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洞察:家庭防盗物联网可能成为运营商收入的新爆点

 快乐男厨师 2017-02-20

洞察:家庭防盗物联网可能成为运营商收入的新爆点

本文来自通信人家园(C114中国通信网旗下论坛)

作者:zse4

昨天在自己所住小区业主群里,听说隔了两个楼栋的15楼高楼层被盗。

盗贼是老手,会开锁。警察来了,也没招,说短期内的破案概率很低。小区路上的摄像头,数量和解析度,都很有限。

而且,有些老手,也懂得进门先去破坏家用摄像头硬盘或TF卡,如果不实时联网提醒和报警,几乎没法留下视像。

那么运营商的机会来了:

1,找到合适的软硬件成套应用,家庭户主按不同需求够买配置,能设置为,开门、或开窗、或红外扰动、或声响扰动,就自动连续每秒高清拍照,发送到户主手机APP,提醒户主来判断决定,是自己家人回家,还是盗贼入侵。

2,平常,用TF卡,每5秒高清拍照,本地存储。

3,户主在手机APP,可以设置报警功能的开关。

只要全套方案的价格合适,是十分/刚/性/的/应用。

还能带来用户家庭固网宽带更在乎传统运营商的稳定,和新上客运营商的3G/4G用户数。

(有不少比例的用户,可能会用旧手机买个新号,带在身边,用于安装监测报警APP,这样更有安全感。)

全套软硬件售价估计:

1,高清智能摄像头(支持wifi),大约200元。

2,每个物联网功能节点,大约50-100元,分别是根据 开门、或开窗、或红外扰动、或声响扰动,就给智能摄像头,发启动信号的。(支持wifi或蓝牙)。

3,旧手机安装对应APP,名义成本为零;新办手机号月最低套餐26,每年300元。

因为,完全实时的摄像头直播家用监控方式,会太耗电,也耗费户主的精力。

实时摄像头,也难以有效传送高清晰度的照片。

例如,高清视频,显然对于传输带宽有要求,同时会有时间滞后;不如每秒一张的1080p照片,更利于实时传输和警方破案。

再例如,没有物联网硬件软件配合,就必须户主一直盯着,这显然没有可实用性。

其侦测应激的条件,太单一了,而且高精度的成本不便宜,不够有效,不够友好。我建议,基于开门、或开窗、或红外感知扰动、或声响扰动,等等等,硬件小模块,是单独独立的,与室内主设备摄像头,是通过wifi或蓝牙链接的。可以做到更好精准感应,更多探测方式,更具隐蔽效果。

最后,几年前,用于物联网的智能小模块,成本价格至少是今天的5倍,不具可推广性。

几年前,大部分人家里,没有多余的旧智能手机,那时的智能手机处理能力低,这也都是另外两个现实的障碍。

这些年,传感器变化很大。而且,传感器,智能设备,摄像头的售价品质,性价比,稳定性,远比当年不同。

还有,高楼层,绝大部分只要一个房门开合磁铁式的模块,加一两个红外感应模块,就可。

矮楼层的,也绝大部分只要房门和窗户的开合磁铁式模块,加几个红外感应模块;可能还要多配几个抓拍主镜头,也就是,多配几套组合。

感应模块与主摄像镜头,通过蓝牙无线链接。因此,红外感应和摄像头,以及其他感应器模块,都可以放在十分密实隐蔽处。

警察侦破,现在希望图片更清晰,一般达到500万象素的镜头即可。不要视频,只要抓拍照片。即使,是戴帽戴口罩的,只要时间反应快,就能在多个社区和天网的摄像头跟踪和破案。

另外,不是直接报警,而是发图片给房主,由房主决定报警与否。

当然,这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安全,这些无非是,用较低成本,而较大增加盗贼的成本和风险,同时,让房主感知较为友好。

拜智能手机,这几年的大发展所赐,以上这些手机常用的镜头和传感器等等部件配件,性价比可以做得十分好。

刚查到魅族和小米,现在售价799的手机,后置摄像头就都是1300万像素的。

这足够了,主智能摄像头(主机):800万象素手机摄像头套件+智能主板+wifi+蓝牙+500M RAM+4G ROM+喇叭+闪光灯+TF插口+电源适配器,使用优化版android,整体硬件成本不会超过100元。

而每个红外感应模块:手机红外感应模块+蓝牙+电源,智能阈值由主机设置和管理,硬件成本不会超过15-18元。

门窗开合磁铁式感应模块:电磁铁+蓝牙+电源,硬件成本不会超过10块。

一般家庭,单个主机摄像头的景深不会超过15米,绝大部分是在10米以内,500万象素已经能获得足够多信息了。

而如果是别墅,或小办公区,那么无非是配置更高像素的拍照模块而已(只拍照,不视频摄像),2000万像素的拍照模块,最多再另外增加60-80块的硬件成本。

硬件成本,是指BOM成本,当然不是所有的财务成本。

我预设的大规模后,

1,主机毛利润率大约是50%,(硬件BOM成本100,批发出厂价200,估计到最终用户价为260左右,或者小米就直接200网购了,没有实体零售店。全套系统的研发成本未计入。)

2,红外模块的毛利润率大约是65-80%,(硬件BOM成本20,批发出厂价或者网购零售价,不到100)

3,门窗开合的磁铁感应器模块,毛利润率大约是80%,(硬件BOM成本10,批发出厂价或者网购零售价,为50).

