是亲近的人)应该给他想要的事物,别人给了,他觉得那是人家应该做的,他不知感恩;别人没有给,他就认为别人太不应该,于是就心生不满和怨恨。

受之无愧感强烈的人,可能变成一只“白眼狼”。

前不久在网络上看到的一个帖子,发帖人小A,10岁时父母相继过世,年长他20岁的姐姐将他抚养成人,并供他上了大学,后来他考上了公务员。姐姐在工厂上班,姐夫在学校门口摆一个小摊。现在姐姐退休了,退休金每月1800元。姐姐的儿子--小A的外甥考上了外地某个大学的建筑专业,学费比本地大学其他专业贵。姐姐家收入锐减,开支突增,财务突然紧张起来。

姐姐想让小A每个月给她1000元作为养老费(实际应该是补贴外甥上大学的生活费),小A不干,并劝说姐姐不让外甥读学费昂贵的建筑专业。姐姐一气之下,扬言小A不给抚养费就要将他告上法庭。小A问,如果姐姐将他告上法庭,他需不需要承担抚养费?会不会对他的前途造成影响?他特别强调,姐姐只是将他养活大,对他没有对外甥好,至于如何不好,他举例说2003年上大学时,姐姐每月仅仅给他300元的生活费。言辞间很多对姐姐的不满,毫无感激之情。

姐姐将他抚养成人并送去上大学,小A本应心怀感激、知恩图报,他却认为姐姐姐夫做得还不够。我不熟悉法律,不知法律上这位弟弟有没有义务赡养姐姐。但从朴素的人情道义来看,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面对抚养自己十几年,还送自己上大学的姐姐,在她遇到困难时,有什么理由不帮帮她呢?

我替这位姐姐感到悲伤,带着弟弟出嫁本已不易,多年辛苦竟养出一只白眼狼。

我可不想将女儿养成白眼狼。我养育她是我做为母亲的职责,不图她的回报,但是如果她长大后认为我替她做一切都是理所应当的,如果我哪天做少了,或者不做,她就怨恨我……如果发生这些,那是我的悲剧。

于是,我告诉她,妈妈刚才反思了一下,可能我以前一直替你盛饭,使你觉得为你盛饭是妈妈应该做的。我觉得到这样很不好。从今天开始,盛饭就是你自己的事,应该由你自己盛。

从那以后,我更加警惕是否替她做了太多,经常提醒自己不要替她做她份内的事情,并将一些家务分配给她,让她承担起家庭一员的责任;在我们劳动的时候,邀请(并要求)她帮忙,让她体会我们劳动的辛苦;教导她表达感谢,如果她表示了感谢,她会得到更多,如果她没有感激之心,下次我不再替她做那件事;物质方面减少满足,让她懂得并不是她想要任何东西都可以得到。

我看到许多父母不知不觉中在培养着白眼狼。他们替孩子做得太多,上学或放学路上,大多数孩子的书包都由父母背着,孩子心安理得空着手走;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不用干家务,只要搞好学习;物质享受被过分满足,许多小学生有了自己的手机和电脑……这些都是在助长孩子的受之无愧感,今天他认为你应该为他背书包、买手机,明天他就会认为你应该为他找工作、买车子、买房子,如果某天你给不了他想要的,他就要心生怨恨了。

写到这里,我想到三年前机场弑母的留学生汪佳晶,他留日五年,从未打过工,学费和生活费都靠母亲每月7000元人民币的收入来出。母亲四处举债,实在拿不出钱,他竟在机场捅了前来接机的母亲9刀。24岁的青年本应自立,靠自己打工解决(或部分解决)留学费用。但他心安理得享受着母亲含辛茹苦提供的温室生活,当母亲拿不出钱,他不念亲恩,那满腔怨恨化作9刀。

这个案件让父母们警醒,教导孩子学会负责、懂得感恩有多么重要!一个懂得感恩的孩子,他会感激别人替他所做的,珍惜他得到的一切,觉得拥有眼前的一切既快乐又幸福。

 

做父母的要谨记:如果你不想将孩子培养成“白眼狼”,那就千万不要替孩子做太多,不要助长孩子的受之无愧感,要去教导孩子懂得感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