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暖的互动,淡淡的情怀 海东青.诗僧改诗 修改前: 寂寞的河滩 文:野山风 【离】 河滩上 夕阳 拥抱寂寞 转身 留下背影 成了心痛的伤
【别】
依偎 呢喃着相思 江水奔流 灼殇等候的心 孤独的身影 滑落 在手上
【归】
风起 惊飞林中鸟 乡愁化笛 吹醒泥泞小道 疲惫 写在心上 路 不再漫长 …… 修改后: 归 文:野山风
河滩上 夕阳寂寞相拥 转身 遗落了背影
孤灯下 发黄的照片 烟头 点燃乡愁
风惊醒 疲惫的行囊 归途 愈走愈沉 超人的学习笔记 这又是一首很经典的改诗。 这里不由自主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是更喜欢那种形式呢?
诗人野山风最初的想法有点三部曲的感觉。 离开→惜别→归来 其实他做的这种尝试本也是可以让人耳目一新。每一个小主题自成一首小微诗。
只是,这样容易造成几点问题: 一、每段必须很凝练,而且段段最好都有亮点。 二、段落之间要有内在的联系(一般是并列到递进),才能放在一起。 三、要给人明确的主题感,让人知道作者最终想表达什么。
看似可以不急不慢地表达,实则对诗人要求一点也不低。一不小心就散了,就让人不知最终表达的是什么。
而师兄野山风此次的诗,境感觉到了,却明显散,而且感觉虽然分标题,但是思路有点乱。有点散文化倾向。
这次诗僧改诗,改动比较大。总体的感觉是,让原来有些散的文字不散了。把一些亮点凸显出来,此外诗僧在自己感受上的一些补充。
首先,题目由《寂寞的河滩》变为《归》,主题感明确。当然,这里我也得说,“寂寞的河滩”这个名字本身挺美挺诗意。却不利于内容的紧凑。因为作者表达的不是寂寞,最终凝结点是归来。这样,便不太恰当了。
诗僧跳出了河滩的局限,保留原诗第一段的感觉,河滩只是个引子,之后牵引出灯、照片、风、行囊。把离和归的主题表现得更明确了。点燃乡愁的烟引人遐想,越走越沉的归途让人思索,读诗之间,便拥有了更深切的生活和情感的共鸣。 当接触了微诗之后,我也是更深地体会到了什么是在一粒沙中雕刻的世界,一朵花中的天堂。于微小之处见真情,真的是爱诗的人可以思考一辈子的话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