至于研发费,销量超过10万套(平均每套3-5件),就可以摊薄为每件不到10元了吧。

家园网友juzipi忍不住发言:

之前也和运营商合作过家庭安防,不过是比较早了,从2008年开始做,虽然企业挣了点钱,不过我对项目的定义是失败了,对这个业务而言我主要有几个问题。

1、这个业务很多时候不是技术问题,而是整个项目的运营,楼主做过企业吗?如果没有做过企业只是上网搜了一堆技术参数就认为可以做好我觉着不现实。

2、和运营商的合作,这个产品需要运营商的只是一个流量卡而已,其他方面和通信业务没有关系,对这种和通信业务捆绑不紧密而又相对比较复杂的业务不要指望运营商在市场上能帮很大忙,推广是一个大问题,可能某个地市运营商老总重视,当地环境也合适能取得不错的效果,但也只是点,很难形成面。就像我以前做的,有几个地市重视,我也卖了不少设备,但是想作为一个项目养活整个公司很困难。我合作的上游厂家主要出货还是给专业的安防市场,比如保安公司,是有整套出警机制的。

3、出现警情之后的后续处理问题,涉及到整个安防的运营,为什么临街店铺的报警系统都做的很好,而家庭做不成?其实设备差不多,但是临街店铺的老板对盗窃重视,每月交几百的服务费,公安局的安防公司承诺多长时间到现场,就这还出现过打官司要求安防公司赔钱的情况,家庭只装设备就算发现警情了如何处理是个大问题。

4、用户使用习惯,很多业务用户都是开始觉着新鲜,但是用一段时间就觉着麻烦了,比如说每次有人进门手机上都收到通知,开始觉着挺好,慢慢觉着烦,基本上就把消息屏蔽不用了,时间长了设备出现故障都不会知道,一旦发生盗窃没有报警就麻烦了,开始找企业的事要求赔钱,这就是做一个产品自己玩一下和做企业的最大区别,正式作为一个业务就有运营风险,像临街店铺是在保险公司投保而且额度比较高的,保费必须从每月的服务费出,针对家庭就不那么好做了。

这个业务我其实也一直觉着挺好的,之前自己想的和楼主一样,但是实际做起来问题很多,当然了,停止这个业务已经4、5年了,以上只是个人之见,我认为核心不是技术,我以前也遇到漏报误报的问题,确实对业务有影响,也许这几年技术进步了漏报误报率会低一些,但是最核心的还是整个业务的运营策划,也希望大家热烈讨论,如果真能讨论出什么好的方案大家一起合作也不是没有可能啊

楼主回复:

十分感谢回复,依你的内容,逐个分析:

1,这个业务,准确说,50%是消费电子家居产品,另外50%的作用才是安防,所谓的精准报警不是最重要的用户诉求。 这个产品,是以“喝阻”和“拍照”为主要用户诉求(不是视频);在喝阻后,将照片和发生时间地址,人工copy或传送,交给警察和物业保安,不同于街边店铺。因此,不能用传统安防概念来定位该产品。

至于,列出的淘宝截图,那只是告诉那位 @winnyterry ,现在技术和成本,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为啥不换个思维,想想?

2,既然是消费电子产品,就已经考虑到其生命周期不是永久的。运营商“卖”这种增值业务,就像麦当劳肯德基卖汉堡一样,十几年没什么变化的产品(运营商流量),但每年和不同节日都要讲不同的“欢乐故事或话题”,作为营销噱头。

3,我知道警.察,一般对于2000元以下单个失窃案的不立案(多次作案的不受金额限制),但刚才说了,这是以“喝阻”和“拍照”为主要的诉求。高清拍照(不是视频),可以交给警察和小区保安物业,作为其他案件或连续惯犯的破案线索。

4,继续重复说明,这是套消费电子的智能家居玩意,只有一半诉求的才是安防用途。喝阻了,那就是盗窃未遂,房主几乎没损失,对房主而言这更重要吧。就像轿车的“防盗报警器”,车子没被盗或没法盗走,才是第一诉求;被盗后定位、报警、找回,是第二诉求;而且配置版本和价格也差别很大。误报,没什么不得了的问题。

- 普通版(营销取名“精品版”或“精英版”)的允许一定误报漏报率,单个感应小模块,2%左右即可,甚至5%;(如果配置2-3个不同感应小模块,可以将综合误报漏报率降到1%-0.5%以下)

- 豪华版的贵2-3倍,多个感应小模块组合,以及选择精度更高部件,误报漏报率 0.1-0.3%左右,附送定额的财产保险;

- 顶配版比豪华版的再贵3-5倍,多套主机系统+多个感应小模块组合,以及选择精度更高部件,整体综合误报漏报率必须低于万分之五,同时附送高额的财产保险。

最后总结,这玩意,豪华版和顶配版是营销噱头,真正主要走销量的,肯定是普通版(可以学星巴克,营销名称取作“精品版”),全国卖出2000万-5000万套不成问题,估计由3-4家品牌瓜分。(全国城镇居民和部分农村,至少2亿户左右,是砖混或钢结构的近现代住房。)普通版,没技术难度,也不是要求特别高的精度,不承担误报漏报的法律义务,成本也可以做到很低,就是缺乏成套友好的集成产品、有设计感的外观,以及营销。

对比,所有能想到的家用物联网(智能家居)的其他需求和其他功能,这个 “50%消费电子+50%安防”的套件,显然更具刚性、粘着力,和高频使用的爆发力,其APP,可作为以后智能家居的portal入口或平台,类似amazon的ECHO。可以,借用原来的,类似小米米聊那样的运营平台。

初步直觉,这套产品的营销目标人群,是全国使用“机顶盒(安卓或YunOS)”的1亿多存量用户(非有线电视用户),两者有极大的重合度。当然,海外也有类似的市场需求。

我自己不做,但希望360、小米、美的、格力,这样的企业来做。

注:

查看网友精彩评论,请猛戳阅读原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