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妙笔诗僧丨无法往返的那年

 瀞舒凝兰 2017-02-20

温暖的互动,淡淡的情怀

海东青.诗僧改诗

修改前:


梦里的船


文:海语


午后茶点,

我把目光穿过栏杆

投在丝绒般湛蓝的海湾

我在等一只白色的船

将我

载往梦的远山

 

那里

有遥远的故乡

和雕花的童年

有蓝裙子白衬衫

有飘飞的红领巾

还有母亲

欣慰的笑靥

和未老的容颜

 

呵!

那是撒满花瓣的

渡口

那是梦了多少次的

那年

那是永远折不回的

往返



修改后:


梦里的船


文:海语


我把目光穿过一杯午后茶的氤氲

投在丝绒般湛蓝的海湾

等一只白色的船

将我

载往梦的远山

 

那里

有遥远的故乡和雕花的童年

有蓝裙子白衬衫

有飘飞的红领巾

还有

母亲未老的容颜

 

那是一个撒满花瓣的渡口

是一个重重复复的梦

是一个今生无法折返的

那年…

超人的学习笔记:


下面,跟着超人逐步走进修改前后的两首诗。

首先,前两句合并为一,用意有二,一则将原诗中的散文化弱化,诗意加强。二则,目光穿过午后茶的氤氲相较于穿过栏杆更迷人一些,而这种氤氲的氛围也更适合全诗的梦的基调。此处修改甚妙!

下方的陈述中去掉“我在”则是避免人称赘述,更加简练。


第二段,将故乡和童年放于一行,源于“和”字的连贯性,避免给人不连贯的感觉。这里要说,诗之所以成为诗并不是在它的分段,思相连,长度并不是问题。诗歌的表意远比形式重要。

继续评诗,诗僧将“欣慰的笑靥”去掉,也是追求诗的凝练,梦中是对从前的回忆,笑靥可以穿越时空,容颜却很难,此二句中,明显该留容颜。


最后一段,感叹词“呵”显然多余。曾经的评诗中也曾说过,感情到位了不需要诗人本人感叹,若是生硬来句,反而破坏意境。

诗末几句又让人拍案叫绝!

保留原诗排比形式,却凝入了更深的感情。“往返”是一种来去,并不能深入地表现出对曾经的怀念。将最富感情的“那年”放在最后,是一种诗意的延伸。似乎把读诗人也带入那年的回忆中。


我们知道时光一去不复返,我们也没有强求时光驻足,只是先停一会儿吧,在午后茶的氤氲中回忆那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